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为准确分析建立脱贫长效机制面临的重大问题,对精准扶贫战略决策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进行分析,探讨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推进思路。基于脱贫攻坚进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贫困人口存在自主脱贫意愿薄弱、贫困地区社会经济自主发展条件较差、社会保障政策对贫困人口的激励性不足、部分贫困地区相关产业扶贫投入与产出比率未达到预期水平等,研究认为,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发展来改善贫困地区内生发展条件,提升贫困人口自主脱贫能力,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扶贫绩效激励机制和脱贫考核退出机制;已脱贫地区要分梯次、分阶段推进重点工作转移,扶贫政策和工作体系向常态化转型,保障贫困地区扶贫工作持续、高效推进,形成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西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面临着任务重、成本高、难度大等诸多挑战,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本文对西藏全域和不同区域的贫困程度进行比较,昌都、日喀则和那曲是深度贫困的三大主战场,通过多维贫困分析深度贫困区域及其在脱贫时序进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进行机理分析,为脱贫攻坚明确"靶向"。进而提出:遵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精准施策解决突出制约问题,提高脱贫的质量和效益,构建深度贫困群体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到2020年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深度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经济发展条件差,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内生发展动力弱,贫困人口占比高,脱贫难度大等问题。按照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既定目标,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其贫困落后的现状是由其自身的历史条件、区位环境、自然资源以及民族文化等综合因素交织形成的,在如何实现凉山精准扶贫的问题上,需要充分考虑其扶贫攻坚的特殊性和艰巨性,并在精准扶贫的具体工作实践中聚焦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途径,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4.
梯度推进与优化升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两者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脱贫攻坚改善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条件,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提升了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为贫困地区创造了益贫式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打下坚实了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既巩固了产业扶贫的成果,又化解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非均衡矛盾,有利于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从而巩固提升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质量,为进一步稳定脱贫攻坚的成果提供了新的保障。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既要抓好梯度跟进、又要抓好优化升级,进而提出继续推广脱贫攻坚形成的经验、推进产业扶贫的优化升级、提供高质量的金融供给服务、提高农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处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期,实现可持续脱贫还面临不少挑战。要实现健康可持续脱贫,关键在于构建与优化长效脱贫机制。要处理好产业扶贫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作用,降低扶贫产业发展对减贫政策的过度依赖;加强教育引导与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能力;完善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帮扶,提高搬迁人口的社会适应性;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带来的压力;统筹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精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边境贫困地区的开放发展,实现兴边富民。  相似文献   

6.
贫困地区的贫困现象,表面上属于经济问题,但从深层次考察却有着极深的文化根源,没有文化扶贫作支撑,物质扶贫将难以取得实效且保持可持续性。近年来为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湖南省在以文化建设助推脱贫攻坚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强化脱贫载体持续发力,加快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扶贫脱贫的文化支撑;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教育素质,提升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做到打破智力桎梏实施教育“全覆盖”,对贫困主体转变思想观念开展对话“心连心”;提升“文化+旅游”对脱贫攻坚的内在张力,大力保护和开发传统文化产品,以此加快贫困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化扶贫脱贫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金融扶贫是贫困地区顺利脱贫的重要手段,在分析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基础上实证研究了金融支持、扶贫政策与农村脱贫的关系变化,结果表明:金融支持与扶贫政策对农村脱贫具有显著积极作用;在扶贫政策的影响下,金融支持对农村脱贫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变化趋势,在东部地区不存在显著脱贫效应,在中西部地区金融支持的脱贫效应显著存在。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力度,因地制宜推动区域间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发展在农村扶贫脱贫过程中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扶贫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全面建成小 康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奔康是短板,要如期脱贫,需因地制宜,探寻出一条可持续的脱贫路径。以凉山 彝区易地扶贫搬迁为例,通过分析搬迁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以及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制约因素,从部门协调、精准识别、产业 支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以及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培育等方面探寻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脱贫路径,以期实现同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教育精准扶贫的本质是智力扶贫,是帮助贫困人口掌握脱贫技能,实现脱贫目的。教育精准扶贫是提高扶贫效率、实现脱贫目的和维护教育公平的关键。应结合广西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统筹国家专项资金,狠抓教育扶贫的"精与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步伐,落实国家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在2018~2019年的脱贫攻坚实践中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取得决定性成效,为2020年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文章通过梳理和阐释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方法与措施,归纳和总结了民族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国家制度作用、重点扶贫方向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机制体制完善、具体方法措施创新四方面的成功经验。在分析民族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艰巨性的同时,还探讨了扶贫政策后续调整、自我发展能力养成、教育基础薄弱等亟待解决的现实挑战和难题。最后,在宏观政策、干部队伍和贫困群体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扶贫政策涉及教育领域扶贫和依靠教育脱贫两方面。