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9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在研究现状述评、创作态势综述、理论批评研究、多民族文学史观以及少数民族文学本质属性诸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进展。英雄史诗和地域文学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族别文学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主体,32个民族的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均得到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考察和研究,展现出年度进展和收获。作家作品、三大史诗、民间文学总体探索和多民族文学理论审视等领域将会得到新的深入和推进。  相似文献   

2.
在多个民族共存的国家中以各少数民族义学为对象进行比较研究,是比较文学跨文化、跨民族、 跨语言研究特点的具体体现。本文归纳总结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湖南比较文学走上复兴之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外国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的理论建设、影响研究、跨学科研究、中外文论与文化比较研究;"湖湘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迅速崛起的比较文学湘军已引起国内外学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4.
近年,中国比较文学稳步发展,在学科理论建设、比较诗学、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比较文学、翻译文学方面均取得前沿性成果。在学科理论建设方面,通过重新审视现有学科理论以清理理论的学理根据、补足缺失意义、创新理论话语,尤其在比较文学阐释学、译文学、“玉学”、“新世界文学”方面提出创见,并结合当前国内学界“新文科”建设这一热点问题,拓展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范式;在比较诗学研究方面,继续进行理论范畴和关键词、多民族诗学研究、理论关系、文论著作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充分重视诗学这一无国界的世界性文论话语特征,打通中西,甚至构建“世界诗学”,助力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在中西比较文学方面,以中西文学关系研究、中西小说及其理论比较研究为主;在东方比较文学研究方面,重点关注中日、中韩、中阿、中印文学关系研究;在翻译文学研究方面,近年在“重写翻译史”这一命题上取得重要成果,并回顾了“译介学”这一理论形成的历程,批判学界对“创造性叛逆”的误读,挑战固有研究范式以求在正本清源的基础上再提创见,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打开思路。本文以2021年度相关成果为例,探讨比较文学的学术前沿与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问题开始超出多民族国家的内部关系范畴,这就为中国民族学研究不断拓宽学科的“国际视野”提出了新的要求,《世界民族综论》正是紧扣这一时代脉搏所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该书具有研究框架综合、研究内容新颖、点面分析结合等特点,在将民族学理论方法应用于国际民族研究和深入了解世界各民族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涵盖了跨国的文学关系和文学与其他学科之关系两大研究领域。为了适应国际文学关系及文学与其他学科之关系日益增强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决定将比较文学增列为中国语言文学的一个独立学科,并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联合,组成了基础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以加快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进度。我院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是以中文系的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及外语系的欧美文学方面的研究力量为基础组建的。学科组成员中,有面向二十一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一层次培养对象Z人、第二和第…  相似文献   

7.
四川国际比较文学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9月17日至18日在四川省乐山市举行。这次比较文学学术会议是由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发起并主持召开。会议的总议题是:文学关系与文学规律。下设四个分题:(1)文学关系与文学发展规律;(2)中外文化与文学关系;(3)平行研究与一般文学理论的总结;(4)中外文学理论比较。6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与会,共收到论文近40篇。通过大会广泛的学术交流,与会代表就以上四个分题分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显示出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四川比较文学界的整体实力,为比较文学事业在本地区以及超地域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比较文学是进行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关于比较文学的确切含义,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尚无一致的定论。一般认为,分析、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语系之间相似和相异的文学现象及其相互影响,从其异同或联系之处探求艺术的某些规律,是比较文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郑树森谙熟中外比较文学,以严谨踏实的治学方法成为台港地区比较文学这门学科的翘楚。在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关系上,他不仅反对不要理论指导和不上升到理论的实证主义,而且反对沙文主义和欧洲中心论的错误理论。周英雄的比较文学研究,其成绩突出表现在首次独立完成结构主义的研究专书《结构主义与中国文学》。他不仅致力于把结构主义等新方法及国外的批评理论引进台湾文坛,而且还亲自作示范,即用李维史陀和雅克慎有关结构主义的文学理论去研究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10.
比较文学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国或两国以上文学之间的异同或相互关系、文学与艺术及其它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比较文学研究有法国派、美国派和苏俄派之分。比较文学传入中国已有半个世纪。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为成熟的作品。为了扭转欧美学者的长期偏见——西方文学中心论,让我们的文学艺术在更多的国家里放射光华,近年来我们开拓了比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体现了一种民间的自由精神。看取民间文学的主体尺度应是作者的创作立场。网络文学作者大部分取民间立场。网络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四特征也有一种惊人的相似性。网络文学在体裁、题材和创作手法上也与民间文学类似。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运行下的文学现状引起了我们对未来文学的思虑 :未来的文学将会是怎样 ?它会不会消亡 ?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说明 ,文学与人类社会并存 ,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未来的文学是多元化的 ,丰富多彩的文学 ;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文学 ;是娱乐与消闲性的文学。文学正轻松地、自由地、充满魅力地向着未来走去  相似文献   

