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从文化构建的视角看文学翻译中的共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列费维尔和巴斯奈特合作出版的《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一书中,巴斯奈特引入一个令人振奋的新概念———共谋(collusion)。对苏珊.巴斯内特所提出的这一概念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共谋”实际上是翻译研究实现文化转向的一种可行的翻译策略,它体现了传统意义上直译和意译、异化和归化的和谐统一;体现了翻译内外研究的高度结合。译者与原作者和译入语读者就原作、原语言、原语文化和译作、译入语及译语文化的共谋使得原作和译作、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共生、共荣。小而言之,共谋可以达到对原作和原语文化的推广传播,并实现对译入语文化的滋养和丰富。大而言之,这种共谋可以对译入语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建构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语篇翻译角度来说,翻译是译者把负载着文化信息的原语篇进行加工处理,然后转换成目的语语篇的形式,从而完成文化信息传递的过程。这个交际过程涉及到原语作者、译者以及目的语读者。缺省是在交际过程中原语与目的语由于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原语信息的丧失以致产生解读的失败。因此,译者应该采取一定的策略尽量传递原语的信息,从而保存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传统翻译理论重视对原作的忠实,但在文学翻译实践中由于文化差异、译者因素、时代要求的原因,译作难免对原作产生"偏离"、"背叛",因此,创造性叛逆不可避免,在文学翻译中也屡见不鲜,经常可见译者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创造性叛逆。创造表明了译者以艺术创造才能去接近和再现原作的一种主观努力,叛逆体现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成这一主观愿望而形成的一种译作。本文从语言、文化的差异和读者期待层面简要探讨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而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要受到原文、原语及目的语和文化语境等制约因素的限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在充分发挥主体性因素的同时把握创造性叛逆的限度,以便在最大范围内达到翻译目的并取得良好的文学、文化及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4.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在诠释原文时灌注自己的文化观,使其成为文本转换过程中的关键和中心。而译者站在原语、目的语或是平等地沟通原语文化与目的语的文化立场上,对于文本的选择、对原语文化的态度和理解、在翻译中所采用的策略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探析译者的文化立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翻译的影响;通过本文,作者希望能够更加重视译者作为翻译过程中主导性的参与者在文本转换过程中的作用,从一种新的、独具特色的翻译文化的角度解读译者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5.
作为翻译理论研究中最复杂并且最容易被忽视的领域,戏剧翻译研究在近年来已引起不少研究者的重视,研究角度也逐渐趋于多样化。文章将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引入到戏剧翻译研究中,通过分析《雷雨》英译本中戏剧对白翻译的成功例子,探讨了译者在译文中通过直译、类比替换、句式转换、文内增译的具体策略来尽量保留原作戏剧对白中的会话含义,使目的语观众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与原语观众相同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6.
在情景喜剧中幽默对白的翻译对目标语观众观赏整部喜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托,对广受欢迎的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幽默对白进行个案研究与分析,试图找出译者在翻译剧中幽默语时所采取的具体翻译策略,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以重现原文的幽默效果为第一原则,并且根据目标语观众的期望,遵循目标语观众的文化习惯,选取最恰当的翻译策略,将幽默的效果重现于译语,从而使目标语观众充分理解原语中的幽默。  相似文献   

