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科学主义(scientism)作为一种哲学思想,认为科学是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唯一的知识,是永恒的真理,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标准和范例,一切自然、社会和人的现象都可用科学的方法探明其因果规律。教学论的科学主义研究范式是指教学论研究者在实证主义哲学观的支配下,以自然科学研究为典范,强调经验感知的认识作用,运用精细观察、严格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教学现象进行定量分析,以期获得关于教学现象的因果联系及其规律方面的知识。文艺复兴以来,人类科学研究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在阿奎那把经院哲学…  相似文献   

2.
逻辑实证主义从经验主义观点出发,运用现代逻辑工具对现代自然科学革命作了一些方法论的总结。但由于它局限于经验主义,所以它把科学知识仅仅看作是通过归纳从经验中得到证实的真命题,而把科学的发展也只看作是这些真命题和由它们构成的理论的堆积;它把方法论分析也仅仅局限于用形式逻辑工具对现成的概念、命题、理论作一  相似文献   

3.
逻辑实证主义者坚持经验证实原则.把可证实性作为分界标准,认为只有能被经验证实的命题才是有意义的命题.然而.波普反对"证实".提出"验证".把"验证度"与"证伪度"作为评价理论进步与否的标准.波普的"验证"思想是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他提出一种科学理论进步的模式,并与后现代主义有相似之处,是有其现代意义和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两种主要传统在“社会科学哲学”中,可以区分两种主要的思想传统。一方面,有些学者认为,社会科学具有与自然科学相同的基本逻辑特征。他们所坚持的传统可以称为实证主义的。值得一提的是,“实证主义”或“实证主义的”传统,并非只是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有着全面的逻辑统一,而且坚持一种特殊的科学观。科学被认为是对社会现实或自然实在的某一给定领域进行“中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引言只有科学的开放和进展,才有可能结束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分离局面,而只有时间观念的更新,科学的进展才是充分可能的。十九世纪末,科学实证主义的出现曾经大大地影响了科学界。仿佛自然科学的目的就是要把一切观测结果归结为牛顿力学。随着二十世纪初维也纳学派的出现,科学的权力就更大了;所有理性知识都应合理地在科学(主要是物理学)面前决定其真理性。无  相似文献   

6.
数学家和哲学家们从未停止过对"数学本质"的争论。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把数理解为自然物体的形式和形象,是一切事物的总根源。柏拉图提出了数学实在论,认为数学的对象就是数、量、函数等数学概念,而数学概念作为抽象一般或"共相"是客观存在着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反实在论"。他认为数学是研究大小的量和数的学问,但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大小的量和数不是可以感觉到的、占有空间的广延性的、可分大小的具体事物,而是作为某种特殊性质的抽象的大小和数。唯理论与经验论共同构成了西方近代认识论哲学。培根的"经验论"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认识必须从感觉开始,除此没有任何其它渠道可以给我们提供实事材料,一切自然的知识都应求助于感觉。"笛卡尔的"唯理论"认为公理并非是以经验事实为基础并经由归纳得出的,而是先天固有的,也即数学的绝对真理性。20世纪前期,以罗素为代表的逻辑主义强调逻辑而排斥直觉,主张逻辑是整个数学的唯一基础;以布劳威尔为代表的直觉主义强调直觉而排斥逻辑,主张直觉才是数学的唯一基础;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认为逻辑具有先验的真理性以及数学具有逻辑的特征,它主张通过逻辑的相容性即无矛盾性来维护数学的真理性和合法性。20世纪中后期,许多科学巨匠提出了模式多元论观点。  相似文献   

7.
历史哲学中的实证主义和反实证主义实证主义的权威论点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在于能够把现象置于普遍法则的规范内来加以解释和预测。当合适的经验条件被赋于真实的陈述时,这些现象便可以从普遍法则中逻辑地推演出来。根据这一观点,假如历史解释是科学的,那么这些解释必须具有上述这种逻辑形式。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哲学家通过对逻辑数学命题和自然科学命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可证实性原则,根据这一可证实性原则,他们认为包括伦理道德判断在内的价值判断是一种没有真假意义的陈述,因为它们具有不可证实性。本文从逻辑实证主义的"价值判断是不可证实的"这一论断的提出及其论证理由入手,检讨逻辑实证主义等关于价值判断是不可证实的这一理论的合理性,以重新确立对寻求价值判断意义和有效性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科学哲学视角提出惯性定律的新诠释。认为惯性定律本身在逻辑上是完备的,是蕴涵式逻辑命题,符合波普尔“否证主义”主张。惯性定律在力学的经验世界中不能被否证,但在逻辑可能世界中能被否证,因此,惯性定律作为力学科学的第一定律,具有科学的解释力,其经验基础的科学性不是靠实验的证实获得的,而是靠逻辑的证伪来保证的。  相似文献   

10.
逻辑实证主义把实证主义"反形而上学"的信条推向了极端,他们从语言的意义理论入手,把传统哲学研究的问题统统归入不可用经验证实的、无意义的形而上学加以拒斥,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科学语言的逻辑分析与语义分析.从总体上和根本上来看,逻辑实证主义"反形而上学"是不成功的.但是也应看到,他们也留下了值得我们珍视的、具有启示意义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11.
实证主义是近现代西方哲学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之一。我国近代学界深受实证主义影响,认为唯有实证之科学知识才是可信赖之真理,并试图以实证之标准改造其它知识体系。实证主义思潮对近代中医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废医存药、用西医验证中医、用科学诠释中医等若干方面。随着历史主义和多元文化的兴起,实证主义渐趋衰微,中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但近代中医的学术方法却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思潮的烙印。  相似文献   

