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后形而上学时代理性与民主这一核心问题.韦默尔认为,后形而上学现代性是"第二现代性",是一个没有终极基础与和解梦想的现代性,一个不可避免地带有偶然性、不确定性、只有靠解释学的反思才能继续前进的现代性.理性批判需要抛弃绝对主义和先验主义立场,回到日常交往的生活世界.只有借助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反思,才能走出自我意识的囚笼,找到通向"他者"的道路.后形而上学理性观为民主的思考确定了新的哲学坐标.政治现代性是个人的否定自由和人类共同自由的历史和解,民主既不是一个确定的乌托邦,也没有一个先验的基础,它只能依赖于后传统的民主伦理生活形式.现代民主既依赖保护个人自由的法律和市场经济,也依赖公共自由的政治实践和制度,如公共辩论和民主决策.这一政治思想本质上是自由主义的,因为它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和政治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罗蒂与阿伦特均批判现代性,还将矛头指向现代性的政治领域,他们不约而同地以同情为切入点来审视现代性的政治。罗蒂将政治意义上的社会团结建立在同情之上,因为同情意味着减小差距,从而使"我们"的范围不断扩大;阿伦特则认为差距正是自由的基本内涵,同情作为一种私人情感出现在政治领域意味着自由的消亡。"同情"在他们的理论中具有相反功能。在自由问题上,罗蒂主张现代性的形而上学试图为自由奠基的努力是失败的,在阿伦特看来,现代性的平等、权利等价值理念无非是宣告了"社会"的兴起,是自由丧失的一种体现。他们要么将自由理解为与经济无关,要么将自由理解为对经济的超越。在他们的逻辑视野中,经济问题本质上是无足轻重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问题的本质。同情的政治哲学依然是马克思所批判的"解释世界"理论,也是一种思辨哲学。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话语中人的自由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人类无法回避的命运.自由是现代性的根本价值.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存在物.现代性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都是人类对个体和类的自由价值追求的体现.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解决资本主义现代性矛盾的途径.而人的自由本质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4.
"'德'-'道'"理型与形而上学的中国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道德经》中,无论"德"、"道"的理念,还是"德"—"道"关系,都是兼具哲学形而上学和道德形而上学的双重本性。《道德经》的形而上学有两大基本特质:"德"—"道"合一,开创"德"—"道"的形而上学传统;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合一,开创形而上学的辩证法传统。"‘德’—‘道’"理型建构了"尊道贵德"的形而上学的中国传统形态。它以对"普遍理性"和"伦理总体性"的追求为动力,而"道"与"德"的自然自由的本性,又使之具有拒绝形而上学恐怖的本性。《道德经》中哲学形而上学与道德形而上学、"普遍理性"与"伦理总体性"无中介、无过渡的生态同一,对解决现代文明的形而上学难题,解释现代西方哲学的伦理学转向,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价值诉求多元化的今天,哲学是否还能应对"什么是正确的生活"这一基本伦理问题呢?根据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伦理观之见,"差异性"或"多元化"内在地是现代性的一种特征.与此相应,"什么是正确的生活"已变成了一个开放的问题.任何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判断的道德原则都应当包含合目的的、善的以及公正的三重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证主义一向以反"形而上学"为信条,把关于世界本原、本质等哲学重大问题当作"形而上学"加以拒斥,并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不可证实的伪问题,力图将哲学基本问题逐出哲学研究的范围.但是,一方面他们倒向了唯心主义;另一方面他们的学说本身也在许多方面陷入了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这说明,哲学基本问题是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与"绝对的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是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与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联系起来思考。我们认为,一种形而上学话语的哲学性质就在于它拘执于它所反对的东西的本质之中,所谓形而上学的命题反过来仍然是形而上学的命题。人们依循着形而上学的"颠倒"来制订其解释马克思哲学的方向,这是现代性之巨大镜像,它集中体现了作为形而上学之不变本质的部分结果。只有立足于"历史科学",突破形而上学或现代性视界,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之要义,也才能正确阐发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质。  相似文献   

