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面对国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审时度势地及时调整了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对时代主题认识上的突破;赋予独立自主外交新内容;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摒弃"非友即敌"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的中国想像:深层结构与阶段转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对中国的想像可分为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和20世纪50年代三个时期,分别呈现为三种套话:"哲人之邦"、"衰朽之邦"和"兄弟之邦",它们是俄罗斯自我意识的外化形式.由于俄罗斯地缘政治传统基本未变,尽管从沙皇帝国到前苏联时代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想像中国的三种套话实际上是同一深层结构的转喻形式.  相似文献   

3.
从“文学场”理论出发,通过建构“先锋文学”和“先锋文学支持网络”这一对概念,寻找一种有效地重新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方法。通过对“先锋派”、“新状态”、“新生代”等20世纪90年代相对复杂的先锋小说的情状的甄别,找出在20世纪90年代文化语境下小说的先锋性的特质所在,以及它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国当代先锋文学传统之间悖论关系,用一种总体的眼光,从一个新的视角对20世纪90年代的先锋小说提供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美国1929-1936年的通货紧缩、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紧缩和中国当前的通货紧缩分别是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下发生的,但却有着许多相似的经济社会背景因素,如经济过度膨胀等.这使我们从中获得许多有益启示:要防止通货紧缩,就必须预防并积极治理经济发展过热,制止股市过度投机,抑制经济运行惯性作用的负面效应,并适时地正确引导市场主体和居民的预期等.  相似文献   

5.
吴昕孺的长篇小说《千年之痒》讲述了知识分子乌去纱跨越少年、青年到中年的心路历程。乌去纱的生存变迁实则对应了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知识分子的青春成长史、现代都市中的情爱史,以及在欲望时代中的命运史。《千年之痒》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变化,揭示了日常生活的本相和当代人的精神图景。  相似文献   

6.
19世纪30年代以来,一拙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将西方保险思想引入中国并试办民族保险企业.至20世纪初,现代保险思想巳渗入国人的意识之中.这些有识之士的努力,对中国民族保险业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助产和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年代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民国政治由北洋军阀掌控的北京政府转换到国民党掌控的南京政府的转折时期,又是国共两党由合作发起国民革命运动及北伐战争到最终破裂走向内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经济有起有落、新文化运动继续发展、社会动荡转型的历史时期。近年来,随着对20世纪中国历史研究的深入以及大量历史档案资料的公布,海内外学术界对20年代中国历史的研究也有了相当的进展。为进一步推动对20年代中国历史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制定的抗关抗苏"反帝反修"外交战略,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使中国对外关系经受住了险恶国际形势的严峻考验,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前后中国与国联的技术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改良,为扩大国际影响,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南京国民政府在医疗卫生、水利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与国联进行初步的技术合作."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技术合作被迫暂时中断.这一阶段的技术合作,对增强中国国际地位和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出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意象.林徽因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女作家,林徽因小说创作中"出走"模式的设置反映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极具张力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中国回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源自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由斯宾格勒首创,汤因比继之.这种西方史学的新说,自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传入中国已有整整80年,它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发生了不同的回响.文化形态史观对40年代初战国策派的影响深刻,林同济与雷海宗接纳与改造了它,并运用于中国历史研究.对战国策派学人在20世纪中西史学交流史上的地位应作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罗蕙锡和凌淑华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韩中两国颇具影响力的女作家及画家.她们通过小说表现了对封建思想和男权社会制度的批判,对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的追求,对女性独立的自我意识等共同的女性意识.但罗蕙锡着重从启蒙性质的女性主义立场出发暴露女性受到的社会压迫,而凌淑华则从进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立场出发,揭示了男权社会制度下资产阶级女性生活以及她们的病态和渴求.在创作手法上,她们分别以中国传统绘画的余白之美和写意手法及西方绘画中的光线和色彩搭配描绘环境和背景,使作品审美价值倍增.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的原理来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的写作,特别是作品中所反映的女性心理.作者认行为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是充分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自觉,它们与社会客观文化现实发生了强烈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技术观,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汇报提纲"中已受到冲击,经过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及全国性的"世界新技术革命"和"全国技术发展战略思想"的研讨,开始发生变革.新技术观是在国家体制发生变革中形成的,具有开放性、前瞻性,是对工业化时期技术观的扬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并流行一种"汉语人文研究派".[1]这种新的语言学流派深受西方人文语言理论的影响,力求探索汉语的文化特征,他们提出了建立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学术主张.  相似文献   

16.
"给"字表被动义在北京话里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前都属于罕见用法,但在"南方官话"里则始终是常见用法.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给"字表被动义在北京话里成了常见用法.这种情况的出现既可能有外部动因--受"南方官话"的影响,也可能有内在动因--北京话系统内部语法、语体的优胜劣汰规则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乡村社区的研究一直是人类学理解文化和社会的基本路径.20世纪初人类学被引入中国后,乡村人类学的研究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期和1979年到21世纪初.这三个发展阶段都有一批代表著作问世,同时显示了中国乡村人类学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不免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占据思想界主流位置的种种世界主义的主张形成一种紧张的对峙.《独立评论》围绕"如何树立民族信心"的讨论,正是这一"紧张对峙"的反映.通过对这一讨论的内容、背景及其与"本位文化"论战的关联等多方面的梳理,试图展示以胡适为代表的"西化"派学人在国难日渐深重、民族主义情绪日渐高昂的现实面前的坚持、妥协和困窘,以及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各种思潮既对立又相通的生动复杂的面相.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家电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掀起价格战,现已迈入价格战的时代.随着价格战的深化,价格竞争促进了企业不断提升品牌形象,通过品牌竞争,培育企业的强势地位.中国家电业以及经销商通过差异化、多元化等战略,突破价格战的重围.  相似文献   

20.
经过十年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抒情小说较之20年代的抒情小说在文体特点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本文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抒情小说的整体梳理,在与20年代抒情小说的比较基础上,着重从抒情视角、人物类型分析和审美形式的稳定几个方面分析了30年代抒情小说的文体特征,总结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抒情小说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