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队伍不稳、保障不力、专业素质不高严重制约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错位、农民吸纳新技术的能力不高、农业生产分散使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增加,效果不理想。必须建立健全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政府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发挥骨干作用,社会力量广为补充;加强政府财政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保障推广队伍的稳定和发展;理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进行规范管理;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评审制度,发展和引导农业技术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对接机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育并密切结合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
归纳了传统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挑战,并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从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五个方面,剖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势;然后,分析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并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凌示范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析与优化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当代农业推广模式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杨凌示范区几种典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系统分析了各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运行机制、特点和绩效,指出新生主体不强、推广渠道不畅、推广环境欠佳等问题是杨凌示范区农业技术推广整体效益欠佳的关键所在,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杨凌示范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整合和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4.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重庆市涪陵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市涪陵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办公条件等现状及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认真剖析,结合我国现行的法规和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阐述了涪陵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理顺体制,合理设置机构;创新机制,拓展服务,为农业产业化生产服务;明确职能,强化保障措施落实;优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提升人员素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建立区、乡(镇)、村、业主(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等民办组织)四级联动农业技术服务网络组织.同时还提出了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府主导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缺乏活力、多元推广主体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推广行为模式忽视提高农民素质、农业技术推广投入机制不健全,经费严重不足。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重新激活政府主办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推广体系;多渠道增加投入,改善国家财政农技推广投入结构;以人为本,构建以提高农民素质为中心的农技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6.
引入社会资本理论,分析社会网络在农业技术扩散中的具体作用,并以石门县"密改稀"技术为例,阐述其扩散的路径及方式,为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改革提供一些借鉴。通过分析农业技术扩散中各参与主体的分布规律以及社会资本对农业技术扩散路径的影响得出:农业技术扩散主体主要由农业科技研发者、农业科技传递者、农业科技接纳者、政策制定者、环境要素五部分组成;农业技术扩散中各主体在纵向上呈"金字塔"型分层,各层次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新技术的传入;在横向上呈"同心圆"状分布,各区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新技术的传染。最后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提出促进农业技术扩散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异质性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采纳行为差异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视角,对异质性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采纳行为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农业生产要素规模、结构及技能水平差异,导致异质性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采纳成本、收益及风险判断的不同,使其技术内容、推广途径及推广主体选择呈现显著差异;小规模兼业农户偏好由政府推广机构通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的方式提供生产阶段的技术;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偏好由农资企业通过公共传媒提供与其规模经营特征相适应的技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偏好通过组织自身的技术选择及应用满足其多元化技术需求;农业企业偏好通过经营性推广主体的多元化推广途径,获得服务其经营目标的各类技术。因此,为了提升农技推广效率和农技服务有效供给水平,应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组织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制定农技精准推广方案,提高农业技术供求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8.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农村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对农技推广的形式和内容有不同的要求,作为农技推广重要中介组织的农技推广体系,其运作方式也应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而变化。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经过4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目前以政府兴办的专业技术推广部门为主体,政府推广组织与民间技术协会相结合的多元化大系统,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然而,80年代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再加上9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刮起的"断奶"、"断粮"之风,一些地方的农技推广组织已名存实亡。本文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状况的基础上,分析由于政府对农技推广投资的减少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改善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回溯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经营主体的变化和新《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聚焦于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践,注重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考察,重视非政府农技推广服务调研,强调农技推广服务效益分析,突出农技推广服务创新探讨,并对现代社会科技服务业建设进行跟踪。但在理论依据上,本土理论建树少;在研究对象上,群体均衡取样少;在研究内容上,内在机理探索少;在研究方法上,定性定量结合少;在研究视角上,多种学科交叉少。