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校区大学教学管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校区大学的管理是一个新生事物 ,是理论研究者和管理实践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国多校区大学的形成具有鲜明的特点 ,即多校区大学不是各个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因自身的内在需要自然扩展形成的 ,而是行政推动的结果。在实践中 ,多校区的合并和融合是困难而复杂的。强化多校区教学管理 ,就要确定多校区教学管理运行路径 ,注重学科融合 ,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区建设 ,开发校区潜能 ,为教学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很多高校正在进行着“一校多区”的实践。本文对目前国内多校区办学采用的办学和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构建“1+2”办学模式下教学管理应着重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很多高校都在进行着一校多区的办学实践,民族地区的高校多校区办学就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形成。多校区办学开拓了民族地区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高校的竞争优势,解决了一些矛盾,但同时也存在着学科建设难度增大、办学管理水平不高、校园文化难以融合、师生之间沟通不足、办学管理成本增加等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要选择适合多校区办学的管理模式;三是要建立理想的教学管理体系;四是要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五是要加强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多校区高校的管理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探索我国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国高校急需研究的问题。笔者透过目前高等院校多校区教学管理的现状,提出构建多维动态的教学管理系统理念,并从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规范教学等三个管理要素进行效能激励,提高多校区高校的教学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多校区办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校区办学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办学的一种趋势,原有的单一校区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多校区办学的需要。文章通过对多校区办学基本模式的分析,论述了建立多校区教学管理模式及教学运行机制过程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校多校区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校区高校的出现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作为高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校区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分析,积极探索适应我校多校区管理以及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7.
多校区高校校内文献资源共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在多校区多馆制模式下校区间纸质文献分散收藏与重复配置的矛盾和校区间距离对校 内文献资源共享构成的障碍,探讨了创新服务措施、强化馆藏管理、优化馆藏布局、把院系资料室纳入校 内资源共享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多校区大学教学管理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新生事物,由于各校区地域分散,在教学管理上存在着管理跨度大、资源配置不均衡及共享困难、监管不到位等难题。因此,通过调整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管理信息平台、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学风建设等手段,均衡提高各校区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多校区大学教学管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多校区大学教学质量监控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校区大学已经成为我国大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多校区大学教学质量监控是高校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各高校来说,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多校区大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保证办学质量,值得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文章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对多校区大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多校区办学条件下教育教学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多校区办学现象产生和发展状况的分析,认为多校区办学受教育之外的因素影响较大,并未完全遵守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给高等教育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多校区办学模式给高校的学科生态和文化生态带来了不良影响;因一校多区导致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互动减少,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校整体功能的发挥.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实际,2000年前后这十年间我国进行了高校布局结构的调整,一校多区办学现象日趋普遍。但并校后,由于校区分散,管理难度加大,加之校区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难以迅速形成合力,而且,合并之初强调权力高度集中,可能对推动学校发展有利,但也易引发矛盾,形成新的障碍。因此,如何推动合并后新校快速发展一直是合并高校面临的新问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文章认为,重塑师生对新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会对加快学校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有了强大的群体凝聚力,就可以克服一切障碍,推动并校从"组合"升级为"化合",从而打造出一个新型的综合性大学。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多校区办学的国外实践与我国的发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校区办学的初衷是可以更大限度地弘扬名校品牌,但由于主校的管理模式以及主校与分校的空间距离等原因会造成管理效率下降,同时分校与主校还会在校园气氛、发展目标、办学成本、资源共享、文化互融、学生品质和利益创造等方面发生问题,致使分校不能完全按照主校预先设计的轨迹发展。发达国家多校区办学的经验使我国高校的发展在师资建设、集权与分权关系的处理、教师跨校区沟通等方面需要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高等学院并校形成的多校区管理的形势和传统垂直职能式组织结构弊端的基础上,引入网络组织概念。对多校区管理采用网络组织结构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是以我国高校信息化及多校合并为大背景,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多校区高校的教务工作现状及合并后显现出来的弊端.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对现行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并提出对多校区高校教务管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高校分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的新生事物.分校区办学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高校的竞争优势,解决了一些矛盾,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历史、地理环境、规模及发展现状的不同,多校区、多科类大学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又因高校分校区形成历史短、发展速度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分校区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多校区高校工会维权工作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三新"的维权新思路,即维权意识要有新认知、维权内容要有新拓展和维权方式要有新转变。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组织体系,维权贴近教工;积极寻求支持,维权形成合力;突现工会职能,维权民主科学;建信息化平台,维权模式创新等四项应对措施,期望帮助多校区高校教职工对维权意识要有正确认知,形成一个相对一致的趋向,为多校区高校科学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多校区大学传媒文化建设刍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下合并和扩建两股大潮使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形成一校多区的格局,通过大力建设大学传媒文化,可以为多校区大学营造统一的文化氛围,树立一致的行为规范,促进大学精神文化的整合与创新,从而有效地解决多校区因地理位置的分散相隔所造成的文化断裂,推动大学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新建校区易出现的学生到课率、课堂纪律、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学习氛围、学生文明程度明显不如老校区等学风问题。新校区在历史传统、校园文化的传承方面脱节;新校区软、硬件设施建设不配套或滞后,对学生教育和管理不到位;生源类别和专业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不同是其发生的原因。建议高校建新校区要稳步进行,忌冒进,质量和速度两手抓;新校区基础设施、文化设施、教工宿舍要同步建设;在新校区开始办学的最初几年施行一校两制,大力加强新校区教学和学生管理管理工作;适当安排部分高年级学生搬入新校区,同时加强新老校区学生间的学习和交流,预防和克服高校新建校区易出现的不良学风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多校合并给多校区条件下的团学工作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学校合并重组,在促进团学工作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其附带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这里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但都是多校区条件下团学工作发展的必然。正视现实,科学分析,理性设计,使多校区条件下团学工作良性发展,异彩纷呈,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高校团学工作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20.
构建多校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高等教育改革出现多校区大学的现状,在对多校区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多校区大学生思想“四个并存“的双重性、矛盾性和复杂性及一些新特征。结合多校区高校的特点,从加强领导机制、两课教育、思想工作进社区、制度建设等角度,提出了构建多校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体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