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方法是现代英美哲学的基本方法,正确和传递信息是对分析方法的直觉要求。摩尔把分析的对象限定在概念而不是语言表达式上,朗福德指出分析方法会陷入悖论。布莱克通过逻辑分析揭露出相似的语法形式其实表述的是不同的逻辑命题,从而消除了分析悖论。布莱克的解决方案本身已经成为分析方法的精彩注脚。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介绍了Patrick Grim等人提出的一种分析逻辑悖论的新方法,即悖论的语义动力学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方法在逻辑悖论研究中,特别是在悖论语义复杂性结构分析、为语义悖论提供科学分类依据的研究中,乃至在一般性互涉句群语义分析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最后运用悖论语义动力学方法的结果.针对悖论式禅境的性质分析,给出了一种实际应用,用以说明悖论语义动力学分析方法的普适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十分重视逻辑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自觉引进和运用了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在创建“新理学”过程中冯友兰发现了“大全”悖论并意识到逻辑分析方法在把握形而上智慧方面的局限性 ,因而力主用“正的方法”(逻辑分析方法 )和“负的方法”(直觉方法 )相结合来消解这种悖论。“大全”悖论的消解对冯先生的哲学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有关悖论的实质,学术界众说纷纭,其中具代表性的一种观点认为,悖论是逻辑矛盾。作者客观地考察了哲学上的二律背反和科学史上的几个著名悖论,认为悖论是一种辩证矛盾。在此基础上并进一步分析了把悖论当作逻辑矛盾的错误根源,论述了正确认识悖论实质所具有的科学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悖论是否违反逻辑规律?它与逻辑矛盾的区别何在?张建军同志认为,“悖论不是由于违反逻辑规则而使然,但确确实实是以逻辑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孙启明同志认为“有些悖论是由于违反逻辑规律所产生的”,“狭义悖论的病根在于违反同一律”,因而悖论就是一种不合乎逻辑规律的普通的逻辑矛盾。笔者认为,悖论既不是逻辑矛盾,也不是辩证矛盾,而是思维领域中介于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之间的第三类矛盾。本文拟就此问题与张建军、孙启明等同志商榷,并期望能把悖论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在解析道义悖论的过程中,逻辑学家们给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也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问题。梅耶尔将道义逻辑归约为动态逻辑,并认为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消解道义悖论。但阿尔伯特指出,动态道义逻辑中仍然会出现“新”悖论。“新”的动态道义逻辑悖论与“旧”道义悖论之间有很多联系与区别。从哲学角度分析,动态道义悖论的出现缘于新算子的引入、新特性的刻画。一些所谓悖论只是动态道义逻辑的定理导致不符合直觉的结果,另一些与承诺悖论相似,缘于动态道义逻辑并未充分表达某些重要的道义概念。在“新”的道义逻辑系统中出现的“新”悖论,既有新特点,又与“旧”悖论有相关之处。道义悖论研究正是在这种“新”悖论与“旧”悖论的更替过程中不断推进的。  相似文献   

7.
分析哲学宣称可以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解决传统的哲学问题,并倡导通过分析手段研究一切哲学问题.的确,分析精神已经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个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但与此同时,当用恰当的逻辑符号来重建哲学的概念和原则时,也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甚至出现了悖论等现象.例如,罗斯(Ross)的道义悖论、赫斯(Hesse)的确证悖论以及塔契-密勒(Tichy-Miller)似真性悖论等.这些悖论的出现是由于经典一阶逻辑中不加限制的添加原则,用舒尔茨(Schurz)的相关演绎逻辑能对这些悖论进行消解.  相似文献   

8.
试论狭义悖论的产生和消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有的同志说:“虽然悖论不是由于违反逻辑规则而使然,但它确确实实是以逻辑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而,“悖论是一种不能用普通的逻辑方法加以消除的逻辑矛盾。”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妥。因为,有些悖论是由于违反逻辑规律产生的,也是可以用普通的逻辑方法加以消除的,如狭义悖论。一、狭义悖论的存在条件这里所讲的狭义悖论是指下列情况: 1.“一命题B,如果承认B,可推得B(非B),反之,如果承认B,又可推得B,称命题B为一悖论。”  相似文献   

9.
作为伦理学与逻辑学交叉性研究课题的道德悖论方兴未艾,多年研究足以证明它是一个真正重要的问题。因为本质地涉及"悖论"这个逻辑学核心概念,学界多从其与逻辑悖论的关联考虑问题,但关于道德悖论的界定始终存有争议。从严格逻辑悖论三要素观点,尤其是悖论性结果由以导出的"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考察,道德悖论具有较低的悖论度,应将其定位于一种类悖论困境。尽管如此,道德悖论仍分有逻辑悖论的解悖方法论价值,从而可作为伦理科学创新的杠杆。  相似文献   

10.
知道者悖论不是严格的逻辑悖论,而是一个逻辑谬误,推理存在漏洞。首先,推理的前提假设是错误的;其次,推理的时间秩序是反常的;第三,推理应用"由假得全"的逻辑规律,这样的推理是不足道的。通过理清推理的逻辑谬误,可以对这个悖论进行重构,从而得到一个严格的悖论。  相似文献   

