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教学语言的停顿,首先是由于达意的需要。“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教学语言是传达知识的语言,它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让学生听清楚,听懂。必要的停顿既是语言逻辑性的体现,又是听讲的学生听懂教学内容所必须的时间条件,也就是说要用停顿来为听讲者提供分析、理解讲课内容的时间,在讲解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时,尤应注意这一点。教学语言的停顿,也是生理需要,造成声音的原动力是气流,说话时,气流不断地呼出,消耗,这就必须不断地吸入新的气流,以使说话得以继续。事实上,我们说话时,…  相似文献   

2.
朗读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停顿的艺术.本文从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两方面阐述如何更好地处理停顿,以期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形式逻辑一词来自康德。康德对形式与内容的区分影响深远。康德关于形式与内容的区别可以有一种新的解释:所谓形式,指与逻辑常项相关的表达式;所谓内容,指与非逻辑常项相关的表达式。康德在自己的思想中有这样的认识,但没有完全说清楚。日常认识、科学认识的表达是有内容的,哲学认识、逻辑认识的表达也是有内容的。澄清这个问题,逻辑上涉及句法与语义的区别,语言上涉及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东西的区别,以及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康德的先验逻辑,有助于学界更好地认识所谓形式与内容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停顿是语言里普遍存在的一种语音现象。停顿的长度、频率、位置的合适可以使发音流畅、韵律清晰、表达清楚,让听者更好地理解。国内对英语朗读中停顿现象的比较研究较少。比较中英英语专业大学生朗读中的停顿,找到中国二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停顿语速、停顿频率、停顿次数、停顿时长、停顿位置方面的差异,可以为我国英语朗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万尼亚舅舅》中的多次停顿,是全剧戏剧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停顿的作用或是显示人物内心思想处于激烈斗争的转折关头,或是展现人物的一种无声的行动。正是剧中的大量停顿,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强烈戏剧效果,造成了契诃夫戏剧由无生有、由虚生实的诗意美  相似文献   

6.
从停顿看汉语散句的节奏安英姬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句子里的语法关系是靠词语的排列顺序来表现的。因此,停顿显得尤为重要,停顿不同,语义不同。比如:她看见妈妈笑了。这个句子可以有两个停顿处:(a)她看见/妈妈笑了。(b)她看见妈妈/笑了。(a)表示:...  相似文献   

7.
逻辑规律既不是思维形式的规律,又不是思维内容的规律,它存在的原因有二:人对确定性的追求;语言发挥其功用的需要。它的作用在于保证语言有确定内容,它的性质是语义的规律,是语言作为思维工具、思维外壳所具有的规律。任何语言,都要受这种规律的制约,它并非是只针对一定逻辑系统的用元语言表述的元公理(或元规则)。从语义角度叙述逻辑规律,在亚里士多德和中国先秦名辩学理论中都能找得到。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意义就存在于逻辑关系中,理性形式与感性内容的统一就是语言意义的最基本的逻辑结构。语言思想本体观同语言思维偏向,同思维、逻辑、认知等具有一致性。反懂如果仅仅停留在反本身,反理性逻辑、反意义唯一等,不解决怎么反就容易误入歧途。语言的多义性并不是有了反懂观念后才产生的,反懂只是一个看待语言的理念问题、视角问题。语言具有逻辑性,文学作品也具有逻辑性,只不过不是传统认为的只有理性逻辑,而是还有感性逻辑,并且感性逻辑在文学创作中占主导地位。理解文学作品应尽可能地接近作者的立意,这也是读书的一种伦理态度。理解文学作品也不能迁就作者的立意而忽视文本语言的逻辑性。把握语言的逻辑性,对分析理解文学创作和欣赏中的懂、非懂、反懂,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逻辑修辞手段是大部分难度较大论文的主要展开方式,而这样的文章是英语专业高级阅读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教授学生掌握逻辑修辞手段、注意逻辑修辞手法的变化、借助逻辑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能力,将有利于他们全面提高高年级阶段的阅读、翻译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传统逻辑的性质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形式”逻辑。传统逻辑的学科基础是对象质的认识,学科定位是知性逻辑,学科体系是内容形式的统一,学科发展是内容丰富化、形式抽象化双向同步发展。科学界定传统逻辑的性质,可促成逻辑学范式的转换,构建新的对称逻辑。对称逻辑是语言意义和价值、思维内容和形式、认识主体和客体相对应的逻辑。对称逻辑具有元逻辑的性质,它是直觉的、创新的、整体的、本质的、实证的、哲学的、全息的、方法的、反思的、审美的、实践的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一种语言逻辑活动,它要求概念必须准确反映语词所表达的内容,做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语调短语停顿处时长、边界语调中的音高值、调域幅度值中存在梯度现象。梯度现象在语言中真实、普遍存在,并在语言交际中参与意义和功能的表达。我们在描写语言现象时如将“范畴”和“梯度”结合,能更真实地反映语言和语言使用实际。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逻辑史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见解是:中国古代逻辑是传统逻辑,中国逻辑史也就是传统逻辑的历史。本文认为,“古代逻辑”是历史的分期,“传统逻辑”是指一种逻辑类型,两者不能混同。传统逻辑和古代逻辑虽然都用自然语言表达,但也不能根据表述语言的同异将中国古代逻辑归属于传统逻辑。另一见解则将逻辑问题归结为语形问题。本文认为语形虽然是逻辑研究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内容。研究中国古代逻辑应从语形、语义和语用三方面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的诞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不应用西方逻辑框架来套中国古代逻辑。  相似文献   