12.
实证主义科学观坚持认为科学知识是科学家与自然界之间的纯逻辑对话,并赋予了科学知识"客观性"、"真理性"等特征。而布鲁尔提出的包括因果性、无偏颇性、对称性和自反性在内的强纲领的四个信条则认为,科学知识并不是纯认知领域的产物,主张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视角对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文章认为强纲领理论并不反科学,其本质是倡导用"科学"的精神审视科学本身,引领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微观研究范式,并为STS场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3.
实证研究即基于事实和证据的研究。实证研究体现了以理性为基础,以怀疑、独立、公益、变革等为内涵的思想精神,具有客观性、可量化、有定论和可验证等鲜明特点。教育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在知识积累方面有共同的条件和特点。这些共同之处表现为知识累积的曲折性、知识累积的竞争性、知识累积的循环性以及人的复杂性。教育研究的发现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教育学要加快教育科学知识增长,必须聚焦科学问题并不断深化问题,加强实证研究。教育科学知识的增长需要研究方法的突破与创新。教育实证研究对增长教育科学知识、认识教育规律和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面向未来,我国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规律的研究,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研究,加强数字时代的教育治理研究,加强教育实证研究,加强因果推论研究,进而使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4.
再论文学理论的科学性品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理论具有科学性。对科学的理解不应过于狭隘化,不能仅仅把自然科学视为科学,把18、19世纪实证科学的求真尚实规范理解为所谓的科学精神。科学性与人文性是不可分割的,没有非人文性的科学性。文学理论和自然科学共同追求着科学精神。文学理论的特殊性在于它与文化价值判断具有内在的生命关联。在今天讨论文学理论的科学性问题还必须正视和努力打破18、19世纪实证科学和由此形成的科学主义传统、机械世界观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5.
逻辑实证主义作为标准的科学哲学曾辉煌一时,但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观有严重的缺陷,它把科学束缚在僵死的框架中;历史主义的科学哲学观是动态的,它把科学从僵死的框架中解救出来.在逻辑实证主义向历史主义转变中柯瓦雷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柯瓦雷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观的批判以及他的科学史方法、科学哲学思想,在历史主义科学哲学派别形成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促使了逻辑实证主义向历史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16.
实证方法是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向人文社会领域渗透的结果 ,是近代以来学术研究的主体方法。可证实性原则是实证方法的核心。经由严复、梁启超、王国维的介绍 ,这一方法在民国学术界得到了广泛传播 ,影响及于每一学人。胡适、冯友兰、金岳霖在此一方法的基础上吞吐中西、融会创新 ,构建起各富特色的学术体系。经过实证方法的洗礼 ,传统思维方式获得了改造 ,科学思想与方法深入人心 ,民国学术也因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7.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入就从“摹仿说”入手,将艺术创作看成是认识世界的手段和工具。他们从代数的角度研究音乐,从几何的角度研究建筑,从解剖的角度研究雕塑,从透视的角度研究绘画,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这种研究既造就了西方艺术的辉煌成果,又导致了西方艺术的观念误区。科学手段的介入,确实能给艺术创作带来某种手段上的支撑;但科学精神的渗透,又常常遮蔽了艺术创作的美学目的。不了解科学精神对艺术创作的正面影响,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西方艺术的光辉业绩;不了解科学精神对艺术创作的负面影响,就不可能彻底反思西方艺术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证伪主义是波普尔科学哲学的主题,它以批判理性主义为认识前提。批判理性主义认为,知识的存在以个人为本位,知识的增长是一个类似达尔文生物进化的客观自主的过程,因此任何个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归纳和证实之所以错误,从根本上说,就是它们预设了个人理性的无限性。相反,正是个人理性的有限性,使得归纳和证实不可能,因而只有证伪方法才能使对科学的检验成为可能。但是,由于波普尔把知识的存在仅局限在个人的范围内,主张知识来源的先验性,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因而其批判理性主义具有明显的不可知论色彩。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中,科学思想备受推崇,现代管理便兴起于对科学管理的探求中。管理学研究也试图借用自然学科的研究方法,将管理学科的研究成果塑造成客观有效和普适性的存在。文章基于批判的视角揭示管理研究的实证主义主导范式的错误定位和引导,指明管理知识的意识形态基本属性的渗入模式和具体表征。因此,文章提倡和呼吁在交互参与式的管理研究中对人类认知方式进行“理解”,促进管理研究的深化,期待管理研究更适用于社会情境的具体状况和现实需求,从而获得管理的解放和更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对管理科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主义强调科学理论必须是普遍适用的规律,实验、量化等自然科学的方法是理论获得的唯一方法。后实证主义则认为科学理论应该是实证理论和经验的双向互动,研究方法强调的是实证和其它研究方法相结合。通过分析实证研究方法和后实证研究方法在管理学应用过程中对其发展的贡献及局限,得出的结论是管理学研究方法将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