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结合英汉对等翻译语料分析英汉语中“走”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和词化程度,发现英汉“走”类动词词化模式都为“走 方式/原因”,英语“走”类动词数量较多,包容的语义丰富,词化程度高,一些表示特殊步态的语义,英语用综合式表达,汉语没有相应的词,用分析式表达。“走”类动词的基本范畴:“walk”和“走”,使用频率都很高,汉语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2.
英汉运动动词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Talmy提出的运动事件框架及词汇化模式类型学理论为基础,探讨英汉方式运动动词和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和差异。英汉方式运动动词的共性表现为:英汉之间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方式运动动词;差异表现为,汉语方式运动动词的数量没有英语丰富,在表达运动方式时,英语采用综合式表达法,而汉语常常使用分析式表达法。英汉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也表现为英汉之间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路径动词,但二者的用法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易仲良教授关于英语动词时态的理论及由此得出的直接时态和间接时态的分类(1999),基于李小川对英语动词间接时态的研究(2002),在易教授英语动词“五、二范畴体系”的框袈中,简析了间接时态的语法范畴体系以及与其它范畴结合的理拒,阐明了间接时态与其它语法范畴结合的语义关系是并列的语义关系,印证了间接时态作为独立的语法范畴体系确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非"宾语前置"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非“宾语前置”把字句。“把”后名性成分不能还原为句法宾语,其语义范畴要由动词来指认,且与不同类别的动词有一致关系。除施动句外,一些状态句也可以转化为非“宾语前置”把字句。是否选择把字句、选择何种把字句,要受句法、语义、语用的综合制约。  相似文献   

5.
本文评析了20世纪汉语语法学界关于“N的V”短语研究的主要成果,由“N的V”的结构研究、“N的V”的功能研究、中心语“V”的语法性质研究、几点启示等四部分组成。一百年来,语法学方法的嬗变推动了“N的V”研究的不断深化。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存有较多的分歧,如“N的V”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类型、“N的V”及其中心语“V”的语法性质等。“N的V”的分歧从本质上讲是如何认识主、宾语位置上的动词性词语的句法、语义、语用的性质和特点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汉语动词、名词转类的问题。目前,汉语动词的分类存在缺陷,应该根据能否充当谓语把汉语的动词分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两大类。如果把“N的V”放在非谓语动词这一范畴中进行研究,分歧会逐步减少的。  相似文献   

6.
施行性事态限定语义范畴构成一个以言者介入为主要特征的语义层级系统。英语和汉语都为施行性事态限定语义范畴提供了多种语言形式选择,并且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施行性事态限定语的语义层级性。英语同一事态限定语义范畴的语言形式选择体现在词性变化和句式选择上,而汉语则突出地表现在语序变化上;汉语施行性事态限定各次类的语义层级与其句法位置灵活度密切相关,而英语只是局部地体现在形容词述谓句引入非第一人称旁格认知主体的句法限制上,汉语施行性事态限定语义范畴语义层级性的实现程度比英语高。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语言中,情态动词是情态意义表达的主要形式。研究中国大学生情态动词口语使用的情况有助于了解和学习英语情态的地道表达,使交际更加成功。文章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中国大学生情态动词口语使用现状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调查发现,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中存在着过度使用一些核心情态动词和少用半情态动词的倾向;情态动词的使用严重受到情态动词汉语语义的干扰,使表达不自然、不地道。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典型语言的诊断,以一组近义词动词短语“引起”为例,采用基于语料库和语料库驱动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重从语义韵视角研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词语搭配方面的正误。并根据语义韵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中国学习者有关搭配序列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在二语习得领域探究空间运动事件的表达尚属比较新的研究尝试。从运动事件表达视角出发,考察以英语为母语、以汉语为外语的高、中、低3组不同水平学习者如何习得汉语的复合动词形式,并与汉语母语者的表现进行比较。考察内容聚焦于3个方面:第一,从形式上看,学习者是否习得了复合动词的内部结构(即:成分组成及排序、词汇地位);第二,从词化模式上看,是否习得了复合动词中语义要素和语法范畴的对应关系(即:词化模式);第三,从句法环境上看,是否习得了复合动词出现的典型句法环境(即:单句)。结果发现,高水平二语习得者的表现与母语人群大致相似。首先,他们基本摆脱了英语中单极化动词的倾向,较频繁地使用复合动词形式,并能正确认知其词汇地位;其次,对运动事件中的方式、路径等语义要素均能在典型语法成分中表达;再次,基本掌握了复合动词出现的典型句法环境,能够以一种相对紧凑的方式在小句范围内进行语义信息的分布。相比之下,中、低水平的学习者未能习得汉语运动事件的典型词化模式,虽然大致掌握了复合动词的内部成分及排序,但很难正确选择特定的语法范畴和句法结构对语义信息进行编码。实验表明,二语习得过程不仅仅是语法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英语中的情态动词进行着不断深入的研究,试图找出它们的共性,构建一个统一的模式对其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和概括。Palmer将英语中的情态动词划分为三大范畴:推测;义责;原动。这基本上概括了它们的语义。从应用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情态动词的语义,情态动词的意义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有意义渐进和意义重合。  相似文献   