14.
目前流行的语言模型没有正确地反映出语言的层级和层面,没有发掘出全部的语言成分,因而没有反映出语言系统的实际。语言系统需要从两个层面进行观察:从语法—词汇层面观察,语言由语法系统和词汇系统构成;从语音形式—语义内容层面观察,语言由语音形式系统和语义内容系统构成,其中语音和语义分别是构成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系统的材料系统。语法系统、词汇系统和语音形式系统、语义内容系统没有在同一个逻辑平面上;语音系统、语义系统,和语音形式系统、语义内容系统没有在同一个层级上。  相似文献   

15.
一标点符号中点号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言中的停顿。句号、问号、叹号分别表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末尾的停顿。表示句子内部停顿的点号有三种:“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部也用分号”,“逗号表示句子内部一般性停顿。”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点号,“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示下文”。各种停顿,长短不同,显示的等级也不同。一般说来,句号、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逻辑活动,翻译作品是逻辑活动的产物。”这是匈牙利翻译家拉多·久尔吉提出的。情况确实如此,尤其是科技翻译,逻辑思维是解决翻译问题的重要前提。翻译绝不是语言、文字符号的重新排列组合,而是用一种语言、文字符号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翻译始于语言,并以语言表现翻译结果。不管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一个极为庞大复杂的符号系统。由于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7.
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具备科学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和素质。这样的能力和素质是需要培养才能形成的。文章从分析逻辑与语言的关系以及逻辑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入手,由“客观世界→思维→语言”这一人类认知过程顺序推出了它的逆向过程“语言→思维→客观世界”的逻辑合理性。同时,还论述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可能性与可靠性,与此同时倡导:为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应尽可能地使用符合逻辑的语言表达式。因为唯有如此,正确认识和反映客观规律才成为可能,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才拥有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语言哲学。语言哲学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其核心是意义问题。通过对语言深层的逻辑结构的分析,形成了人工语言的精确性与自然语言的不精确性的鲜明对比,于是就产生人工的理想语言与日常的自然语言之争。现代一些语言哲学家从理想语言又回到日常语言上来,并提出了“语言逻辑”的概念。语言逻辑重点要研究在人们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推理过程,其内容既包括逻辑语形学,也包括逻辑语义学与逻辑语用学,合起来也就是逻辑符号学。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又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翻译的全过程,从词义和结构的分析到译文的表达和检查,均离不开思维逻辑链对它的规约和校正。在医学英语汉译实践中,只有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并按照一定的思维逻辑链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准确地破译原文的信息,使之在译入语中得以等值再现。  相似文献   

20.
句中停顿的次数及停顿模式是衡量口语表达流利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句中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口语表达越欠流利。口语句中停顿多发生在对某个词的重复、寻找另一个词替代、追加内容或重新组织句子的过程中,而在用到语块时却很少出现停顿。语块用得越多,句中停顿越少,句子越流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