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如何破除农村金融的瓶颈约束,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成为众多学者所关注的问题。由于各省市区情况不同,从而改革必须因地制宜,切不可一刀切,所以笔者在本文中,将立足于宁夏农村地区实际,以农村民间借贷为切入点,探索一条适合宁夏农村实际情况的金融改革之路。文章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依据来论证农村金融体系二元性特征即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的合理性;运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立足宁夏农村,结合课题组的调研资料,分别就当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民间借贷)的现状、问题及作用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实证分析所得出结论,有针对性地就宁夏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有价值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5—2009年东、中、西部的面板数据,对农户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种渠道融资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从两种渠道获得借贷均能提高农户收入,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正规金融的借贷在西部地区作用最为显著,贡献率为0.80,分别高出东、中部地区0.21和0.41;非正规金融借贷对中部地区农户增收作用显著,贡献率为1.47,但在东、西部作用不显著。可以判定,农户借贷差异是导致农户收入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农户产生借贷区域差异主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和区域种植结构差异有关。要提高农户融资绩效,减少借贷差异,进一步缩小农户收入的区域差异,应该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提高农村金融覆盖面,对非正规金融适当解禁,引导农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适度合作,加大正规金融对中部地区支持。  相似文献   

3.
农户借贷是农村金融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以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划分为出发点,结合江苏省农户调查研究的数据,分析农户获得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贷款的影响因素。正规金融机构由于受信息条件的制约,发放贷款时看重农户的家庭收入、抵押品价值、担保情况等要素;非正规金融机构在获取农户信息上更具有优势,对借贷农户的考察除了家庭收入等资产信息外,农户的社会资本、个人技能等因素也会被考虑。研究表明:影响江苏省农户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主要因素有农户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收入、农户的抵押情况以及担保情况;影响农户获得非正规金融渠道借款的主要因素有农户的家庭收入、户主技能、户主声望、农户担任乡村干部情况以及农户的担保情况。  相似文献   

4.
信息不对称、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金融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这导致了正规金融的缺乏。非正规金融因具有信息优势,在风险应对和提供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金融改革方向应是充分利用非正规金融安排的优势, 积极促进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接。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农村民间金融活跃,但以民间借贷为主,组织严密的民间金融机构发展滞后于南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促进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排斥行为及其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民间金融发展提供了条件。虽然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部分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但其潜存着诸多风险。应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引导与规范农村民间金融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融缺口、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行理论综述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农村金融缺口产生的原因、非正规金融的演变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缺口是正规金融功能性缺失和国家长期金融抑制政策共同作用的产物.金融缺口产生了获利机会,而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是对这一利润机会的理性回应;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金融制度变迁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是一个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基础演变引发国家对金融制度重新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从"国退民进"看农村金融的症结与出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农村金融情况的调查发现,当前农户贷款来源中民间借贷逐步占据了主要地位,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比重下降。农村金融中这种"国退民进"的现象启示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的问题,一是要建立适应农村需求的微观机制灵活的金融组织,这一点是国有金融机构需要从民间金融身上借鉴的,但这样的金融组织不应该局限于国有金融机构;二是从政策和制度上帮助商业金融机构降低从事农村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农村金融体制安排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改革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体制安排特征,分析了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功能与设置特色,并对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作用进行了评析,认为中国农村需要的是一个多元化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安排。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局部性浅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以后中国农村金融逐步深化,但是到了1990年代中期以后,农村金融深化出现减缓甚至部分逆转现象。通过对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局部性浅化的实证分析,文章指出造成正规金融局部性浅化的原因是市场失灵,而不是政府金融抑制,认为在加强监管的条件下,放开部分非正规金融,促进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合是遏制农村正规金融局部性浅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现阶段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广大农户的金融需求,农村经济发展资金大多依赖非正规金融的客观现实,文章认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替代,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非正规金融与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和非正式制度可以相互融合。所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充分重视和利用非正式制度与传统,妥善处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促进正式金融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人为秩序与自发秩序之间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农村金融情况的调查发现,当前农户贷款来源中民间借贷逐步占据了主要地位,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比重下降。农村金融中这种“国退民进”的现象启示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的问题,一是要建立适应农村需求的微观机制灵活的金融组织,这一点是国有金融机构需要从民间金融身上借鉴的,但这样的金融组织不应该局限于国有金融机构;二是从政策和制度上帮助商业金融机构降低从事农村金融业务的交易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金融资源长期净流出;农民贷款难极为普遍;农村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农业保险严重缺位。为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相互补充、竞争合作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建立农村信贷资金回流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培育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实现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功能互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13.