1986年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制度,这是我国开展教育领域扶贫的重要标志,以此为起点梳理法律与政策对教育扶贫产出效应的应然要求;从实际结果和作用机理角度,分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精准脱贫产出效应的实然效果;在分析影响产出效应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旨在促进区域更好协同发展,提出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产出效应的质量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折射出产业发展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根本性作用。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中发现的产业扶贫市场机制不彰、可持续性差问题,本文首先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理论为基础,提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即应根据当地资源、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禀赋结构,依循“市场逻辑+政府逻辑”的双重逻辑,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并构建多主体激励相容的参与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符合上述逻辑的产业扶贫模式的多案例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市场逻辑和政府逻辑如何协同推动扶贫产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并带动贫困户获取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收益:企业发展与企业家才能的有效发挥将本地资源禀赋变成有市场的产品,政府因势利导对企业进行扶持激励并协调提供软硬件服务,从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扶贫产业;在可持续产业带动下,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链订单生产、直接就业,以及将土地租出、到户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等方式获取收入,提高内生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促进人的发展和福祉提升的最终目标。最后,就进一步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扶贫方式中,金融扶贫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基于云南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金融扶贫的现状,在金融支持视角下探讨了金融扶贫过程中在金融专项资金、易地搬迁、脱贫意识、风险控制及监管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贫困-脱贫-返贫-脱贫-可持续脱贫"的新路径。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脱贫提出加大金融专项资金投入、强化贫困人口脱贫意识、建立风险机制及完善金融脱贫监管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扶贫与服务乡村振兴在理论逻辑上具有一致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阶段的金融供给需要实现有效衔接。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持续加强扶贫资金投入,通过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改善居住环境,支持龙头企业间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或者直接到户贷款等手段助力脱贫攻坚。但从供给体系完整性和服务可持续性角度来看,合作金融和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扶贫作用尚未有效发挥,金融扶贫服务站可持续性有待加强,贫困地区信贷投入依然是短板。金融扶贫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更要适应乡村振兴新形势、新需求,要加强金融扶贫供给侧改革,完善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扶贫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和多元化小额信贷组织,探索创新金融服务,实现不同金融服务供给的合作与协调。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韧性治理作为一种新型治理理念,在贫困地区乡村治理中以脆弱性风险应对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指导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塑造乡村韧性、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贫困地区韧性治理框架,并基于此对陕西省"社区工厂"精准扶贫模式和乡村振兴实践进行探讨。研究指出,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实现,应当提升乡村环境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综合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塑造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激活社区公共精神,促进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减贫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在40年的扶贫历程中,中国扶贫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开发、大规模扶贫开发、八七扶贫开发、以贫困村为重点对象的扶贫开发、精准扶贫开发五个发展阶段,其中精准扶贫开发阶段成效最为显著。精准扶贫以我国现阶段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特征为依据,并结合我国当前实情,有效地解决了我国脱贫效率降低问题,精准扶贫充分体现了长短期、国家救助和自我发展、普遍需求和个性需求的结合,最终目的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长期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进而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7.
自精准扶贫活动开展以来,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方针不仅旨在让全国贫困人口更早更准确地脱贫致富,更是要以人文本综合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形成一个长期健康有效的脱贫机制。本研究针对目前国内精准扶贫的基本进展和战略思想,阐述施行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分析了河北省大名县的贫困、脱贫现状、扶贫路径和经验,并从顶层设计、特色绿色产业、建设保障体系、教育脱贫、多方面筹措资金五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经验措施,以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科技扶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扶贫是集“救济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扶贫模式。这种模式总结了传统扶贫模式的经验教训 ,提出扶贫既是一种慈善或救济行为 ,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在进行扶贫工作时 ,既要考虑投入与扶贫的正关联性 ,使投入必须带来脱贫 ,又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以最小的投入带来最大的产出 ,还要考虑投入与可持续发展的正相关性 ,使投入必须带来贫困地区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 ,实施科技扶贫战略 ,既能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 ,又能着眼于未来 ,对贫困地区进行全面的、合理的开发 ,使贫困地区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云南健康扶贫的现状分析、实施困境与路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啃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硬骨头,对云南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深入推进云南健康扶贫,要坚持健康优先,切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施"靶向治疗",提升健康扶贫的精准度和满意度;补齐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短板,让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更加平衡和充分;强化政策衔接和产业培育,使健康扶贫的成效更加持久;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完善贫困地区公共卫生体系;评估健康扶贫政策成效,深化扶贫领域调查研究,以问题为中心整合学科,把握好健康扶贫的方向、节奏和力度,在破解问题中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头戏",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期,畜牧业扶贫势必变得更加重要,但是贫困户作为畜牧业经营的主体,只有保障其福利不受损,才会继续依托畜牧业增收脱贫。深入研究畜牧业精准扶贫对贫困户福利的影响,对于完善精准脱贫长效机制和增加农户收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推动贫困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充分发掘其在精准脱贫中的潜力,消除深度贫困户从事畜牧养殖的门槛,有助于进一步发挥畜牧业在反贫中的作用,从而实现持续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