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奥尼尔戏剧人物的双重人格与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尤其是他提出的三重结构的人格学说深深影响了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创作 ,奥尼尔在戏剧中尝试用多种形象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两个“自我” ,效果独特。从幽灵、面具、旁白、内心独白 ,甚至从两个演员扮演同一人物的两种人格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奥尼尔戏剧人物双重人格的特点 ,并指出人的内心矛盾和人格分裂是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契诃夫对奥尼尔的戏剧艺术产生过重要影响。二者的相似之处是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精彩情节;人物都耽于幻想,逃避现实,缺乏意志,无所作为;晚期剧作动作性都很弱。从奥尼尔对契诃夫的戏剧作品熟悉的程度和赞赏来看,这种相似并非巧合。奥尼尔的戏剧创作,尤其是晚期戏剧,继承和发展了契诃夫戏剧的内心现实主义。就戏剧艺术而言,它可以和契诃夫的戏剧媲美。  相似文献   

3.
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是美国荣获诺贝尔奖的第一位戏剧家,常被尊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他的丰富的戏剧创作既表现了作家对人生极为严肃的探索,对世俗(包括流行戏剧)的鄙弃和鞭挞,同时,也反映出各种学说和哲学流派对奥尼尔的复杂的影响。评论界一致认为奥尼尔与尼采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的具体表现如何?作为一个美国现代戏剧家的奥尼尔又为什么会受到尼采这个德国哲学家的影响?这些都还不是十分清楚的问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研究奥尼尔思想的渊源,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分析他的剧本涵义,从而正确地介绍和评价奥尼尔剧作和戏剧理论,都是不无裨益的。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一粗浅探讨,希望就教于各位行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4.
尤金·奥尼尔的戏剧与存在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方当代颇有影响的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作品与存在主义的关系作了分析。指出奥尼尔将西方现代社会中人与社会的关系视为悲剧性关系,他认为人类的信仰意志和理性主义精神因必然遭到现实的否定而归于空幻,将人类的悲剧性命运视为人类生存的必然矛盾,人与命运的斗争是人与自己的斗争。还对奥尼尔戏剧中与思想内容相联的艺术表现特征作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曹禺与奥尼尔——悲剧创作主题、冲突与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曹禺与外国戏剧家丰富深刻的联系中,奥尼尔是值得重视的。时过五十年之后,曹禺还说:“美国奥尼尔也是对我影响较大的剧作家。”奥尼尔作为“现代美国戏剧之父”和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是以悲剧创作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的。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下了近五十部剧作,其中大多数是悲剧,曹禺的主要剧作也都如此。  相似文献   

6.
尤金·奥尼尔(1888—1953)的名字之于美国现代戏剧,正如易卜生之于挪威,布莱希特之于德国一样,是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而且同这些戏剧大师一样,奥尼尔的声誉也超越了国界。戏剧史家巴纳德·海威特认为奥尼尔是“世界剧坛的一位主要剧作家”;一部世界性的戏剧百科全书认为奥尼尔是“在美国和世界各地都享有历久不衰的声誉的作家”;然而当我们纵观奥尼尔一生创作的近五十部戏剧作品,似乎可以说,奥尼尔更无愧  相似文献   

