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基于2007—2018年重庆市38个区县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重庆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县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评分逐年提高,但目前仍处于过渡阶段,离协调阶段还有一定距离;各片区在经济、生态、社会各系统的发展上存在差异,普遍面临着生态—经济发展两难问题;未来重庆市各片区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将跨越过渡阶段,走向协调阶段.故此,各片区应遵守客观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分工合作,为实现区域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模糊隶属度函数等方法建立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以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兰州市为例,定量估算兰州市2008-2012年生态、经济、社会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而探讨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类型总体上属于中级协调水平,协调度的动态变化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说明在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严守生态红线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这将为兰州市及其他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和农业经济子系统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建立起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模型,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来量化分析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与农业经济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与程度。以河南省为例,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跟踪2003年到2012年的数据变化情况,研究得出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和农业经济子系统的耦合度与协调度的变化规律,从而预测未来10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丽江市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丽江市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特征将其划分为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建立了关于该农业系统协调度的评价指标范畴,从系统指标体系中选取了19个代表性指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度在1998年-2007年间呈现上升趋势。1998年—2004年,系统呈现失调状态,协调等级在4级以下,2005年-2007年呈现弱度协调,协调等级为5级;系统的协调性主要受生态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影响,在2004年之后,经济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的协调度与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度的绝对值之差减小,农业生态系统由失调状态向协调状态发展。由此可知,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是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三农”不仅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发展策略,同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创新价值与发展活力。基于组合赋权模型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南疆四地州农业环境—经济关系进行研究,探讨近10年间典型的地理单元农业发展状况。结果显示,农民生活保障、农业资源利用分别对农业经济与环境发展具有显著作用,南疆地区近10年间的农业环境—经济呈高耦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逐步优化,但仍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为了实现南疆地区的乡村振兴与农业环境—经济的协同发展,要大力建设生态产业园区、积极保障农村环境承载能力、鼓励特色农业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6.
着眼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演化规律,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及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子系统"耦合度为处于颉颃阶段,耦合协调度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经济—生态环境子系统"、"社会—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2)全国81%省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子系统耦合度处在颉颃阶段,19%的地区属于低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度呈现出从东向西逐渐增强的空间格局."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区域为协调发展类,南部的"S"型区域为轻度失调衰退类,西北、东北和中部地区为勉强协调发展类.3)31个省区三个子系统"两两"之间耦合度均属于颉颃阶段,"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度远大于"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  相似文献   

7.
社会是由经济、生态、文化所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农业基础地位体现在它不但对经济子系统有支撑和制约作用,还对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社会文化子系统有维护和传承作用。这些基础性作用都源于农业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统一的产业特性,是工业等非农产业所不能提供的。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应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以及提炼农业文化内涵等。  相似文献   

8.
<正> 小流域是由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协调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的关系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难点。本文试图根据系统学上的“木桶法则”和建立在“最大概率乘积定理”之上的系统等衡律,运用目标规划方法设计了山西省隔县河沟流域1991一1993年综合治理措施的协调配置方案,探讨河沟流域综合治理方案设计中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9.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对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区域经济、农业与物流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三系统2021—2030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农业、物流业三个子系统综合指数和总体综合指数大致呈增长趋势;三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依次增高;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出正向关系,空间聚集性逐渐增强;2021—2030年,预测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水平将不断增大,发展速度也将逐年递增,预计到2030年达到良好协调状态。据此,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与物流业的投入,分区域制定相关政策,各区域加强合作力度,培养专业化人才,以共同促进长江经济带的高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把团体贷款、农业经济和外在环境三个子系统协调度综合起来考查,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系统发展指数和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对该系统进行协调评价,最终得出团体贷款、农业经济和外在环境三个子系统所组成的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具体条件.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最终目标,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保障和支撑,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分析和判断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现状,有利于准确把握农业发展的规律。运用熵值法测度安徽省2011—2020年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指数,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先缓慢后快速的上升态势,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呈现波动式缓慢上升的趋势;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度从2011年的磨合耦合转变为2020年的高水平耦合,互动效应逐渐强化,但由于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始终不同步,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仅从2011年的严重失调状态转变为2020年的勉强协调状态。建议安徽省应着重补齐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短板,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区域低碳物流能力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可以很好地分析区域低碳物流能力内部各子系统的发展状态及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状况,为促进区域低碳物流能力的良性发展提供决策支持.首先将区域低碳物流能力复合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以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信息系统保障能力、经营管理运作能力、低碳生态发展能力为要素的序参量指标体系,建立了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调度测度模型;然后用四川省2005—2017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计算出各子系统的有序度以及复合系统的协调度,结果显示四川省低碳物流能力系统在2005—2010年发展是不协调的,并且不协调程度在不断增大,但从2011年开始进入了协调发展状态且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最后依据这些年四川省低碳物流能力的发展情况分析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政治生态作为社会构成中的重要功能系统,是实现社会各子系统之间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重要政治条件。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综合治理政治生态中的不和谐要素,建立与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良性政治—经济生态、政治—制度生态、政治—伦理生态以及政治—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14.