8.
康德的"批判哲学"与"形而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整个批判哲学都与建立科学的形而上学这一努力相关.通过对理性本身的审查、批判,批判哲学既为一切普通科学奠定了基础、划定了界限,也为形而上学这门特殊科学划出了领域,这就是超出感性-经验界限之外的本体-理念领域.不过,与传统形而上学不同的是,这种形而上学并非与感性经验世界无关,相反,它恰是通过划定感性经验世界的界限来走向科学.这个界限就是本体-理念-自在物.理念作为经验世界的界限,其全部本质就在于,它既是知性概念运用的界限,又是一切知性概念运用于经验领域的范导性原理,从而使经验-知识界是一个永远开放、不断进步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是一门关于界限的科学;而就这种作为界限的理念是一个自由领域而言,形而上学则是一门自由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资本"抽象共同体"从其本意上蕴含着对现代性批判的基因,同时也通过对资本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和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有机统一而成为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的两大基本原则,从而界划了形形色色的各色非批判的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10.
青年马克思以"犹太人问题"为切入点,揭示了现代性的双重逻辑,一方面现代性的政治革命使人从"人的依赖性社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建立在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以主体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同一性逻辑"却遭到犹太人这个异己因素活生生的否定,从而也暴露了现代性"意识形态"的虚伪特征。青年马克思通过区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同而不和"与"和而不同"等范畴,洞察到了现代性解放逻辑的限度及悖论。他批判现代性的自由观,并提出了自己对自由的独到理解,他以独特的思维逻辑,开辟了现代性研究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是现代的一部分是汉语学术界近来渐占上风的一种观点,本文作者认为这种说法是对历史和文化的误读,其根源在于未能领受到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不同本质,因而或者把文学艺术意义上的现代性等同于作为历史逻辑/世道的现代性,或者对后现代性中尚未充分展开的全新生存逻辑和世界结构视而不见。真正的后现代不是现代的一部分,而是彻底超越了以主体—客体二分法为基本逻辑的现代性的全新时代,从现代到后现代是人类生存方式的根本转折。  相似文献   

12.
审美现代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对抗关系,它们是同一启蒙方案内部逻辑演化的产物,前者孕藏于后者的理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之中,后者的三次历史浪潮为前者的最终形成提供了哲学依据.中国理论界对审美现代性的研究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是用以描述和界定现代时期社会文化特性、精神体验和观念形态等的总体概念,而“审美现代性”的概念是从属于现代性的。综合考察波德莱尔、贝尔、哈贝马斯以及卡林内斯库等人的相关分析论述,可将西方美学中的审美现代性理解为18世纪后期以来的、以艺术的自律性发展为主线并包含文化的审美性演化的动态表征。  相似文献   

14.
作为地方性概念的审美现代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性是哲学、美学和社会理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探讨现代性可以有不同的路径。从作为总体性概念的现代性到地方性概念的审美现代性,这是一个有效的研究视角、进入地方性概念的复杂关系,也就触及到现代性自身的张力和矛盾。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总体性概念,它既是一种时间意识,又是一种制度安排和价值规范。现代性在自身的生成和发展中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自然"祛魅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风险、社会关系契约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的疏离、文化世俗化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现代性建构理应在准确把握现代性现实语境的基础上,科学确立现代性目标,积极构建现代性制度和文化,合理选择现代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的现代性与非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小说在文化属性上既具有"现代性"的一面,又具有"非现代性"的一面。这一特点主要来自鲁迅的理性与感性、思想与其他复杂心理因素之间的矛盾性。鲁迅小说的这一特点使其内涵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声音",造成了其思想意蕴的复杂性和人们阅读理解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7.
理性与现代性--兼论当代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理性"是现代性的一个基本要素,它是认识之源、价值之源,是所有人类精神意识的最高表现与成就,是事物的现实性的标准,"理性化"因而成为现代性的标志性符号。建构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有必要运用理性与理性化概念来解释有关的对象与事实;要深化对现代性的理性本质的认识,而五四运动在对此问题的认识上有所不足;中国现在还不是侈谈"后现代"的时候,在现代性的进程上,无疑我们与西方社会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现代性的许多规范,我们还未建立或完善起来。而规范是需要理性来建立与完善的。  相似文献   

18.
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的现代性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幻小说作为一个域外引进的文类,已走过了百年历程。独特的时代语境及现代性诉求,使科幻小说的创作一开始便带上了启蒙与救亡色彩,现代性的复杂性、未完成性及审美现代性的缺乏,直接影响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石海军 《东方论坛》2008,(2):1-5,15
全球范围内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使现代性具有了多义性和混乱性。这证明了西方现代性本身存在着矛盾性和含混性,也说明了西方现代性的对立面——反殖民主义和现代性的效颦者——更加深了现代性本身的矛盾性和含混性,表现出对资本主义工业(或后工业)社会所设想的现代文明的质疑与抗议。  相似文献   

20.
透视现代性--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独特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不是停留在理性批判和理性重建的层面上探讨现代性问题,相反认为,理性原则从属、依附于利益原则.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奴役是导致"现代性悖论"的最深刻的根源.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解决现代性的根本矛盾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在现实矛盾分析中层层展开,表现出了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的双重视野.科学与价值的统一、批判与发展的统一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