展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要加强基础理论建设,重视整体综合调查,做好质量结合探究,强化多维视角剖析,致力科学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参与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参与主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全国8省24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参与机制概况调查,采用1~5分量表数据评价基层农技推广参与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产中合作度指标得分最高,核心农户作用显著;专业合作度指标得分较低,农技推广面向产业和市场的能力有待提升;产前合作度得分最低,农技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供给渠道不畅;编制、三权管理等管理体制和农技员的从业年限、学历、职称等个人特征对农技推广参与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农业推广工作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当前农业推广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提出新时期农业推广工作的思路 :落实有关政策 ,确保农技推广机构稳定 ;建立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加大农业推广投资力度 ;加强农业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和培训工作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进程中,科技成果供给主体发挥着主导作用。为了进一步明确政府、农业高校、涉农企业、科研院所和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等主体要素参与科技推广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在对各主体博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主体协同关系,从而产生协同效应,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H·阿尔布列希建构的“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的目标团体系统(农户)松散化,没有实现组织化,进而无法反映现代农业推广系统中的主体多元化、客体多样化、推广方式和过程市场化等新特征,已无法指导现代农业推广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必须重构。为从整体上反映现代农业推广系统,依据该系统的开放复杂性和多学科融合性,利用拓展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的主体-客体-交互作用方法论,重构了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模型。该模型的主体系统包括政府、大学科研院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社会团体四大类主体中的各种推广组织,强调主体间的协作关系,期望通过构建四螺旋多元协作推广主体系统来实现农业推广组织体系的创新。该模型的客体系统从农业科技成果拓展到市场信息、管理知识和创新能力,以反映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发展中的需求变化,模型的实践过程系统则反映了农业推广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目标,并强调推广方式和手段的创新,以期为研究现代农业的多元推广机制和过程提供一个基础框架。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实地调查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农技推广部门是农户采纳新技术的主要渠道,资金不足是阻碍农户采纳新技术的最主要的因素;农技人员下乡是农技推广的主要方式,推广经费和人员配备不足是阻碍当前农技推广的最主要因素。针对以上结论,分析讨论得出,要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改善农技推广工作绩效,应从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多渠道农技投入体系,支持和发展农业相关企业或超市,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作为重要参与主体之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充分发挥其主导性作用。但是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相关法律制度欠缺。为此,运用理论创新的方法,从包容性增长理念的视角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具体包括:倡导包容性增长理念、强化包容性增长责任、落实包容性增长措施,出台专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从主体地位、管理体制、主体间关系、产权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9年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固定观察点数据实证研究合作社、科研单位、农资供应商和技术推广部门对甘薯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科研单位对甘薯种植经济效益有显著正向影响,合作社、农资供应商和技术推广部门对甘薯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均不显著,且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2)就中低收入的甘薯种植户而言,加入合作社更能有效提高甘薯种植经济效益,而对于中高收入者来说,应该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3)各类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对甘薯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会因种植规模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把科技特派员制度置于农村科技推广体系的转变过程 ,对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产生、做法和成效进行了深入的探析 ,分析其未来走向 ,提出创新、完善、提升的主要对策。科技特派员制度从直接层面看 ,是解决农民的科技需求与目前农村科技推广体系不相适应的矛盾 ;进一层看 ,是通过机制创新 ,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 ;更深层看 ,则是当前政府对农村科技推广要不要管和如何管的问题。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入世”的严峻挑战 ,农业技术推广的特殊性 ,农业技术市场发育程度低 ,以及农业科技推广资源基本集中在政府等一系列原因 ,政府对农村科技推广仍要发挥主导作用。但是 ,推广体系和机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科技特派员制度 ,正是这种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符合现实情况的新机制。科技特派员制度必须朝以市场化、社会化服务与政府的支持、保护相结合的方向进行创新完善 ,实现在更高基础上的超越与转变。  相似文献   

19.
农业院校农业推广学教学改革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推广学是农业院校农科许多专业的必修课或限修课。新时期的农业推广学必须与时代同步,已有的课程体系应不断完善与改革。作者阐述了农业推广学科的发展历程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新时期农业推广学在农科和管理学科中的学科交叉、不可替代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了现阶段农业推广学课程体系中存在的理论与现实结合不紧密和原理与技术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如教学过程中课程和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结合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农业推广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主要措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专业相结合,增加师生互动,紧密结合专业等。  相似文献   

20.
农民科技采用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的微观和宏观视角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民科技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地域文化背景影响是其主要原因,农业推广中要充分利用和维持农村初级社会群体,依靠乡村精英的带领或示范,引导农民采用农业科学技术;大众传播媒介作为新生力量,保障了农业技术信息传播渠道的高效畅通;农村基层组织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是增强农民技术采用行为的基本动力,农村各项制度体系是提升农民技术采用行为的重要机制。建议将农民看作技术的主导者,由农民自己来评判技术的可行性;整合信息传播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采用率;理顺农村组织的关系,打造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完善农村各项制度,创造农业技术推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