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东联高丽”战略是贯穿于整个北宋的基本国策,其实质在于联合与辽有矛盾且居于辽国侧背的高丽,以应对东北亚战略格局的变化,抗御宿敌契丹,收复燕云,解除北方的威胁。“联丽制辽”战略的真正实施是在宋神宗朝。宋朝的“联丽制辽”战略,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因应现实的比较高明的战略对策,但除了王安石变法时期外,其在联盟战略的实施方面基本上是不成功的。从“东联高丽”战略到“联金灭辽”战略的发展与嬗变,是宋朝因应复杂的内外形势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义天是朝鲜高丽王朝的名僧,在朝鲜历史上有很大影响。他编著了世界上第一部佛学章疏目录《新编诸宗教藏总目》,这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从中能了解到我国辽代的佛学著作和辽代佛教发展的状况。据此,可以揭开辽与高丽佛教文化交流的面纱,探寻辽、宋佛教发展的轨迹。义天与辽代僧俗频繁交往,对辽人著作的搜集、著录、雕印,使辽人著作传入宋朝、高丽和日本。这充分说明辽与高丽的文化交流是富有成效的,促进了中朝两国文化交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1020-1125年,为辽丽朝贡体制全面确立和辽丽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由于金的崛起和辽金战争的展开,高丽及时地调整其对辽的外交政策,并单方面结束对辽的朝贯关系,辽丽关系逐告终结,而契丹构筑的东亚国际秩序也随之崩溃。  相似文献   

4.
试述中世纪高丽与辽、宋之间的关系──以公元10世纪末~12世纪初为中心朴今海研究高丽同辽、宋的关系。对揭示中朝关系史中的某些规律性的问题,不无重要意义。一、高丽与北宋的友好往来在高丽之前的新罗王朝,曾在同中国的交往中获益非浅,正如朝鲜古代史学家金富轼...  相似文献   

5.
中朝边界自渤海、辽、金时期起 ,至元朝初年相对稳定 ,基本稳定在朝鲜咸兴以南的定州、宣德、元兴三关及都连浦一线。元中叶以后 ,元帝国国势衰落。高丽王朝、李氏朝鲜乘机极力向朝鲜半岛东北部扩展领土 ,中朝边界迅速北移  相似文献   

6.
中朝佛教文化交流大师高丽义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朝佛教文化交流大师高丽义天王巍,杜若高丽大觉国师义天,是朝鲜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发展了高丽华严宗,创建高丽的天台宗,是高丽天台宗的开山祖;他刊印高丽续藏经,弘扬了佛教文化;他渡来求法,与辽僧俗往来,”推进了中朝佛教文化交流,是中朝文化交流的大使;...  相似文献   

7.
“苏、辛”并称,除文学史上的意义外,还应从文化史角度加以理解。在民族矛盾十分激烈的宋代,苏、辛二人都有着“严华、夷之辨”的文化意识。如果说苏轼在宋、辽关系的态度上,以对高丽的文化方针为中介,担任的是“民族文化卫士”的角色;那么辛弃疾在宋、金斗争中,力图担负起抗金、恢复大任,就具有了“民族文化斗士”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孟初为辽末著名史官,因《辽史》无传,其诸多生平事迹仅以《孟初墓志》为考,过于单薄。本文试图详尽搜罗石刻资料及文献资料,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周边因素,对孟初的生平细致爬梳,以期获得对其较为全面的认识。孟初与李君裕等为同科殿试进士,其仕宦过程说明辽代“史馆院”确实存在,并且是修史机构。孟初的仕宦经历表明辽代的南面官系统是在唐宋官职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创新、改造,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实例。孟初出使北宋、高丽有协调宋夏之争、联结高丽防御女真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9.
辽圣宗及辽与高丽藩交考略@郑川水$辽宁大学历史系!辽宁沈阳110036~~~~  相似文献   

