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黄锐烁 《社区》2014,(17):6-7
学生时代就在语文课本上学习过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不久前又在合肥大剧院观看了一出名为《孔雀东南飞之焦仲卿妻》的庐剧。与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同,在庐剧中,焦仲卿被塑造成了忙碌的“小公务员”,刘兰芝则是下嫁的“白富美”,戏中焦母与刘兰芝交恶的原因有三:一是刘兰芝与焦母生活理念与性格的极度不融合;二是刘兰芝耽误了焦仲卿的仕途青云;三是秦罗敷以及其他长舌妇对于焦母的舆论影响。  相似文献   

2.
关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形成过程与写作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艺文类聚》所载的一首关于焦仲卿妻的诗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比勘和相关的考证,认为该诗实为在漫长历史时期里逐步形成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一种较原始的汉代文本;是以《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虽发端于东汉(很可能为建安时期),但其主要部分则完成于魏晋至南朝。  相似文献   

3.
现行版《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有"小姑始扶床"一句。"扶床"的释义众说纷纭,出现许多牵强之解,将"小姑"的年龄解为十岁左右。从典籍用例来看,"扶床"一词已见于南朝佛经,是文化交流引起"床"的形制改变后出现的。"扶床"有三个义项:本义为扶着床,引申专指儿童扶床站立或学步,进而泛指儿童年幼,经历了一个词义演变的过程。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版本及成书情况来看,原本可能无此句,"小姑始扶床"当源自顾况《弃妇词》。不能将"扶床"的"小姑"理解为十岁左右,"扶床"实指其年幼。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又名《焦仲卿妻》)是汉乐府中的名篇,作为一部表现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长篇,它与《木兰诗》一起被誉为古代民歌的“南北双璧”,全诗建构宏大,共353句,1765字,清代沈德潜认为它是“古今第一长诗”,确非过誉之辞.这部作品描写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动人心魄的爱情悲剧故事,充溢着强烈的反封建色彩,是一篇声讨封建礼教的檄文.在艺术上,这部作品也是颇为精致的,达到了汉乐府叙事诗的高峰,尤其是作品中刘兰芝焦仲卿这两个中国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更是闪烁着熠熠的艺术光彩.本文试从该诗构思精巧独特,结构完整紧凑;选材精当,繁简互用;比兴手法的运用及语言的古朴生动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汉乐府杂曲《焦仲卿妻》中有这样四句诗:“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这是诗中女主人公刘兰芝被婆母强行驱遣时,与小姑告别时所说的四句话。其中“小姑始扶床”一句,注释家们历来都解作“小姑刚刚能扶着床走路”。如北京大学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四位老师选注的《历代诗歌选》就是这样解释的:“床:古代坐息、卧具都叫床。扶床:指小姑还未长大,身体矮小。”由于把“扶床”都解作“扶着床走”,这样与前文焦仲卿所说的“共事二三年,始  相似文献   

6.
焦仲卿的家境、社会地位以及他所受的教育,造就了他以忍让的态度处事的性格.但他的忍让并没有获得封建家长的同情与怜悯,相反,严酷的现实打破了他与刘兰芝破境重圆的美梦.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走上了彻底反抗封建礼教的道路.他的悲剧显示了封建家长制的残暴,同时说明受封建思想影响较深的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走上彻底反封建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最早著录于南朝陈代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一书,题目叫《古诗为焦仲卿妻所作》,作者为“无名人”。诗前有序。以后赵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杂曲歌辞”类也收载了这首诗,题为《焦仲卿妻》,称“古辞”,并说:“《焦仲卿妻》,不知谁氏之所作也”。诗前亦载序文,字句和《玉台新咏》略有出入。现在一般人常取长诗首句以作篇名,称之为《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以生动传神、深刻隽永的个性化语言 ,有力地刻划了刘兰芝这一古典文学中优秀的妇女形象。其个性化语言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对焦仲卿无瑕的爱情信念 ,二者相互促动、相互生发并相互辉映 ,体现了她身上所有的美好品质 ,并给焦仲卿以精神力量 ,影响了他走上反抗道路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叙事诗,是乐府发展的一个高峰。刘兰芝、焦仲卿等艺术形象的塑造直接关系到这部作品主题以及艺术价值,值得探讨,在多年以前,李嘉言、孙殊青等人曾对焦仲卿的形象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笔者于此不再赘述,本文主要想对刘兰芝的形象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关于刘兰芝的形象,传统的观点认为:她是一个永不向压迫者、不向恶势力屈服、与封  相似文献   