11.
悖论的辩证逻辑公式应该显示出:悖论是人们主观上认为的悖论和实际上的悖论的两个矛盾方面的对立统一体.悖论创新法:自觉地建构并消解悖论,以此修正和发展学科理论系统.一个容纳悖论的辩证逻辑系统应该是把悖论的辨证逻辑公式作为该系统的定理的辩证逻辑系统.弗协调逻辑的根本缺点是把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相混淆.建立辩证逻辑形式化系统应以对立统一思维律等辩证思维基本规律为公理或主要定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普通逻辑的悖论研究既不能准确把握道德理论悖论的辩证特性,更不能为道德实践悖论提供令人信服的逻辑支撑.只有诉诸于辩证思维和辩证逻辑,才能真正揭示悖论本质,并就道德悖论逻辑作出恰当定位.道德理论悖论应当归属纯粹理性逻辑范畴,而道德实践悖论因具有与之不同却又相似相通的形成原因和解悖路径,可以划归极具辩证意义的实践理性悖论,从而引发逻辑及其悖论研究的领域突破与学术创新,构建统摄纯粹思维与行为推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全新的逻辑学说和悖论学科.  相似文献   

13.
知道者悖论是关于“知识”概念的严格意义的逻辑悖论,它来源于作为其前身的绞刑悖论,是绞刑悖论的“极限”情况.为澄清相关概念,通过梳理与比较知道者悖论与绞刑悖论、简化的知道者悖论,以及道义逻辑中的知道者悖论的建构所分别依赖的背景知识,厘清这四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4.
塞尔登连锁店悖论指出了博弈中人们面临的一个理性困境:按照博弈论的理性规则推理得出的合理行为,事实上却是不合理的。从逻辑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这个疑难。根据悖论标准,塞尔登连锁店悖论可界定为严格的逻辑悖论。学者们对该悖论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该悖论的消解对博弈论、逻辑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悖论是数学哲学和逻辑哲学中的重要问题,金岳霖研究悖论问题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主要思路:一是把悖论归结为一种特殊的自相矛盾,探讨悖论的特征和成因,提出了”暂拟的解决方法”;二是把悖论归结为一种“形式废话”,试图建立一种“范围的逻辑”来消除悖论;三是把悖论归结为思维认识的“不确定性”问题。金岳霖的悖论观点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逻辑悖论的解决方案,亚相容逻辑主张:悖论及其矛盾性结论是可接受的,而由此向"不足道"的推导却必须予以阻止。普利斯特构建的"悖论逻辑"系统是亚相容方案的重要代表。"悖论逻辑"以"语义封闭性"作为基本诉求,以"真矛盾论"作为哲学说明,通过定义"悖论性的"这一特殊的语义值实现对所谓的"真矛盾"的刻画。然而,由于该系统的否定词在表达能力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语义封闭性"和"真矛盾论"在其中并非可以兼得。  相似文献   

17.
悖论作为特殊的逻辑矛盾,隐藏于人类的认识之中,不易为人类常规思维所察觉,而创造性思维作为最富活力和最具创造价值的思维类型,其整体思维过程与提出悖论的逻辑分析过程具有同步性,创造性思维对发现科学理论中存在的悖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布莱克借助对法律行为的定量分析构建了"纯粹法社会"理论体系。理论方面,他尝试运用一种崭新的方法论去准确地分析、预测法律现象的变化。实践方面,布莱克倡导价值中立的法律判断,主张司法应当致力于平等的对待每一个类似的案件。他将法律行为作为客观的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法律置于社会结构中进行分析。绝对客观的分析方法使忽视了人的社会性,绝对的量化法律的分析过于机械化。全面的理解布莱克的行为理论对当代中国法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我欺骗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欺骗现象与经典信念逻辑之间的偏差导致自我欺骗悖论,因此,建立合理的自我欺骗理论的必要条件是提出自我欺骗的认知机制的逻辑结构.该文试图采用逻辑分析和心理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自我欺骗悖论,即在逻辑学层面说明矛盾信念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在心理学层面说明自我欺骗发生的机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用逻辑学的术语严格表述自我欺骗悖论;然后,在文献的基础上给出自我欺骗的逻辑结构;最后,根据上述逻辑结构设计并实施两可图认知实验,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自我欺骗的心理机制满足上述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20.
决策逻辑中的悖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单个或多个理性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推理过程的决策逻辑,正越来越被逻辑学家、决策论专家、博弈论专家以及社会科学家所重视。决策逻辑是社会科学的基础,然而在决策逻辑中存在悖论:不确定的概然决策中的期望收益理论面临阿莱斯悖论和“交换悖论”;互动决策(博弈)中存在演绎性的逆向归纳法悖论,以及存在由纽柯姆难题改造而来的盖夫曼—孔斯悖论;群体决策中存在著名的阿罗悖论,等等。对这些悖论的研究和消解将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当然也将推动逻辑学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