将传统上孤立研究的生态、经济系统利用系统动力学耦合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对生态产业链模式下企业层面上的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运用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建立了人力资本子系统、污染存量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生产技术子系统、经济利润子系统五个子系统,研究了企业经济增长与污染控制和资源消耗之间的反馈关系,并用Vensim PLE软件建立了生态产业链模式下的企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以生产热轧板材的钢铁联合企业为例进行的仿真分析,得出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性。最后,从政府的扶持、企业的积极参与以及公众的引导三方面探讨了促进企业实施循环经济、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都匀市为研究区,构建了都匀市农村发展的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评价模型,综合引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值,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都匀市农村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2012—2017年,都匀市农村发展耦合协调度呈不断上升趋势,从失调阶段进入低度协调阶段;农村发展系统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发展较快,人口系统较为滞后。建议今后都匀市在农村发展方面,提升人口发展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以茶产业为主导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发展现代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而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物流体系的支撑。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实现农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该文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新疆2007—2018年农业与物流业的相互作用特征,并借助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农业与物流业发展之间相互适应、共同发展逐渐增强,耦合协调等级随时间推移发生了跃迁;新疆14个地州市农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空间分布整体呈南(偏西)—北(偏东)的空间格局分布,东北部及西南部地区耦合协调性较好;规模水平及投入水平成为影响农业及物流业发展的滞后系统。该文提出,通过完善产业发展宏观政策环境,加快农业与物流业合理布局和产业融合,发挥耦合协调较好地区拉动作用等措施,促进新疆农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四个方面刻画区域协调发展,首先建立了反映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PESR—C的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基于宁波数据进行实证。实证研究表明:1997——2007年,宁波市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4个子系统基本处于“协调”状态,但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乡村人居环境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通过构建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3个维度下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熵权法对2010—2020年安徽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评价、分析和比较。2010—2020年安徽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指数逐年增长,人居环境协调指数2015年以前波动较大,后期呈缓慢增长态势。不同区域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较大,2020年安徽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呈现由中部、东南到西北递减的趋势,其中生产环境质量与人居环境质量的总体空间分布基本一致,生活环境质量呈现由省会向南北发散的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由南向北逐步递减的格局。文章在充分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协调耦合的基础上,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居环境差异化建设与优化路径,推动安徽省乡村人居环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伊春林区生态-经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伊春林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其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伊春林区的经济与生态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7-2009年伊春林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主要处于低水平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2010—2011年伊春林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这时段虽然处于低水平协调发展,这主要是由产业顺利转型所带来的结果。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伊春林区未来5年的经济协调度和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发现未来5年伊春林区经济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协调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京津冀为研究区域,基于DPSIR系统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灰色关联、Spea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潜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0年京津冀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潜力呈良好发展态势;各维度对潜力水平作用强度不均衡,趋势变动显著的是呈上升趋势的驱动力子系统,压力、响应和状态子系统对影响子系统的发展趋势影响不大;社会驱动、环境质量、产业结构和经济响应为强关联层;资源压力、环境压力、资源供给、生态调节、生态响应和社会响应为中等关联层;经济驱动为弱关联层;京津冀旅游环境系统间相对协调,但也面临着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修复需要较长时间,无法立即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的现实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