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上有关国内外学校效能研究文献资料的整理,从国内、国外学校效能研究现状、学校效能的概念理解、有效学校的研究、学校效能研究的价值取向几方面,对国内、国外学校效能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学校效能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反思,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学校改进是当前中小学校发展的难点和焦点之一,对于60年校龄的学校更是如此。之所以困难,不仅在于"老"校已经形成定势,而且难在如何激发新活力,并有效发挥原有资源的正面作用。问诊学校发展的焦点在于解决常态问题。为此,我们以60年校龄的胜利小学为实验学校开展行动研究,行动的基本流程是:学校问题诊断→学校改进策略拟定→实践尝试→问题再诊断→改进方案常态化(→转入下一个系列问题的诊断及其解决)。改进策略方法集中表现为:以同课异构激活动力,以"问题驱动、研训一体"实现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以校本课程开发提升学校特色,以教学机制建设作为"造血"工程,以名教师培养作为"种子"计划,以探索评价的实践操作策略作为学校已有传统工作的改进重点。3年的学校改进实践证实,以问题解决为切入点的学校改进策略,是切实可行的,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化是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取向,并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注意教师的组织背景;面向学校实际的合作;扎根教师的工作实践;注重教师的参与研究;建立合理的评价系统。本文试图在分析这些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以期对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适应乡村需要、追求规模效益和倡导价值多元的背景下,贯穿整个20世纪、影响至今的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改革发展经历了快速合并、延缓合并到复兴重建的曲折历程。这一历程反映出美国农村小规模学校合并运动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教育发展的需要、理论探索与实践推动。美国不断探索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有效路径,力求保证教育质量,注重规模效益,坚持多元价值取向。这给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坚持辩证态度和多元价值取向,避免盲目和冲动,以科学理论支持农村学校发展,以实践智慧推动农村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进中小学校特别是乡镇学校的管理,促进县区基础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是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的学校管理"项目在西部地区中小学学校进行的管理改进策略探索,克服了中小学学校管理中"以学生中心"知行不一以及缺乏整体改进两个突出问题,其成效具体体现在:从儿童视角审视、反思和改进学校工作;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进行系统化和具体化表述;以学生为中心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以爱生学校标准为导向对学校管理改进进行持续监测与评估;在专家指导下和推动学生参与上建立多元参与的学校管理自主改进机制。这些经验对该项目在中国中东部地区的推广,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优质学校建构的取向、模式与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优质学校是一个逐步改进和创造的过程,其根本旨归在于创建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校教育模式.以往的学校改进的路径有两条:一是"理论先行,实践推广"的模式;二是"实践探索,总结提升"的模式.这两条路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陷.我们试图探寻学校发展的另一种模式:走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行动研究的道路,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建构学校发展的策略.这一过程所追求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校文化的重建;二是学校教师能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学校辅导起源于20世纪初期,经过多年发展、完善,美国学校综合辅导项目成为当前美国学校辅导最主要的途径。通过分析美国学校综合辅导项目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我们认为"生涯发展"成为美国学校综合辅导项目的核心理念。在当前美国的小学、中学及高中综合辅导实践中颇为关注学生个体生涯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师集体效能感与学校效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教师集体效能感干预了有效学校的关键特征,是学校组织文化的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改革不可或缺的动力;它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行为,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就.教师集体效能感对于学校效能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有助于从动态的角度揭示有效学校特性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作用过程.因此,探讨教师集体效能感与学校效能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人们对教育平等权利的追求,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开始从时代精神、儿童权利、特殊儿童发展、分类与标签效应、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等方面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效能的反思,并在家长推动下,通过立法实践,逐步发展起了以回归主流为主要载体的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探讨民族学校特色创建对于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形而上学与存在主义的思维方式,可以把"学校特色"理解为学校的精神理念与办学哲学以及学校中存在的"人一人"结构与"人一物"结构,把"民族学校特色"理解为这些因素所具有的民族地区特征.建构民族学校特色具有三类重要的教育伦理价值,即形成文化多元共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创新学校教育途径.建构民族学校特色可以采取复杂适应模式,基本环节包括:通过需求分析来确定民族学校的变革愿景;通过系统诊断来明晰民族学校的现存问题;通过结构优化来提升民族学校的系统效能;通过成效审议来调整民族学校的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