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农村文化建设落后、文化产业不发达成为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从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现状入手,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一步分析了文化产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以农村文化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法治建设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法治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本文从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定位出发,针对新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应全面贯彻法治原则,在培育农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基础上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健全农村法律制度。文章重点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措施,以期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进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相比有不同的发展重点,但两者叉具有共同性。建设新农村与加速城市化的进程并不矛盾,两者可以互促共进。  相似文献   

4.
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是双赢之举,可以有多种形式,民营企业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提升素质,主动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也应当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高等农业院校的发展定位郭明顺(3)论生态文明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翠竹(8)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张广胜,周密(131)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主题和主导的思考侯立白,钟平,张春凯(137)日本新村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李胜贤,郭明顺(307)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劳动力市场供求实证解析王海滨(310)我国农村法制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陈曦(314)农业高等学校发挥科学技术协会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马云启(318)辽宁省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思考刘焕鑫(483)高等农业院校服…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发点在农村,落脚点也在农村,“以农为本”是关键。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事业的主体,农民文化素质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当前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破除农民文化素质发展的障碍,尽快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我国“三农”问题缘于长期的小生产方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但最根本的是新发展方式的选择,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乃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集中体现我党在新阶段对我国农村、农民、农业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创新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针,充分调动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江西老区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团组织要把握江西老区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模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推动新世纪“新图书馆运动”,重塑“图书馆精神”,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不仅关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且与我国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在于建造多少新村、多少别墅、多少公路,更在于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因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要突出重视农村的图书馆建设。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枝江市董市镇平湖村的调查,发现只有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引向深入,"三农问题"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改观。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作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其科学内涵可从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方法和发展阶段等方面理解。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构成严密的逻辑关系。这一战略路径呈现的演进脉络为立足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时期,其现实态势表现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城镇化滞后状况向快速发展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由国富走向民富的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视角,将中国乡村建设的百年历程分为清末民初的乡村自治、20世纪20~40年代的乡村建设、1953—1978年“乡村社会主义改造”、以家庭承包制为核心的乡村建设、2005年至今的新农村建设五个阶段进行梳理。清末民初的乡村建设,中央权力日益式微,“乡村自治”成为主要路径,并延续了传统的士绅治理模式,但军阀混战和社会动荡,使传统的以地方精英为中心的社会整合秩序遭到破坏。20世纪20~40年代,国家和社会均弱,主要靠外部资源输入进行乡村建设,晏阳初、梁漱溟、黄炎培等知识分子领导进行了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运动,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农村复兴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乡村建设运动,则被整合进各自的政权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强势推进“乡村社会主义改造”,传统的国家、士绅和农民三角关系变成国家和农民的双边关系,由于资源输入城市,乡村建设基本停滞。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村社会自由发展空间增大。为破解“三农”困境,国家在2005年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政府成为乡村建设的主导力量,乡村建设获得大量政府资源。未来乡村建设应正确摆正政府角色和职能,充分发育“乡村社会”以制衡政府扩张;应与文化建设相为表里,进行包括制度改革、人力与物力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整体性建设。  相似文献   

14.
The parent- child relationship is not only harmonious rural social ethics construction, but-also the foundation of rural endowment and even rural culture relationship construction important issues. The rural north -China in parental relationship to exist generally "relay" to, while "feedback" severity shortage, this is in some extent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caused heavy country ethics crisis, even affecting the whole village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propulsion. Therefore, the new era, we must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and society, on the one hand, increase the intervention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 propaganda, leading the harmony, fair parenthood building; on the other h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fill in parent - child relationship caused by the rapid transition of endowment blank,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及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公布和发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破解“三农”问题治本之策,已经成为一个令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主流话语.  相似文献   

16.
对传统“三农”体制的制度创新和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度创新的视角研究“三衣”制度并进行伦理反思,有助于探索新时期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改革传统的“三农”制度,就必须废弃城乡二元结构,给予农民基本的自由和平等的国民待遇,要改变过去农业辅助工业的状况,给农民提供合理的社会保障,强调补偿的正义原则,从而真正建立并完善具有德性的“三农”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造和谐社会的号召下,通过金融创新使农村弱势群体尽可能享有平等信贷服务机会已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但是,多年来中国经济与金融发展战略造就了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的"失血"机制,真正服务于农村弱势群体的小额贷款因现实条件的种种制约并未得到发展与推广。国内外三个"P2P信贷助农模式"的案例表明,在适当的制度安排下,可以通过分散的社会力量助推与发展面向农村弱势群体的小额贷款,达到贫困借款者、出借者、小额贷款机构以及P2P平台的多赢均衡,开创小额贷款帮扶弱势群体的新路子。在网络技术日益完善的今天,P2P信贷助农模式的经验可被复制与推广,是弱势群体获得金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关于乡村传播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传播的研究兴起于二次大战之后,与乡村社会学学科的确立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乡村传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则是一个急需得到重视的问题。文章从乡村传播与乡村社会学的兴起、乡村传播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乡村传播与新农村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乡村传播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湖南20个示范村和18个非示范村的调查发现,得益于政策的驱动和村民的积极参与,示范村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方面的建设效果优于非示范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处理好示范村“点”与非示范村“面”的关系,将示范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广到非示范村,提升后者的建设水平。同时要尊重农民的认识和实践规律,完善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结合起来,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潼南农村公路建设为例,阐述农村公路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推动“五个重庆”建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