7.
在翻译这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中,译者不可避免地会面对两种语言中文化意象的错位。语用移情最终决定着原语意义与原语文化意象两者之间的取舍:译者要么站在原语和原作者的立场,保留原语中的文化意象,要么站在译入语和译入语读者的立场,用译入语的文化意象取代原语的文化意象,或舍弃原语文化意象,只译出原文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本质是跨文化信息传递,是在目的语中展现原作风格和思想的文化活动。译者应该综合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能动性和阅读经验等因素,竭力协调好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关系。概述了中西文化差异,系统分析了文化语境对译文得体性的动态影响,拟从文化空缺和文化差异两个层面进一步探求汉英互译中恰当处理文化意象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王船山诗词情景契合英译再现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翻译理论认为,译者首先要进入原文生态环境,适应该环境;其次,译者又要重新回到译入语的环境。文章从生态翻译视角,探讨了王船山诗词的情景契合英译再现,通过对两首王船山诗词的英译分析,得出要使英译译文生态达到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语生态环境,译者必须既要尊重原语语言文化及其生态,又要充分考虑目的语的语言文化生态诉求。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意图的传递和推理的角度阐释了翻译过程中对原作意图的传译及其限度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影响意图传递的主要因素为以下三点:原语作者、译者、译入语读者认知语境之间的差异;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原语与译入语之间的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11.
翻译适应选择论从生态社会学的视角诠释翻译现象,凸显了翻译活动的社会性和译者的主体性。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翻译是译者在受制于多元的翻译生态环境的同时选择、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的社会活动。译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择当译之本",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实现目的语的多维度"适应性选择转换"。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指导下,考究了鲁迅早期译介域外科学著述的社会活动,指出鲁迅翻译科学小说的取材适应了中国"科学救国"的翻译社会环境,翻译策略的取向实现了汉语世界的多维度"适应性选择转换"。  相似文献   

12.
思果是著名的散文家,又是杰出的翻译家。在其长期的翻译实践中,摸索出了别具一格的翻译理念,他主张要充分发挥中华文字的优势来从事翻译事业,并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1)“抵抗式”翻译,即抵抗英文的“侵略”;(2)中国的中文,即用地道的中文来翻译。  相似文献   

13.
小说的翻译强调可读性,在目标语框架下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为读者提供生动的小说场景。在场景-框架理论启示下,在小说翻译过程中,必须摆脱源语框架的干扰,在目标语框架下找寻和原文场景最佳关联的词和句式,联想目标语框架下类似人物的说话方式,模仿他们的说话口吻,将翻译放在创作的高度进行。目标语框架下用可能的修辞手法体现原文语言的生动性和美感,为读者传递生动的场景。为了娱乐通俗小说的读者,译者需要摆脱英文长句框架的影响,简化句式,缩短句子长度,增强语言的简洁性。  相似文献   

14.
翻译就表层而言,是不同语言形式相互转化的过程,而语言的表征能力不是内在的,而是源于心灵的意向性,语符所属的语言与具有的意义都是主体意向性指向客体对象的结果.同时,翻译活动具有社会性本质,是语际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其过程至少涉及到原作者、译者和译作读者三个主体.这些主体的意向性在翻译活动中构成一个彼此交织、互相影响的网络,使其成为协调并实现各个主体意向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余光中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也是一名优秀的翻译家。他通过长期亲身的翻译实践与教学,摸索出一套别具一格的翻译理念,认为翻译是一种有限的创作,是一种变通的艺术,要形义兼顾;翻译者需具有学者的学识和作家的灵气;优秀的翻译教师应从事大量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6.
"青"是汉语中一个独有的颜色词。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色彩意义,而且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翻译"青"时,译者应首先根据具体语境确定它的色彩意义或国俗语义,然后在译文中正确将之予以再现。  相似文献   

17.
论译者的主体地位与竞胜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从古至今在人类历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文化的交流、国际的一体化。译者作为主要贡献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最早的观点认为,译者是奴仆,是为翻译而服务的。而近代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即译者的竞胜意识。本文简单阐述了翻译理论,并就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竞胜意识加以讨论,说明翻译是客体认知过程和主体竞胜意识统一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运用描写翻译学中“思维习惯”的概念,来解释杨宪益在翻译《红楼梦》中连动句时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认为“思维习惯”的概念可以涵盖译者的源语思维习惯、译人语思维习惯以及协调两者之间关系的翻译观,可以比较全面地概括影响译者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助于认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翻译观的认识论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蔡元培在《国文学讲义.叙言》中隐含的“译即易”的译学观点进行了诠释。认为翻译过程就是译者主体对于文本客体的认识活动,在这一认识过程中,译者主体的认知结构、价值观念、情感等都对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即不同的译本。但译者主体作用的发挥最终还是要受到文本这个客体和原文本作者这另一主体的制约。文本内容,即原作者的思想仍旧是无法改变的。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交际 ,在此交际过程中 ,译者对原作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 ,再结合原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 ,用具最佳关联的方式将此意图明示于译文读者 ,使译文与原作在相关方面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