7.
死亡悲剧意识是理解奥尼尔创作 ,也是认识其悲剧美学的基本切入口之一。其死亡悲剧意识基本上是乐观主义的 ,这种悲剧意识使他剧作中那些在生活中只有死亡的主人公在追求自己的失败的过程中体现出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素质 ,使自己的失败也具有了崇高的悲剧美感 ,这也是奥尼尔剧作具有经久魅力的原因之一。但在其创作的后期 ,生活的痛苦使死亡悲剧意识也随之由乐观主义逐渐过渡到悲观主义。本文通过分析奥尼尔剧作的死亡悲剧意识 ,指出了奥尼尔剧作的基本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琼斯皇》中,显在的黑人叙事主体与隐在的白人作家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创伤主体的转换机制。基于黑人的个体创伤经历及苦难的奴隶历史,奥尼尔将琼斯塑造成一个表现种族创伤的经典形象。在此基础上,奥尼尔以仪式作为建构创伤之文化媒介,揭示了族裔融合过程中的结构性暴力。究其根本,奥尼尔的创伤书写是与爱尔兰裔白人的创伤情结相关联的,反映出少数族裔群体在种族主义阴影下的生存焦虑。在美国社会的主体框架下,奥尼尔以非裔黑人的种族创伤为叙事起点,而以少数族裔的合理诉求为最终归宿,彰显出族裔作家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关切与忧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戏剧大师奥尼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悲悼》中的主人公劳维尼亚这一典型悲剧形象的分析 ,揭示了奥尼尔独特的悲剧美学观点和悲剧艺术特色 ,点明了奥尼尔成功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将毕生献给不断探索美国戏剧的新的形式与技巧的完美的作家,尤金.奥尼尔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是"美国戏剧之父"。这篇文章讨论了奥尼尔宿命爱情观的形成。通过分析分析奥尼尔早期,中期及后期的剧作,不难发现奥尼尔对于爱情宿命论观点的形成主要是与他的个人经历与东西方哲学对他的影响这两个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八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研究西方作家与中国的文化关系的专著——刘海平、朱栋霖《中美文化在戏剧中交流——奥尼尔与中国》。该书第301页指出:“综观全球,奥尼尔研究除美国本国外应数中国的发展最快,投入的人数最多,发表论文的数量亦占首位。在国内,奥尼尔研究发展之快也是其他外国戏剧家在中国的研究所无法比拟的。”我认为奥尼尔戏剧之所以在我国引起广泛兴趣的原因很多,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2.
奥尼尔与弗洛伊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金·奥尼尔(EugeneO'Neil)的戏剧创作深受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然而他本人对此则讳莫如深,尤其不喜欢人们将自己与精神分析运动的鼻祖弗洛伊德相提并论。而众多的奥尼尔研究者们似乎也不愿详论他与弗洛伊德的关系。该文则以此关系为题,深入考察精神分析尤其是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理论对奥尼尔戏剧创作的巨大影响,既有助于展现两位大师在探索人类精神世界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共通性,亦有助于我们多角度地认识和研究奥尼尔及其创作  相似文献   

13.
作为爱尔兰移民后裔,加之生活的颠沛流离,奥尼尔对文化身份的归属和认同有着强烈的需求。游走于各种思潮之间,奥尼尔自身成为了被不同文化定义的主体,身份的多重性与分裂性与现实的焦虑产生交集,让奥尼尔能通过《诗人的气质》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两种文化、两个族裔之间的冲突、文化身份的困惑与迷茫,展开了奥尼尔式的文化叙事与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通过对奥尼尔的创作和在欧美产生的表现主义运动作一个简要的介绍和通过对奥尼尔在剧本《琼斯王》中如何运用心理分析手法作较全面的剖析从而阐明奥尼尔与绝大多数表现主义作家不同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奥尼尔一身共写了六十二个戏剧草本;由于不满意,自己毁掉了其中的十一个,另外还有几个打印在稿纸上,未曾发表.奥尼尔一生都致力于悲剧创作,发表上演剧本除《啊,一片荒芜》(Ah、Wilderness)是喜剧外,全都是悲剧.他曾四次获得普利兹戏剧奖,获奖的作品和时间分别是《天外边》(Beyond the Horizon,1920),  相似文献   

15.
声音的运用是奥尼尔实现其诗意追求的重要手段,奥尼尔通过声音来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他们的感情与追求,使戏剧成为声音的艺术,为美国戏剧增添了活力与创新性,实现了他对戏剧的诗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一生遭遇坎坷,这些不幸磨练成他观照世界与生命的独特方式。几乎从一开始,奥尼尔就认定生活是一出悲剧,这种悲剧观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这一部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里(以下简称《旅程》),奥尼尔的悲剧观更是充分地投射其中。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分析,挖掘出影响奥尼尔创作的思想根源:深沉的宿命感、深刻的孤独感和深重的罪恶感,以期能更好地诠释奥尼尔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17.
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心仪东方思想、尤其是中国道家 ,“东方特色”成为其作品最重要、最显著的一个方面。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奥尼尔对东方宗教与哲学的兴趣与其戏剧创作的关系及其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的原因 ,并指出其社会文化根源以及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趋势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榆树下与雷雨中--奥尼尔与曹禺的悲剧观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与曹禺的<雷雨>在主题形态、人物描写与表现技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个剧本的人物与情节都有其现实性基础,但同时又都超越了现实,表现出对人与生命的终极理解,也因此带来了相近的悲剧观念.这正是曹禺接受奥尼尔影响的现实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创作与他的创伤经历密不可分.在奥尼尔的创作历程中创伤记忆成为他的心理动力和创作资源.<拉撒路笑了>是奥尼尔创伤记忆一次成功的思想与艺术的升华.他带着对于人生的切实体验,抒写了他的感受与思考,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为读者了解他的思想变化与心理状态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长日入夜行》是奥尼尔的自传体剧作。作品人物的命运总是与美好愿望作对,不管回首往事,还是面对现实,他们都似乎走不出命运的迷宫。文章提出了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深刻地反映出奥尼尔的人生悖谬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