13.
现代印度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横向联系主要是印度文学接受西方文学的影响 ,这种影响促进了印度文学的现代化。印度文学现代化的过程也是走向世界的过程 ,许多重要作家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印度英语文学的活跃也是印度文学走向世界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第一场圆桌会议徐敬亚(主持人):今天各路朋友汇集渤海之滨,来到比想象美丽得多的锦州,坐在比想象大得多的渤海大学校园中,共同谈论"华语文学与世界文学",令人心情开朗。首先,我要祝贺这次会议、祝贺渤海大学,祝贺渤海大学通过《当代作家评论》这样一条导线把大学与文学界联系起来,也希望这根敏感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产业化推动了文学征候的变化,网络文学的商业写作成为主流,网络写作更新速度加快,主体间性更加凸显,读者的付费阅读成为新的时尚,这些变化将引领文学观念的重组.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文学到比较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历了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的坎坷,直至改革开放初期,我的研究工作才走上了正轨。在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对我自己来说,初步预见到对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作品进行“平行研究”的巨大可能性,于是将工作的重点由现代文学转向了比较文学。20多年来从事比较文学的学习、教学和研究,深深感到如果我们把比较文学定位为“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它就必然处于21世纪人文精神的最前沿。比较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对话,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文学涉及人类的感情和心灵,较少功利打算,而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较多的共同层面,最容易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文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文化沟通,避免灾难性的文化冲突以至武装冲突,改进人类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这种21世纪的新人文精神正是未来比较文学的灵魂,也是一切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东方民间文学与东方文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方文学的整体是由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构成的。东方民间文学是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所有民族文学的母体,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部民间文学作品和一部作家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民间文学传统或者口头传统与一个民族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东方各国的民间文学共同构成了东方民间文学的实质内容,是东方民间文学作品描述和理论探讨的基础。目前东方民间文学的研究状况还基本处于"一国民间文学"的阶段,各国的研究状况很不平衡。研究东方民间文学要关注民间文学的口头传统。重复和程式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东方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既要吸收和继承东方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还要吸收民间文学界的理论成果,并以东方各国一国民间文学研究为基础,逐步建构东方民间文学的理论结构和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三元论"出发,追溯历史发现文学的伤痛缘于政治人为的狭义化,"政治"概念的含混是文学与政治关系争论不清的根源."政治文学"以政治生活作为作品"核心轴",审美地反映人类的美好政治理念和情感,具有理想性、否定性的特征.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阐释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想象维度--乌托邦,实际否定了文学与政治在理念层面结合的...  相似文献   

19.
试图对先锋文学的文学精神和对当下文学创作的影响给出新的解析,认为先锋文学借助形式的革新将理想的文学精神呈现出来,既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内省和领悟,又拓展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内涵,并将二者融于一炉;不管先锋文学的形式革命多么强烈,都难以掩盖其应有的文学精神的指向,虽然先锋作家作为创作群体已经消失,但先锋文学的实验和探索在新生代那里得到了传承,丰富了当代文学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学科之间需要整合与融通,像古代文学和文献学这样的邻近学科更需要整合与融通。学古代文学的,要有文献学的功底;学文献学的,要有古代文学的眼光。这首先是发现新资料、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需要,其次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能力的需要,再次是培养文献规范、文献意识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