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网络恶搞已成为年轻一族展示个性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它冷视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注重仪式抵抗,张扬自我;另一方面,却又无法远离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其宿命的归属只能是或趋向商业化,或迎合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最终被收编的态势。从后现代文化的视角进行观照,“屌丝”从虚拟世界进入现实生活,自有特殊的话语环境和文化归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网络恶搞已成为年轻一族展示个性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它冷视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注重仪式抵抗,张扬自我;另一方面,却又无法远离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其宿命的归属只能是或趋向商业化,或迎合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最终被收编的态势。从后现代文化的视角进行观照,"屌丝"从虚拟世界进入现实生活,自有特殊的话语环境和文化归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主要表征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亚文化的滋生获得了全新的平台,网络恶搞、网上同居、播客等是新媒体时代特有的亚文化景象。亚文化是偏离、排斥、反叛或对抗主流文化的文化形态,具有边缘性与颠覆性、娱乐性与消费性、复杂性与多变性等特征。亚文化在当代大学生当中产生了强大影响力,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亚文化的命运有商业收编和意识形态收编两种,但唯有加强意识形态收编,才能引导亚文化健康发展,有效抵制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期,“躺平”一词经媒介舆论场创造,以亚文化现象的新形式发酵传播,呈现出青年消极厌世的群体画像及社会心态,实现了从符号到现象的样态转变、从现实到虚拟空间的场域转变,表现出独特的反商业收编特征。“躺平青年”通过自我表达和群体归属的双重认同,实现“躺平族”身份建构,其消极态度尽显现代犬儒主义情结,使“躺平”亚文化在抵抗主流文化的尝试中显得相对温和。透视“躺平”亚文化,其导致当代“躺平青年”劳动价值观偏离、自我身份建构出现偏差,虽个体及社会焦虑借助“躺平”现象得到了抒发,但其消极避世的错误价值观同样是主流意识形态收编的对象。因此,主流文化应积极实现对“躺平”亚文化的收编,并致力于培育新时代有“志气、骨气和底气”的青年,促进青年与“躺平”的和解。  相似文献   

5.
以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的亚文化理论为视角,对快手平台上新生代农民工的土味文化视频的视觉呈现及关系权力建构,认为土味文化具有四种基本属性,分别是作为拼贴与同构的风格化的混合性、被规训和被塑造的"身体展演"的神话性、基于群体性身份再生产和经济利益获取的非抵抗性、受到主文化逆向抵抗和政治校正以及商业收编而产生的流动性,最后将新生代农民工的亚文化群体身份置入社会结构变迁中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青年政治亚文化对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界定了主流政治文化和青年政治亚文化的概念,指出主流政治文化规定着政治亚文化的内容与发展方向,政治亚文化削弱主流政治文化的地位与社会化效果.转型期青年政治亚文化有传承和巩固主流政治文化,变革传统政治文化,促进主流政治文化创新发展等积极作用.文章还探讨了青年政治亚文化中认同危机、价值观嬗变、政治心理非理性化等因素对主流政治文化的冲击,并从发展主流政治文化、规范青年政治亚文化及提高政治社会化效果三个方面,对引导青年政治亚文化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作为曾经的超级大国在现代文化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青年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曾经被学者们忽略的亚文化日趋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概括了青年亚文化的消极现象,它们反映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对世纪末俄罗斯青年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作为亚文化的青年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偏离性,以及当前在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青年文化追求所表现出的低俗化倾向,发挥社会主流文化对青年文化的吸纳与整合、引导与利用功能,探索青年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建设先进青年文化,使其与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持根本的一致性,朝着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年亚文化诞生于互联网环境下,以其鲜明的风格特色区隔于传统的主流文化。IP电视剧由于取材于互联网,所以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深刻的互联网烙印,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青年亚文化的风格和特质。在青年亚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下,IP电视剧产业链的多个环节被改写,IP电视剧的文化生态被形塑,IP电视剧的产业格局也被建构。这种建构的力量背后,是青年亚文化对于主流文化的协商式变革,这一变革将对我国整个电视剧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网络空间的群体传播特征使得粉丝亚文化异军突起,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其与主流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关注的焦点。