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指类句是针对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特征、规律、现象做出描述性刻画的陈述句。目前的指类句研究集中在逻辑和语义方面,有关指类句认知方面的论述不多。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结合范畴化理论对指类句与经典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存在的认知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类指句基于认知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主观体验,对一类事物的某种属性进行概括性描述。结合体验哲学理论和概念转喻理论,对类指句的体验哲学基础及认知理据进行研究发现:(1)类指思维具有体验性、无意识性和转喻性;(2)类指句的认知推理主要体现在“类”与“例”之间的转喻映射关系,可将类指句分为“类代例”“例代类”“类代例和例代类叠加”三种转喻模型;(3)类指句中反例的存在是转喻思维的结果。从体验哲学及认知语言学视角研究类指句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尝试,意义在于为指称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指类句是指明某一类事物的某一特征的句子,规律指类句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类。根据原型范畴理论,规律指类句指的是事物的经常性的规律性表现;多用于刻画和表达某一类事物的某一特征和属性,常见于科普文献、启蒙教材和人文著述之中;常用基本范畴词汇来指代"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指类句可加以改造而获得特定修辞效果,"全都……,只有……"这一句式就是一例。此类修辞效果是通过"全都……"增强语句的语义信息到极致获得反衬,继而通过"只有……"突显例外现象实现的。指类句是对一类事物属性的隐性全称量化,同时又容忍例外现象。对指类句的元语用分析表明,在元语用层次,理解指类句的认知机制、指类句理解的心理逻辑和语言使用的会话修辞逻辑使得这种改造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指类句(例如Birds fly 。)的特点之一是容忍例外。传统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只注重指类句的表征性而忽视了其对话性。从对话性特征看,指类句是一种话题结构,句中的指类词集逻辑主词、句子主语和话题于一身,因此指类句的谓词实际上是对由其主词充当的话题的说明。从认知上看,话题设立了从认知参照点到目标心理路径的认知域。认知域的结构形态具有动态性,由此指类词的指称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境的凸显性和关联性使得人们在指类词和指类句的谓语部分之间建立起了某种常规性关系。指类句的反例容忍根本原因是反例存在的客观性,认知语境的模糊性使得储存在大脑中的反例信息在言语交际时被隐藏起来。认知语境的开放性为目前零反例指类句提供了产生反例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x球"类复合名词的认知造词模式包括静态识解模式和动态识解模式,静态识解模式为本体属性模式和邻接模式。动态识解模式包括"场景-角色互动"模式、行为角色模式、行为界性模式和动感取像模式。该类词造词的三大原则为指类原则、指别原则和可及性原则。"球"的物性结构为造词提供了特征识解的认知基础,而心理打包机制则为主体用语言形式表征命名结果提供了现实的心理基础。汉语中球类运动类词的造词倾向于自指范畴化,而英语倾向于转指范畴化。非球类运动类词的造词在汉、英语中的认知模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对先行成分所指事物具有次范畴化功能,后者则没有这种次范畴化功能。认知功能上的区别决定了两类关系分句与其先行成分之间的语义契合关系和不同先行成分之后两类关系分句的使用规律:限制性关系分句因具有次范畴化功能而只能与可次范畴化的先行成分连用,非限制性关系分句则因无次范畴化功能而只能出现在不能次范畴化或无需次范畴化的先行成分之后。据此规律,本文对独指性和全指性先行成分之后限制性关系分句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使用情况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认为,现代汉语的告使类双宾句内部存在着“典型性”的差异,最不典型的双宾句和兼语句之间存在着纠缠不清的地方。当双宾句的谓语动词V1后面充当间接宾语的名词性成分和充当直接宾语的小句中谓语动词V2之间没有主谓关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直接判定其为双宾句。反之,如果具有主谓关系的时候,在间接宾语01和V2之间就存在空语类,这时候根据空语类“e”的语义所指判定其是否为双宾句:当空语类“e”和间接宾语同指的时候,就看做其为兼语句式,当空语类“e”和间接宾语异指的时候,就可以看做是双宾句。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时分析和历时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认知语言学框架内的原型范畴理为基点,指出从古至今的英汉反身代词均为即指语和离指语两个原型范畴中的成员,但它们在范畴中的地位并不相同。对英汉反身代词进行原型化分析,有助于解决英汉反身代词的词类划分这一问题,从而为其他语言反身代词的词类属性研究提供一个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7.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