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清末时期,安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交通工具的变革都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徽地方政府也为发展农村社会经济,不同程度地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经济的措施,如推广经济作物技术、改良农产,兴办农业学堂、发展农业教育与普及农业知识,创办农政机构等,这些政策对安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安徽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引起了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部分变革,具体表现在农产品的商品化、手工业的发展、集镇的勃兴等三个方面.由于时代的局限,安徽农民生活贫困,农村社会经济依然是在徘徊、反复状态下畸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官方机构第一次有组织、大规模的农业科技合作项目,金陵大学与康奈尔大学及纽约洛氏教育基金世界教育会三方订立"中国作物改良合作计划"(1925—1931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培育出了高产小麦、大豆、水稻、棉花、大麦等优良作物品种,并在中国进行繁育和推广。中国作物改良合作计划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有良好的前期合作基础和运行机制保障、西方先进科技理论和中国实际的结合、培训农业科技人员等等。合作计划拓宽了美方自身的技术和经验,刺激了当时中国官方在作物育种领域的经费投入;对当代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及中国农业推广工作亦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北洋时期承继清末农业科技改良之进程,在发展农业科技方面颇有成绩,引进西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同时,注意消化吸收,进行适应性的本土化改造,为农业改良提供了条件.政府加大了对农业改良的重视力度,建立起农业管理体制,颁布了相应的规则和条例,发展农业教育,建立起高、中、初级农业教育体系,同时推进农业科研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初步形成了管理、教育、研究、推广相结合的改良体系,为农业科技持续改良和进步奠定了基础.其成果的取得既要归功于业内人士特别是农学界的努力,也不应忽视政府的推动作用.历史呈现出多面性,进步和落后有时共存一体,评价时应该有所区分.历史具有连续性和交互性特征,北洋时期不是独立历史之外的特殊时期.深入考察北洋时期农业改良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科技改良与农业发展的多重关系.  相似文献   

4.
近代山东蚕桑业的推广和改良主要发端于清末,通过当局的大力提倡,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取得了一些令人注目的进展,构成了农业经济内部一系列变迁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当时政府的农业改良政策、蚕丝国际贸易及近代缫丝工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驱动,则为推广和改良的展开并获得成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相似文献   

5.
北洋政府时期,全国性的农业行政管理工作先后隶属于农林部、农商部等中央农政机构,省、县也设有实业厅、农业科等相应机构.在农业近代化的国际大背景下,上述机构制订、实施了种种促进农业改良、发展对外贸易的农业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农业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上半叶,农业科技作为实业救国和科学救国的结合体,得到了政府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积极推动,在改良传统农业的进程中,随着农业教育发展、农学家群体出现、农业学术社团诞生、农业学术刊物出版、独立的农学研究机构建立等体制化要素的具备,我国农业科技体制初步确立,为中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科技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业历史悠久,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发明与发展了各种农业技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安徽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包括土地利用技术、耕作栽培管理技术、防虫减灾技术、生态系统优化技术、畜牧兽医渔业技术等,具有活态性、生态性、地域性和复合性。分析安徽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的种类和特征,目的是为后续研究安徽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奠定基础,为实现安徽乡村振兴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健全的农业推广体系是实现科技兴农的组织保证。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推广机构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现行的农业推广体系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推广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对指导建立我国新型的农业推广体系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四川畜牧改良是传统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危机积累的产物。1905年川督锡良设立具有畜牧职能的农政总局,开启了四川畜牧改良的序幕。通过倡导西方畜牧兽医科技、成立畜牧改良机构、开展畜牧兽医教育,到20世纪30年代,四川畜牧改良运动逐渐兴盛。以四川家畜保育所为代表的畜牧研究机构,不仅在川猪之选种、繁育、饲养、推广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而且在防控各地家畜的疫病方面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奠定了四川畜牧业近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是一个倍受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安徽实际,探讨了实施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依托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将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基于此,近年来,我国各地组建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组织,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为了有效扶持更适于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需要建立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体系,对其运营绩效进行客观评估。对绩效评估目的、评估对象、评估指标、评估标准、评分方法及评估结果等构成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体系的基本要素的科学分析是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综合绩效评估的基础工作,其核心内容是评估指标、评估标准及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加快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我国新型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必须重新整合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在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把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同时明确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要坚持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原则;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元主体、多方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农业服务组织的建构是影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建构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相适应的、多形式的服务组织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的保障。本研究在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轨迹和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的建构思路主要有"统一主体"、"多元主体"和"统一主体和多元主体相结合"三种思路;在对每一种思路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未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构的发展方向或是"统一主体和多元主体相结合"的权变性建构,这既利于发挥各种社会力量服务于农业的积极性,也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适应复杂多样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具有的经济绩效的开放性、产业发展的区域性、技术转移的分散性、研究开发的封闭性、投资回收的长期性等特点及由此决定的农业产业特点使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的经营过程、经营环境、经营形式及经营绩效都具有特殊性。只有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及产业特征入手,把握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的经营特征,才能稳步提高其经营绩效,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农民科技采用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的微观和宏观视角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民科技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地域文化背景影响是其主要原因,农业推广中要充分利用和维持农村初级社会群体,依靠乡村精英的带领或示范,引导农民采用农业科学技术;大众传播媒介作为新生力量,保障了农业技术信息传播渠道的高效畅通;农村基层组织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是增强农民技术采用行为的基本动力,农村各项制度体系是提升农民技术采用行为的重要机制。建议将农民看作技术的主导者,由农民自己来评判技术的可行性;整合信息传播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采用率;理顺农村组织的关系,打造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完善农村各项制度,创造农业技术推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证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即各种农业合作社,在引导农民走向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业专业组织发展迅速,但受内部体制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这种组织的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并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反垄断法第56条是我国农业反垄断豁免的法律根据。从该条保护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的立法目的解释,农业生产者是在农业领域(大农业),直接从事农产品(初级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经营活动的农民、农业企业及其他组织。农村经济组织是"农民依法自愿联合组成,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据民有民管民受益原则,为其成员提供生产经营服务的合作性经济组织。"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和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  相似文献   

18.
在榆林能源开发过程中,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凸现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为邪教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现实条件。榆林市现有"门徒会"、"实际神"、"法轮功"三种邪教组织并曾出现过"香功"、"中功"、"元极功"三种有害气功组织;邪教组织的传播路径、手段、组织管理有独特性。要依据邪教组织产生与蔓延的不同原因,从区域、年龄、文化等方面对大众进行反邪教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使农业经营组织向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在剖析农业经营组织生态绩效因子的基础上,设计一套生态绩效评估体系,并利用综合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综合绩效.同时,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农业生态补偿制度、降低农业经营组织生态产品的生产成本、改善生态产品的消费环境等措施都可引导农业经营组织向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经营组织社会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经营组织的绩效评估是借鉴工业企业的绩效评估体系进行的,工业企业绩效评估理论先天的不足——对社会绩效评估研究的空白导致农业经营组织绩效评估理论的残缺。为健全农业经营组织的绩效评估体系,在总结借鉴国内外企业社会绩效评估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剖析农业经营组织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即社会绩效评估的主体,建立农业经营组织社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综合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其综合绩效。为加快农业经营组织社会绩效评估的推广,政府可采取如下一些措施,如将社会绩效评估以立法形式纳入到农业经营组织的绩效评估体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