10.
焦仲卿是《孔雀东南飞的》男主人公,他深爱妻子,淡薄功名,顺从母亲,但当爱情被迫夭折之时,焦仲卿丢弃了软弱乃至生命,以死殉情,成就了坚强。他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叛逆,为维护爱情,他从他所属的那个阶层一步步脱离出来,然后猛一转身,当众棒击,焦仲卿更加深化了对封建社会的控诉,不能仅以软弱评价他,应看到其性格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他是勇士。  相似文献   

11.
我们发现,从西周到东汉封建宗法制从产生就一直不断加强,在家庭中“姑”(婆婆)的地位日趋强权化,而“妇”(儿媳)的地位目趋卑弱化,致使婆媳之间地位悬殊,这也就使“妇”的命运完全掌控在“姑”的手中。这样,通过对《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产生的文化背景的追溯性考察,发现刘兰芝的被休就是焦母为了维护和显示她的家庭特权,而使勤劳贤慧但不懂曲意逢迎的刘兰芝被休弃,这正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对年轻妇女的戗害。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的主人公刘兰芝,在婆家作为儿媳遭到婆婆的虐待,在娘家作为孤儿遭到兄长的逼迫,焦、刘的双双自杀实是由焦母、刘兄一手造成的。可见,婆婆如何善待儿媳,兄长如何善待弱弟孤妹,这实乃是《孔雀东南飞》摆在世人面前的一个十分重大的社会人伦问题。我们只有结合当时儒家的诗教观念,才能对刘兰芝的形象意义作出正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贞懿皇后出家是金代佛教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关于贞懿皇后出家的原因,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受女真人接续婚的传统所迫。实际上,金代相关史料中关于接续婚的记载需加详细辨析方可使用,金代中期接续婚已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而贞懿皇后本人也不大可能面临接续婚的窘境。贞懿皇后出家的真实原因应当是佛教信仰、社会现实、个人际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本是一首爱情叙事诗,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曾先后七次被改编。呼应着五四时期"人的觉醒"的主题,从1917年欧阳予倩的京剧本到1935年季剑的五幕话剧,屡次的改编本都在借古人衣冠复活现代魂灵,凸显现代人在面对"爱的理想"和"家"这一有形牢笼或无形困境时的永恒挣扎,以及在妥协和反抗中现代自我觉醒的艰难。  相似文献   

15.
现代婚姻家庭普遍存在夫权占优的婚姻习俗,即丈夫享有比妻子更多的婚姻资源支配权.主要包含:婚姻主导权、优先发展权、家产控制权、家务豁免权、家庭符号权、子女冠姓权.部分丈夫还巧取了优先出轨权、强行施暴权等。妻子群体在婚姻家庭中普遍不平等的地位决定了女性个体在父母家庭、职场与社会领域中的不平等待遏。它的存在有历史、现实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要建立夫妻平权的婚姻家庭文化,应当从“男娶女嫁”的婚礼走向平等结婚,从“子女随父姓”走向夫妻平等分享子女冠姓权,从“男主外,女主内”走向平等承担家务,并营造平等的社会性别语境,完善相关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有关刘孝标《广绝交论》的写作时间,学术界主要有天监七年、天监九年两种观点。考察刘孝标在天监年间的行迹不难发现,天监十一年是刘孝标生平思想变化的重要转折点,以此为界,他由之前的汲汲于仕途功名彻底转向拒弃名利、向往隐逸。这一思想心态的蜕变,是《广绝交论》一文的基本创作前提,该文即作于此年。  相似文献   

17.
朱千华的“岭南文化三部曲”试图通过不同的角度塑造多重的岭南形象,揭橥岭南文化丰厚复杂的内涵,但却陷入了迷失和困境.《水流花开——南方草木札记》贯穿全书的女性审美意象使得岭南形象存在着被凝固化、阴性化的危险;《岭南田野笔记》以“魅”的叙事,渲染了岭南文化的神秘独特,但缺乏对文化与人性深层次的反思;《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试图呈现出明清时期岭南文化精致高雅、兼容开放的格局,但语言的程式化,鲜活细节的匮乏,叙述重点的不突出,使得审美表达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8.
灾异论是西汉经学家刘向的政治思想与历史思想之重要表述形式之一 ,这一理论内蕴的基本旨趣则是反对外戚势力 ,捍卫刘氏正统。刘向之子、经学家刘歆也好言灾异 ,但他的灾异论不反外戚 ,正统观念淡薄 ,言灾异而鲜与政治历史相结合 ,与其父的灾异论旨趣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文章还对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作了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盖尔·戈德温的短篇小说《一个悲伤的女人》的女主人公因不满于自己贤妻良母的角色,试图逃避丈夫和孩子。然而,由于习惯于这一特定的性别角色,她发现自己已无法胜任其他的角色。她陷入忧郁,最终自杀身亡。然而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主要原因是父权制度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