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的中国美学基本上是在西方美学的方法、体系的影响下建立的.由于中西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哲学基础的不同, 中国美学在许多地方都遭到了歪曲.其中一个大的误解就是对于"自然"这个美学范畴的认识.还原中国"自然"美学范畴的本来面目, 有助于中国美学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然"概念奠基于先秦道家,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顺物自然"确立了"自然"论哲学的基本理论倾向.两汉时期,《淮南子》《论衡》等发展充实了老庄"自然"论哲学."自然"论哲学观主要以先秦道家思想为基础,又吸收融合儒家思想.它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本体论,主张人与客观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和谐,追求一种以自由为核心的人生至高境界,对后世哲学以及文艺领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风流自然"是皎然论诗的审美理想和"文章宗旨".皎然的"风流自然"诗美观念揭示了诗学的"自然"之美是一种"妙造自然"的美,重视"真性情"的抒发,并紧紧围绕着"自然之美"的审美要求提出了"措意"、"作用"、"苦思"、"取境"、"中道"等一系列重要的诗歌创作问题,从而使得"自然"诗学观念更加丰富.皎然的"风流自然"诗学思想对中唐诗人以及后世诗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陶渊明的杰出贡献之一是他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情韵极浓的诗歌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与诗人平和、自然的创作心态有直接关系.本文从哲学思想基础与生理心理基础的两个方面探讨了陶渊明"自然"心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早期新诗的"自然"之说既已发生,其话语迅速衍生,成为新诗的重要观念.一方面,在早期新诗人的信札、文章中,"自然"论被广泛应用于理论表达和批评实践;另一方面,对"自然"论的阐释和辩驳,事实上关涉到新旧诗之争等重要话题:其一,关于"自然"一词的论证,即是新诗、旧诗争夺的话语场所.其二,关于"写"与"做"的争论,从强调其对立转化为申明其并列和统一,其价值优劣甚至呈现某种程度的颠倒,并都被整合到"自然"论中.其三,新诗与旧诗之争,表现在"有韵"与"无韵"、"自然"与"格律"的争辩上,其所指实际在于新诗是否具有"合法性".新诗、旧诗的维护者运用相似资源,却得出了不同结论.  相似文献   

6.
"自然"即"生长"是人类对自然最早、最原始的解释.自然是生成之源、存在之基,自然自主而存在.但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的原本意义被异化,被遮蔽."自然"跌落为"自然物","自然"物化为我们人类可以随意褫夺的对象,随之而来的后果则是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通过对科学主义"自然"观的全面反思,我们重呼 "自然"的复归,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自然国学宣言>说出了当前中国文史学科的许多关键问题,不乏精辟之论,为笔者敬服.但"自然国学"一词,不管创用者如何定义,读者公众总会依既有汉语去理解,那将是很狭义的.过去小学校有"自然"课,内容是自然科学常识.  相似文献   

8.
对王弼"自然"内涵的辨析,历来限于本体论的角度,这自然难以还王弼思想的原貌.释义学意义上的"自然",在本质上,同于"道"、"无",构成物的本根;在存在论上,它表现为物性自然,指物生存的自然状态;在方法论上,它显示的是自然而然,指应对、成就物的方法.从三维的角度分辨"自然"的意义,对深化王弼的思想研究和拓展以自然与名教为中心议题的整个玄学都是一个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9.
就自然审美与自然美的关系而言,随着18世纪美学的主体性转向,自古希腊以来对"美"的客观本质的探讨让位于对主体"审美"的探讨,包括"如画"在内的"自然美"逐渐演变为"自然审美";到了20世纪,分析美学从对"自然美"的概念分析中,最后折中地使用了"审美品质"这一概念;而当代中国"人化的自然美"则从整个人类实践活动与自然历史的高度探究了美(包括社会美与自然美)的本质。就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的关系而言,大体有三种基本形态:早期是自然审美统一于艺术审美,进而当代自然美学对二者做出区分,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同时也出现了将艺术审美统一于自然审美的尝试。就自然审美与生态审美的关系而言,后者呈现了生态学等知识在自然审美中的具体运用,以及从认知到审美的独特路径,因而摆脱了艺术审美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然审美的真正自主。就自然审美与自然保护论的关系而言,二者是互动共生的。早期的自然保护论强调"自然全美"思想以及人类破坏自然美的事实,当代自然保护论深入思考了审美价值作为自然保护基础的可行性与优势,并对自然审美提出去人类中心、欣赏自然"环境"、欣赏要严肃深入、审美要具有客观性、要有道德的参与等要求。  相似文献   

