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教育的出现,反映出我国现代教育的新走向。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强调生命的本体价值,强调生命教育的实践体验和终极关怀,强调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应在教育体制中重塑生命教育的理念,在校园文化中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在实践活动中强化生命教育的体验,在理论研究中升华生命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阐述医学院校开展体验式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构建"生命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命成长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生命关怀教育"的生命教育体系,从教育基地、课堂潜能、心理辅导、生命安全、素质拓展、学习典型、角色扮演、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临床实习等教育途径进行探索和实践,为医学院校普及实施体验式生命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生命关怀视野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我国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实施生命教育的建议,指出高校应挖掘生命教育的潜力和优势,构建和谐校园:转变观念,树立生命意识;将生命教育融入课程内容,变"知识课堂"为"生命课堂";生命教育实践化;生命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生命教育教学研究化;生命教育机制化,从而构建全方位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三年的课题摸索和实践,我校"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课外活动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现将三年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课外活动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以来,我校结合本校留守儿童的实际,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提高留守儿童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人生态度。一是通过对留守儿童生命教育课题研究与实践,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外生命教育活动模式,影响并纠正农村留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是当前教育理论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澄清当前生命教育研究所处的发展阶段,预测它的未来走向,是进一步深化生命教育理论研究与促进实践变革的前提。从人类生命发展的轨迹可以预测:走向“类生命”是当前生命教育的理想选择,正确理解“类生命”和“‘类生命’教育”的内涵对促进生命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教育实践要不断拓展,教育改革要不断深化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必须重视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研究和分析当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特点对深化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推动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当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1)关怀生命--生命教育兴起;(2)加强反思--学科意识增强;(3)注重整合--研究方法多元化;(4)走向实践--实践理论勃兴.这对今后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有如下启示:继续加强理论研究;继续关注实践进展;不断加强理论反思;高度重视学科渗透;不断增强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7.
自从1968年,美国学者唐纳.华特士开始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生命教育很快波及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潮,本文作者提出了生命及生命教育的内涵与结构,尝试用体验来内化生命教育的内容,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积极响应叶澜教授的教育命题——"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1]由此感发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以生命教育为核心。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当前的几种生命教育的内涵观点,认为高校的生命教育应该注重认识生命的本质、明白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的存在等内涵诉求。同时,从大学生生命教育实践的目标出发,对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路径构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03年到2011年我国大陆地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梳理。研究表明:我国大陆地区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生命教育内涵、原则、内容、体系构建、实施现状及途径等方面。在未来的研究中,首先,需对生命教育的内涵进行科学的界定;其次,在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过程中增加实证研究;再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需要进一步深化;最后,需建立并完善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健全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尚未构建,生命教育实践性也有待加强。为此,高校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强化生命教育意识,开设并优化生命教育课程,开展丰富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加强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意识,创造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大学生命教育的内涵入手,指明了大学生命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重点从对大学生进行天、人、物、我和谐生命观的培养,身、心、灵的培育,以及知、情、意、行的整合教育等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命教育的实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健全之“人”。从生命化教育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古典教育观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强调生命具有理性和超越性,倡导生命交往式的师生关系,教育目的是培养整全的人。近代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点亮”生命,在教育场域中体现为自然教育思潮强调个性化教育,致力于培养人的道德、智慧和文化修养。现代科学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的发展态势,极端的科学理性和工具理性导致独特生命个体的价值被漠视,教育忽视了对生命的关照。在回望人类思想宝库中蕴藏的生命教育思想,反思现代性教育潜藏问题的基础上,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层面提出构建新时代的生命化教育,以使教育更好地培养具有情怀和个性,更好引领社会进步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时代在进步,学校顺应教育发展需求努力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针对教育现状,有效提出"三生教育"的德育教育框架与概念:"生命教育",让每一位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  相似文献   

14.
论生存教育是生命价值回归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存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础,是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的关键,它将生命教育所赋予的生命价值引向生存领域,通过生存领域的实践,具体转向生活领域,从而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与本旨.在这个过程中,生存教育不仅是生命价值导向,也是回归生命价值本源的桥梁,是生活在迷惘世界中的人们探寻生命价值本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一词原本是在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作为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的现象的对策而出现的。通过生命教育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生命的威胁。随着生命教育在全球被逐渐推广和认同,不同国家和地区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生命教育,例如死亡教育、寒冷教育、孤独教育等。1979年澳洲成立“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al center:LEC),主要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和艾滋病防治等。美国还利用网络开展生命教育,开设有生命教育和资源网(Life Educationand Resource Network)等。20世纪末期,我国台湾地区将“死亡教育”引入,称为生命教育,并在学校教育中逐步推广实施,现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并将2001 年称为“生命教育年”。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性价比的清晰化,使高职人才培养对学生生命活动地位得到凸显,并使生命教育在高职人才教育选择中成为重要的参数。因此,重申生命教育的定义和内涵,枚举生命教育所固有的德、智、体、美、劳对高职教育的功效,则是探索并实践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能力提高、智力才能培养、规范行为和制度礼仪养成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分析生命科学馆在医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中的可行性,提出利用生命科学馆作为特有的教育资源,将其作为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医学实践载体开展生命教育,帮助医学生了解生命本质,领悟生命价值,实现医学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教育由于长期忽视生命意识的教育,导致了我们生命意识的缺乏。现代人生命意识的内容包括认识和理解生命、热爱和珍惜生命、尊重和敬畏生命、创造和实现生命。我们应通过转变思维和观念、优化和改善社会环境、实施生命意识的理论与实践教育、进行死亡观的教育等途径来培养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生生命教育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大学生自杀事件令人注目,其原因分析起来肯定很多。但其中一个原因容易使人忽视,那就是生命教育的缺失。文章拟在探讨生命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内涵,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方面和实践等问题。探讨高校的生命教育,目的在于关注大学生生命的存在及其价值,减少大学生生命危机事件的发生,并逐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生命教育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生命教育教学实践的背景下,考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生命教育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生理质量水平、心理质量水平、社会关系质量水平和环境质量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