10.
唐代高丽移民高乙德墓志近出西安,墓志记载了高乙德家族世系及宦绩功业,志文中高岑、高孚及高乙德曾任“辽府都督”、“南苏道史”、“海谷府都督”、“贵端道史”等内容,对于探讨高丽后期地方行政体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长吉图”地区与古代东亚各国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吉图"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这一地区历史悠久,先后有肃慎、沃沮、夫余、高句丽、靺鞨、女真、满族等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并先后建立夫余、高句丽、渤海、辽、金、元、后金(清)等政权.这些民族和政权与陆地相连的朝鲜半岛的新罗、高丽、李氏朝鲜和隔海相望的日本有着频繁的友好交往.这种友好交往无疑对今天"长吉图"开发开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元帝国与高丽建立了不同于辽宋金诸朝的政治关系,以朝贡为形式,而以宗藩体系为实质。 通过使臣交聘、王室交流、赴元应举、文人游历及典籍传播等途径,元丽文学交流的渠道得到了大规模拓 展。稳定的宗藩体系促进了高丽文学在中原文学影响下的繁盛,表现为高丽后期文人专集、作品的爆发 性增长和优秀作家的涌现。而高丽文学风气由效仿晚唐诗风的华靡,转变为模仿白居易晚年诗歌的闲 适,再到苏轼成为海东文人仰慕的典范,这一由唐风到宋韵的擅递过程,亦是元丽宗藩体系建构过程的 折射。  相似文献   

13.
主管往来国信所(简称"国信所")是两宋专门负责与辽、金两国外交的事务机构,国信所的设置,说明两宋时期外交事务及其管理出现了专门化的趋势,这是宋代外交及其管理制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国信所的设置不仅为宋与辽、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方便,也对促进宋与辽、金之间的和平交往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辽东自古就为形胜之地,所谓“负山抱海”形势险要。有辽一代一直都把辽东边界防御作为重点。自阿保机在辽东半岛修筑镇东海口长城及设置东平郡后,辽代在辽东的南部边界和东北部边界都布有重兵戍守并修筑了大量的边堡山城及其烽燧,有效地控扼了渤海、女真、高丽及五代诸政权,对捍卫辽朝东南边疆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项族,又称“党项羌”,是中古时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在公元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中,曾建立起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有汉、藏、维、蒙古等族的多民族政权,国号西夏,先后与宋、辽、金政权鼎足而屹立在中国土地上。在这些鼎足分立的政权中,论版图,它比北宋、南宋、辽、金等政权小;论人口,它比北宋、南宋、辽、金等政权少;论财货,它比北宋、南宋、辽、金等政权贫乏。然而,其立国时间,却比北宋、南宋、辽、金各朝的时间都长,而且,在其立国的两个世纪中,总是以一个军事强国的面目出现,南侵宋,东败辽,与强大的金王朝也时战时盟,相持  相似文献   

16.
北宋联金复燕的活动,是十二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活动直接影响着宋、辽、金国家局势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有必要弄清楚宋朝统治者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确定联金復燕方针的,这对于分析北宋统治集团的思想动机和统治政策的变化是大有益处的。关于北宋联金復燕之议始于何时,史料记载互有歧异,有的记载为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使辽时,马植始建联金復燕之策;有的记载为童贯使辽时同马植  相似文献   

17.
根据辽丽双方遣使的特点,以高丽是否为辽朝属国、辽朝与高丽间的使者往来是否制度化等为依据,可将辽丽使者往来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平等往来期(922年至994年2月)、非制度化遣使期(994年2月至1038年8月)、制度化遣使期(1038年8月至1116年4月)、衰落消亡期(1116年4月至1123年8月)。重熙七年(1038年)八月,高丽"始行契丹重熙年号"应作为东亚封贡体系正式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在辽、金227年的文学史上,乐府诗创作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种文学现象。辽、金的乐府诗创作,不仅相当繁荣发达,而且成就也堪值称道,其中如萧观音、刘迎、王郁等诗人的乐府诗,就都是这一时期的精品之作。而金代乐府诗因为有元好问这样的文学大家参与,就显得更为引人注目。以歌行类乐府为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大都可配乐而唱,是辽、金乐府诗所表现出来的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著作中,对于辽代文学,往往是略而不提,或者是辽、金并称,实则以辽附金,一带而过。除几首民歌与后妃诗歌之外,其他作品就一概置而不论。主要原因是文献极缺。盖辽时禁其国内文学流入中土,故传布者很少。国亡后,其著作就大多亡佚,传世甚罕。另一原因乃是一  相似文献   

20.
金推翻辽朝后,对辽代上京道内的州县进行了大规模的省并.究其原因,主要是与辽上京地区国都地位的丧失、战争的破坏、交通路线的变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