11.
句法和语义必须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这样才能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本文即以上古汉语为分析材料,从空间范畴意义入手,讨论上古汉语空间范畴意义的语法化方式,突出了语义在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取舍”不只是一个哲学范畴,它也是汉语当中一个重要的“语义——语法”范畴。汉语取舍范畴是由相应的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组成。语义结构包括“常量”和“变量”,常量对取舍句式的表达不施加影响,而变量则是造成各种取舍句式差异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主题结构英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汉语与英语的句子似乎大多符合主语-谓语-宾语及修饰语-被修饰语这一语序,但实际上两种语言具有本质的差异。汉语是主题突出型语言,而英语则是主语突出型语言,"主题-述题"结构是汉语的主要特点之一,但英语很少使用主题结构,一些通过主题化生成的主题句也主要是为了某种语用或修辞目的。就英汉翻译而言,英汉词序的相似性有时可以将汉语的主题句直接转换成典型的英语主谓(宾)结构。而在多数情况下,汉语主题句的翻译需要局部甚至全部改变原有句子结构才能完整精确地译出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根据这一指导原则,本文总结出了翻译汉语主题句的三条基本方法,即对应法、结构转换法和语义翻译法。  相似文献   

14.
简要分析了翻译中的层级对等。从英汉语言对比出发 ,分析了层级对等在词、词组、句子和篇章上的具体表现 ,发现英汉语言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层级对应 ,但也存在大量的对等错位。在语言的音、形、义等要素上 ,对等往往不能同时实现 ,一般要遵循先意义 ,后语音和形式对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英汉句子体现核心信息的句子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汉语往往使用主要句子成分来体现语义上的信息重心,表现为语法重心和语义重心的一致性;而英语往往使用次要句子成分来体现语义上的信息重心,表现为语法重心和语义重心的非一致性.因此,提出“句式重心移位”翻译法,即根据英汉在语法及语义关系上的不同特点,通过句子主次成分的相互转换,形成整个句式重心的移位,以保证译文的准确完整和表达的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6.
被动句是一种语言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句子结构,英语与汉语在被动句的使用方面,有异有同。本文从语法范畴、功能和结构成分三个方面就汉语和英语的被动句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着重讨论了英语中没有而汉语中存在的被动句式的语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存在句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常见句型,也是一种特殊句式,有其独特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特征。现从存在句的定义、分类、特点等方面探讨英汉存在句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对其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8.
英语是形合型语言,注重句子的形式与结构,主语在英语句子结构中是不可或缺的;而汉语是意合型语言,重视语义的连贯,汉语句子中可以没有主语,有主语位置也灵活。汉语的句首是话语的主题,它有时候就是句子的主语,有时候不是,而是句子的宾语或其它成分。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掌握主语和主题的异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系从句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句子结构,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众多语言学家和二语习得研究者们就对其进行过深入研究,而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语言迁移理论研究的不甚多。因此,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关系从句,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关系从句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关系从句的合理方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认识一种语言,应首先从句子结构开始。汉语句的结构和英语句的结构有相似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汉语是意合型语言,英语是形合型语言,这就在很多句子结构上产生了不同。文章将从这个方面展开讨论,进而提高对汉语句和英语句特点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