10.
"自然"概念奠基于先秦道家,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顺物自然"确立了"自然"论哲学的基本理论倾向.两汉时期,《淮南子》、《论衡》等发展充实了老庄"自然"论哲学."自然"论哲学观主要以先秦道家思想为基础,又吸收融合儒家思想.它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本体论,主张人与客观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和谐,追求一种以自由为核心的人生至高境界,对后世哲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周斌 《百色学院学报》2008,21(1):108-112
"自然"是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应该从文字学上对它进行溯源和释义.在中国古代文论中,"自然"范畴一开始就带有很深的哲学意味,直至魏晋期间才开始由哲学向文艺转型,随着"自然"论文艺观的最终确立,它的理论构成也逐渐成熟,并在当代的文艺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系统,还是复杂的巨系统.中国研究自然界已有几千年.所以,自然国学有着体系也是无问题的.问题是在当前已有较大发展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史情况下,又提出"自然国学"是否必要.如确有必要,则必须说明当前两学科体系有何本质性的不同,"自然国学"的提出对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史研究有何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地艺术"可以被视为沟通中西"自然美学"的会通.这是由于,大地艺术反对艺术与自然的对峙关系,要求艺术活动真正走向广袤的"天地之际",也就是回到"天地有大美"的自然那里;其次,大地艺术重新思考了天、地、人的三位一体的关系,人在其中决不是"顶天立地"的,而是"与天地参"的,顺应自然规律的;再次,在大地艺术里,就连自然本身亦是"无中心"的,这同中国传统美学的"游观"相当接近;第四,大地艺术强调要尽量保存自然的原生态,反对未经深思熟虑的人为重建"第二自然",亦即要"原天地之美";第五,从艺术手法上看,大地艺术要采取"极度写实主义"这种"无法之法".  相似文献   

14.
流行的观点认为,"畅神"说是晋宋以后产生的自然审美观.我们认为,全面考察汉代有关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的时代特点和哲学文化背景,即使依据最严格的标准来衡量,也可以认定汉代已经萌生了"畅神"自然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自然"这一重要哲学范畴,并深入讨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以"道法自然"为哲学逻辑起点,体现了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思想的早期萌芽,对构建当代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渔"登山如品画"的观点隐含着自然审美欣赏的一种审美模式。"登山如品画"的自然审美模式表面上类似于西方传统的自然审美模式,但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异。在当代西方学者力图构建自然审美模式但又提不出合理的审美模式的情况下,以李渔为代表的中国古人"登山如品画"的审美模式对于自然审美模式的建构应当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自然对于李渔来说,具有多层次的体验价值。这种审美模式与体验价值的生成与他的生活和阅历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王凯 《东方论坛》2014,(6):110-115
天地有大美,因为它含着道的朴素;自然有大情,因为它涌动着永恒的生命之流。"物我为一"肯定了人与大自然的同质同源,"以物观物"主张以审美的目光观看万物。只有齐物,才能逍遥,"物化"之际,人与物交感互动,浑然一体。体现在心物关系上,是物的自然作用于心灵的自然,碰撞的结晶则是朴素、纯粹的美的情感的生成。庄子的心物观、物化观及其"逍遥游"的自然美学思想,深刻启迪和直接催发了中国古典美学许多重要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论浪漫主义诗歌中的"自然愉悦"与生态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有机自然观深受18世纪博物学理论的影响。在其以"自然愉悦"为主题的诗歌中,自然事物的"愉悦"情感与人类情感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有机联系,通过对这种联系的独特再现,浪漫主义诗人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认识,这对当前文学批评中的生态反思有着可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自然崇拜是中国自古有之的宗教习俗,但中国古代自然崇拜的宗教情绪比较平淡,自然神的人格化进程相当缓慢,春秋以前各种自然力基本上处于有"神"而无"话"状态,自然神话大多形成于战国以后,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自然神话是很不发达的,这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主流文化精神决定的.受西方进化论神话理论指导断言中国古代有丰富发达神话的假设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都渴慕心灵的自在,并与自然亲密接触以期返回生命的本真。他们的自然诗歌都大受欢迎,但陶渊明的自然诗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家的熏陶,是"由内而外",藉由内心的通彻、澄明而反观自然;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则受泛神论的影响,是"由外而内",借助恬静、神性的自然抚慰内心的忧伤,从而收获心灵的宁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