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回鹘改宗摩尼教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史之乱时(755—763),回纥曾派兵帮助唐朝平叛,但也有一些九姓铁勒部落参与了叛乱。可见回纥汗国(744—840)建立经历三代可汗,九姓还没有完全认同回纥汗国。本文的研究表明,762年汗国第三代统治者牟羽可汗南下中原的结果,一方面是信奉拜火并纠集突厥残余的安史叛乱被平定,一方面是对于回纥汗国族群认同有着决定意义的摩尼教高僧被请到漠北,回纥汗国族群认同的障碍终于扫除了;牟羽可汗与摩尼教的完美结合,开始了回纥族群凝聚的新的历史阶段,因而他本人被后人神话为回纥/回鹘始祖。  相似文献   

2.
公元第一千年的中叶至后半叶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回鹘人的遗迹是中央亚细亚游牧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回鹘人曾经积极地参加建立与颠覆突厥汗国和薛延陀汗国的活动,创建过自己的国家,在中央亚细亚地区政治史和军事史上留下了引人注目的遗迹。公元9世纪中叶,回鹘汗国被黠戛斯人灭亡之后,回鹘人被迫离开自己在蒙古的生存之地,分别迁移到东亚和中央亚细亚邻近各地。原先回鹘汗国的基本游牧民、回鹘的亲族铁勒诸部落迁居吐鲁番之后,还在那里建立了国家,并且一直存在到13世纪蒙古征服时期。属于公元8至9世纪回鹘汗国时期的各种考古遗迹——古城、堡垒、建筑设施、纪念碑、铭文、印记、墓地等在蒙古和南西伯利亚得以保存下来。蒙古的回鹘文化遗迹的研究能  相似文献   

3.
关于漠北回鹘汗国早期历史中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漠北回鹘汗国是维吾尔族的直系祖先回鹘人在我国历史上以蒙古高原为中心建立的强大政权。关于它建立的时间,笔者已在《论漠北回鹘汗国的建立》一文中作了专门的论述。文中把公元646年回鹘“酋帅”吐迷度自称可汗和模仿突厥官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职官体系作为漠北回鹘汗国的起点,认为吐迷度是汗国的创始人,汗国的历史应当从公元646年写起。这样做与把公元744年骨力裴罗率部灭亡第二突厥汗国自称可汗并得到唐朝的承认作为  相似文献   

4.
一、唐朝在漠北回纥地区设立的府州隋唐时代,于北方及西域地区为患最烈的是突厥贵族的分裂活动,由于突厥族崛起后,对人数众多的铁勒族的苛重剥削,遭到铁勒各部的反抗,因而唐朝在击灭突厥贵族的分裂斗争中,始终团结以铁勒族为首的北方各族人民,采用远交近攻方法,从南北东西各方面夹击突厥贵族,不断削弱了突厥的力量。由于唐朝政府对回纥贵族的多次册封,赏赐  相似文献   

5.
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突厥是公元6世纪中期兴起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它先是联合北周灭了雄踞漠北的柔然汗国,于公元552年建立了突厥汗国,后来,它又与波斯在公元567年灭了立国中亚的(口厌)(口达)汗国。疆域横亘中亚北部,成为称雄一时的强大王朝。突厥汗国疆域广大,民族众多,国内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对所属部族的压迫也很残酷。被压迫部族的反抗斗争时常不断。隋朝建立后,突厥与隋朝为敌,经常发动掠夺性的战争,公元583年,在隋朝的打击下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并且先后臣属于中原王朝。唐朝建立后,突厥又与唐朝为敌。公元630年唐朝在回纥等部的配合下消灭了东突厥汗国,657年消灭了西突  相似文献   

6.
回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民族,我国古代的史书对其颇有记载.其中关于回鹘起源到744年建立漠北回鹘汗国,直至844年汗国崩溃的记载,又以两唐书中《回纥传》《回鹘传》较为详尽.然对比这两书记载,则发现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而发现于今蒙古国的几块回鹘汗国时期的碑文却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材料,本文通过材料比对分析,对梅禄官职、后突厥乌苏米施可汗之死、骨力裴罗的去世时间、三姓葛逻禄的西徙时间等重新作了考订.  相似文献   

7.
葛逻禄乃异姓突厥强部之一。源出漠北九姓铁勒,突厥化后分为东、西二支,分别成为东、西突厥汗国的属部。其东支于后东突厥默啜政权溃灭后复分为南、北二支,至毗伽可汗之世又合流漠北。其西支先游牧于金山西,后渐西迁,一支求于突骑施汗国,突骑施衰而代兴,其东支迫于回鹘亦西徙相会。8世纪中叶后势力日盛,建立起强大的葛逻禄国,在中亚历史上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回纥汗国狂飙式的崛兴乃是8世纪中叶漠北、中原政治形势大变动的历史产物。骨力裴罗称汗建国乃乘后东突厥汗国的覆亡,葛勒可汗武功盛世的形成则恰值唐朝内乱,国势中衰.回纥三次遣兵助唐平叛,并与唐朝建立了马绢互市关系,开创了游牧民族政权与农业民族政权之间互助、互补关系的先例,但随着两国强弱的变易,这种邦交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位序颠倒.  相似文献   