在资源有限场景下,相关研究主要从“冲突—斗争”和“抵抗—收编”模式关注文化互动。在媒介化社会中,网络技术以其创新、链接和共享等底层逻辑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动态延续,传统的文化互动模式对此难以解释。借鉴文化共生理论,以协同共进作为切入口,关注主流文化与粉丝亚文化间的互动,可以发现主流文化通过征用符号获得进入粉丝亚文化的通道,实现国家在场,同时通过约束性条件抑制亚文化的反抗性冲动;粉丝亚文化则通过借用主流精神尤其是伦理道德增强其社会合法性,形成符号嵌入,进而获得长期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英国伯明翰学派的种族维度探讨不仅是英国社会结构的一种反应,也是英国文化面临美国大众文化冲击下的一种本土回应。伯明翰学派不仅发现了英国青年亚文化中的种族文化(主要是黑人文化)元素,分析了种族文化与工人阶级文化结合的成因,而且认识到英国青年亚文化的种族文化既有对美国流行文化的吸收,更是基于英国本土社会经验的独特黑人文化,由此提出"新种族性"问题,并力图在宣扬英国特性的主流文化中警醒世人种族文化的存在及其差异性,警惕全球化时代种族排他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和文学的结合催生出一批迥然有别于传统纸媒文学的新文类作品,而被流行化的亚文化构成了它们的重要话语资源,新文类中最常见的亚文化种类有同性恋亚文化、神秘亚文化和游戏动漫亚文化等,这些亚文化中蕴涵的抵抗和边缘因素在消费时代成为商业文化的卖点,被流行化快餐化之后作为一种"奇观"投合了都市青少年群体追求新奇刺激的猎奇心态,因而在新媒体平台上成为新的时尚和潮流。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对长期处于贫困和落后的边疆民族地区而言,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从"治穷先治愚"的观点出发,分析在长期的贫困现实中形成的"亚文化",对民族地区发展的影响,并提出重塑这种"亚文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企业亚文化产生于企业非制度性群体中,与企业文化相伴而生,共同作用于企业员工.但是,当企业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背时,其消极影响就不能被忽略.应改善企业亚文化的建议,以促进企业的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15.
网络对青年社会化的效应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开辟了青年社会化的崭新时代,为青年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但在看到其消解传统的社会化模式,带来众多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应认识到网络社会化自身的局限与带来的反弹.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探讨,对进一步促进青年社会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的“新风格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亚文化通过一系列符号系统表达自身独特的风格化追求,这种风格化在现代社会与新媒体结缘,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亚文化的表达核心在于价值观的后现代性和社会观中对话语权的争夺,具体表现在个性追求和娱乐精神方面的“新风格化”。在文化意义上,这种“新风格化”与主流文化既存在着矛盾与抵抗,也存在着联系,同时,“新风格化”也在引领着新的主流文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对主文化亚文化研究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主文化亚文化及其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如主文化亚文化定义,主文化亚文化分别为一国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之文化,主文化亚文化相互交融不可绝对分开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由文化部批准中国数字图书馆入主网吧连锁经营的报导 ,引发对网吧及数字图书馆与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 ,讨论了网吧及网吧热对大学生接受网络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 ,加强对网络文化领导管理的必要性 ,图书馆具有网络文化建设的信息资源优势及技能优势 ,数字图书馆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重新审视师生冲突——一种文化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冲突,从文化角度来看,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亚文化与以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亚文化之间的冲突.调适二者的冲突,要进行学校文化的整合,教师应具备多元文化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文化导向,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黑客亚文化群体有共同特征:年龄上多为年轻人、人种上多为白种人、性别上多为男性、成长过程都有不平常的环境影响、价值观上崇尚信息无价和共享、人格上聪明并富于挑战性。黑客群体的庞杂性和行为的多样性决定了判断其"功过是非"的复杂性。这一群体的形成与其"亚文化"特征——自由精神、反权威意识、英雄主义、信息崇拜——密切相关。为确保网络系统安全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预防黑客攻击;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对付黑客攻击;采用法律手段,打击黑客行为;以毒攻毒,用黑客制服黑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