农户借贷需求的满足是由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共同完成的,在当前农村农户借贷市场上,非正规金融的作用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这两大供给主体运行机制的分析,试图对农户借贷市场的现状予以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并指出: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在农户借贷市场上的作用各有千秋,呈现一定的互补性。二者的共同作用以满足农户借贷需求是唯一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认为,1978~2009年山东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显示山东农村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效率的Granger原因,而山东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农村经济增长不存在因果关系;非正规金融对山东农村经济增长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山东农村金融发展没有起到"供给主导"的作用,而是处于"需求遵从"的地位;农村融资渠道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1年调查数据,运用独立混合截面数据模型分析农户从正规金融途径借贷和非正规金融途径借贷对其增收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偏好从非正规金融借贷,非正规金融借贷规模是正规途径借贷规模的4.15倍,在满足生活消费和生产性投资方面发挥着较正规金融更为重要的作用。不到50%的非正规途径借贷农户将资金用于生产性投资,而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农户90%是用于生产投资,且二者的生产性资金投向存在较大差异,非正规金融借贷资金主要投向畜牧业和非农产业,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则主要投向种植业和农机具补贴,资金借贷规模和资金用途是致使非正规金融绩效高的原因所在。基于此,提出解禁非正规金融,提高农村金融覆盖率,加快基于农户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设计,尤其是抵押担保品创新,防范非正规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本文使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对农村信贷市场的活跃主体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水平较低者即穷人是农村正规信贷市场和非正规信贷市场的主要活跃主体,穷人发生整体借贷、正规借贷和非正规借贷的可能性更高。为了缓解农村贫困农户的信贷约束,助力普惠金融精准扶贫,国家需要完善直接扶贫的普惠金融服务,创新间接扶贫的普惠金融服务,加强风险防控,优化农村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是“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户借贷难问题已成为“三农问题”中最为迫切的一个方面。由于农业的弱质性特点,农业生产会因气候、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导致农业收益的不确定性,从而带来信贷投入的较大风险。因此农村商业性的正规金融机构在贷款时,一般要求农户提供各种担保,但由于农户缺乏有效的担保(土地不能作为有效的抵押品),正规金融机构经常以控制信贷风险为由,降低弱势农户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抑制了农户贷款有效需求。而非正规金融机构是依赖于邻里间、亲朋好友间的相互信赖,不需要抵押品,满足了农户的信贷需求。据郭沛(2004)估算,2002年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已达到2001.03-2750.31亿元,同时,农民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融资需求越来越依赖于非正规金融市场。可见,农户借贷更多地还是选择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渠道。本文主要是从农户对资金的需求角度来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并说明了它存在的必要性。非正规金融指的是非法定的金融机构(即非正规金融部门)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个人之间或个人与企业之间的直接融资。此类金融机构主要建立在亲情、乡情等血缘、地缘关系基础上,带有互助合作性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金融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三农”发展对农村金融依赖很大,但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还远未尽人意,存在农户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正规金融效率低、非正规金融受到抑制、借贷的非生产性要求过高、农业贷款所占比重过低、存款流向城市、农业保险缺失等问题。通过梳理我国的农村金融研究,建议学者在以下方面继续推进农村金融的研究: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强化政策金融、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发展债券市场和各类期货市场及降低农业的金融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贷: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市场主要依赖于非正规金融,正规金融供给远不能满足现有的金融需求。因此,增加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遏制邮政储蓄对农村资金的抽取,加快信用社的改革,放开对民间金融的管制,对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优惠的扶持政策,是缓解农业、农村和农民贷款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判别与评价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效率应该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我国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二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资源的均衡。从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实证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低于全国金融市场的效率水平,主要由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低下、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低下和农村金融市场的“高风险低效益”等因素所导致。因此,建议: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创新金融工具,聚集农村金融需求;建立农村金融风险补偿制度,降低金融风险;改革金融定价和补贴政策,提高农村金融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