9.
(一) 铁勒稍加回顾,蒙古高原的突厥汗国—所谓的东突厥在公元744年被本民族中的回纥部所灭,这就是所谓的回纥帝国。关于回纥《新唐书》有这样的记载:“回纥其先匈奴也,俗多乘高轮车,元魏时亦称高车部,或曰敕勒、讹为铁勒。”《新唐书》中所说:“回纥其先匈奴也,”与“匈奴帝国崩溃以后,许多游牧国家同北亚第一个游牧帝国—匈奴融合在一起”的观点一样,不能置信。该书中谈到的高车和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5,(1):34-36
回鹘衰败后,可汗兄弟嗢没斯部、乌介特勒部及在内乱之初(839)南迁的回鹘部族,均沿回鹘衙帐—?鹈泉—西受降城—天德军一线分批南下,逼近唐天德军、振武军等城。这条南迁线路,其实正是唐初漠北突厥入唐的"南寇之路",也是中唐以后回鹘南下用兵的惯用走法。在这条道路上,?鹈泉是唐朝北通回鹘之道口。西受降城为回鹘进入唐境的第一站,其东经天德军与中受降城、东受降城和振武军等北部重镇连成一片,在唐朝控御漠北诸族的战略防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仆固部作为隋唐时期活动于漠北地区的九姓铁勒强部之一,主要活动于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北部一带,其活动中心位处土拉河由南向东转弯地,即土拉河以东和以北的河套地带。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之一的仆固部,与唐关系错综复杂,时归时叛。仆固部的向背,直接关乎到唐朝势力在漠北的消长。认真梳理仆固部与唐朝的关系,对于全面认识仆固部之兴衰、唐代漠北之局势、唐代羁縻政策之成败得失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葛逻禄是由三个部落组成的联盟,唐代时分属唐朝4个都督府管辖。从766年起葛逻禄成为伊斯兰世界的紧邻,并在中亚形成一种势力。840年蒙古高原的回纥汗国灭亡,回纥散往四方,其一支逃往葛逻禄避难。喀喇汗王朝是葛逻禄统治者接受了回纥汗国阿史那汗族(或“阿夫拉西亚勃家族”的一支)归这一家族所有的可汗职位。在伊斯兰历史著作中有三条关于萨曼王朝的伊斯玛因于893年对西部喀喇汗国战争的报道,它们可以相互补充。此外,这三个报道中还有关于喀喇汗王朝与葛逻禄为同一部族的重要情报。  相似文献   

13.
东察合台汗国时期是西域蒙古人融入维吾尔族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东察合台汗国境内的蒙古人经济生活方式由游牧逐步走向居的农业生活,其宗教信仰也由萨满教、佛教改为信仰伊斯兰教,其语言文字也逐渐改变为操察合台语了。由此,东察合台汗国境内的蒙古人逐渐融入当地的维吾尔族之中,为叶尔羌汗国时期维吾尔族发展为一个近代民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契苾氏家族属于铁勒契苾部,自契苾何力贞观年间内附,契苾氏家族先后六代人为唐朝政治军事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文旨在对契苾氏家族的世系作梳理,并对该家族兴衰问题作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之末的一个文化高峰。辽朝虽然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但在文化的选择上仍然是吸收、继承、发展中原文化,特别是唐文化。文章从统治思想、学术、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官吏制度、法律制度、监察制度、科举制度、礼仪制度、政务制度等制度文化和金银器物、彩瓷、建筑、宫廷仪仗等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分析了辽文化对唐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16.
北宋的西北边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 ,外与西夏及其他部族相邻。自宋神宗即位以后 ,为扭转长期以来被动防守的局面 ,相继向外开拓疆土。北宋后期的西北开边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人力财力都遭受了重大损失 ,但对这些新边地区的经营 ,又促使了民族关系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开拓地区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 ,部族蕃官开始担任汉官职务 ,仿汉官制进行磨勘迁转 ,蕃兵则采用汉兵法进行组织和管理。在经济关系上 ,设立固定市场 ,鼓励蕃汉贸易。颁行关系法规 ,保护蕃民利益。废除土地禁令 ,开放土地买卖。不分民族、地域 ,各类人户均可移居边地耕殖自营。这对宋代西北边区的开发和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作为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极盛的局面;在文学上,他又以特有的个人风度,从治国思想、文化视野和诗歌创作等方面对唐初诗歌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距盛唐还有一百多年,但唐太宗依然拥有着盛唐开创者和盛唐气象开拓人的双重身份,一手酝酿出有唐一代蓬勃自信的昂扬心态。  相似文献   

18.
"本色论"是中国词论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晚唐五代是"本色论"的奠基期,集中表现为"词为艳科"。北宋是"本色论"的争鸣期,表现为以苏轼为代表的"自是一家"之论与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别是一家"之论两条线索的争鸣。南宋是"本色论"的补充发展期,王灼、胡寅的"情性论"是对苏轼"以诗为词"论的发展,张炎的"雅正""清空"是对李清照"别是一家"论的发展。唐宋词论中的"本色论"是两条线索的不断争鸣、融合。  相似文献   

19.
洛阳新出唐《樊骧墓志》,详细记载了志主生卒、籍贯、科弟、历官、交游等情况,可补《全唐诗》诗人生平不详之遗憾。志文中樊骧及第事,涉及到长庆至会昌间科举士庶之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渼陂是唐代长安地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渼陂以其秀美的景观吸引着一大批文人士子前来观光游览,而历代文人士子则在渼陂留下众多优美的诗文篇章。在陕西省政府大力开发渼陂旅游文化景区的大背景下,本文将唐代渼陂文学作品作为本文的研究目标,并试图以上述文本为基础,勾勒出唐代渼陂文学作品的思想脉络。本文主要运用陈寅恪先生“了解之同情”的史学研究方法,尽量站在古人的处境分析文本中蕴藏的思想内容;在上述基础之上,本文还试图将渼陂文学作品和渼陂的时代兴衰、唐代文学思潮联系在一起,最终抽绎出一条唐代渼陂文学作品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