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论中国的民族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在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大学里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在理论上,方法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系统和特点,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传统研究领域和系的理论和方法,欧美各国关于民族和族群关系的理论,前苏联的民族和民族关系理论这三个代方面吸收理论营养和智慧,努力总结涵盖各个地域族群关系的更为宏观,能够概括出人类族群关系的带有普遍共性的族群理论,这样就有可能超越目前西方民族社会学水准,为人类的学术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些关于族群关系演变的理论,对“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变迁等社会学宏观理论的发展也将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介绍了族群社会学研究领域在社会学学科中的位置,说明目前中国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西方社会学在这个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论的特点,讨论了从西方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中我们所能够借鉴的知识,并对我国的"族群社会学"这个研究方向应当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以及今后可能开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马戎 ,在《北京大学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0 1年第 5期上发表了《论中国的民族社会学研究》一文 ,该文指出 :民族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研究领域 ,在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大学里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 ,在理论上、方法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系统和特点 ,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传统研究领域和专题。该文论述了西方民族社会学的主要内容与方法论特点 ;中国民族社会学目前的研究工作 ;我国民族社会学专业的发展前景等。该文中关于族群关系演变的理论 ,对“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变迁等社会学宏观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国家观念和族群关系在“鸦片战争”后经历了一个急剧变化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 ,我国学者对于如何系统地理解和分析几千年来中国各个族群之间的关系发展史也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出版于上世纪 30年代的三部《中国民族史》可以说是那个时期中国学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其中王桐龄的《中国民族史》试图以族际交往和族际融合为主线来贯穿中华民族整个族群关系演变历史 ,对于我们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具有特殊的意义。上世纪 6 0年代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发展起来的族群社会学 ,其主要研究视角即是以族群关系为核心。族群社会学在中国也正处于发展之中 ,在研究分析中国族群关系发展史时 ,这三部民族关系史是重要的参考文献。文章以王桐龄书为主线 ,比较分析了这三本民族关系史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试论语言社会学在社会变迁和族群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世界各国大多属于多族群国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工具,语言对于研究社会变迁和族群关系有着特殊的价值。在不同族群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语言、方言的差别,影响甚至制约着区域间、族群间的交流与发展。因此对于各地区、各族群在语言、词汇的使用与演变开展研究,应成为社会学一个重要的关注领域。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和探讨如何从语言使用调查入手来分析区域之间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社会融合、从语言词汇使用的变化情况来分析社会文化的历史变迁,通过借鉴国外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可以把调查语言的应用与演变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系统地调查和分析当地社会的社会-文化格局以及影响这一格局变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也是社会学研究者必须关注的重要领域。文章讨论了与民族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相关的八个研究专题 :( 1)“民族”一词的定义 ;( 2 )民族意识的产生 ;( 3)中国多民族共同体和族群观 ;( 4)欧美国家的民族观 ;( 5)族群与地域之间的关系 ;( 6 )民族语言与教育 ;( 7)“民族平等”和政府优惠政策 ;( 8)世界上各民族交往沟通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国家观念和族群关系在“鸦片战争”后经历了一个急剧变化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我国学者对于如何系统地理解和分析几千年来中国各个族群之间的关系发展史也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盱上世纪30年代的三部《中国民族史》可以说是那个时期中国学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其中王桐龄的《中国民族史》试图以族际交往和族际融合为主线来贯穿中华民族整个族群关系演变历史,对于我们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具有特殊的意义。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发展起来的族群社会学,其主要研究视角即是以族群关系为核心。族群社会这在中国也正处于发展之中,在研究分析中国族群关系发展史时,这三部民族关系史是重要的参考文献。文章以王桐龄书为主线,比较分析了这三本民族关系史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民族史研究的优势,结合人类学、社会学的方法,以民族历史为纵轴,以民族社会为横轴,通过族群在历史上的生活状况、文化状态、族群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来揭示族群的社会结构、文化变迁、族群关系、生活方式的形成和适应等问题,开创民族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亻革)家人的社会记忆与族群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记忆与族群认同问题是当下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文章主要运用社会记忆和族群认同的有关理论,结合相关的文献与田野调查资料,从英雄祖先记忆、家族祖先迁徙记忆与苦难记忆等方面对(亻革)家人的族群认同进行了诠释。(亻革)家人的社会记忆对其族群认同有着深刻的影响,社会记忆体系不仅是强化族群自我认同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区分、标识族群之间和表达其族群认同的特殊"历史叙事"方式和媒介。  相似文献   

10.
[摘要]人类学农牧关系的研究范式经历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生产模式向社会政治结构、再向历史过程与权力关系的转变。范式转变反映了不同时期牧业社会的特征和牧业社会研究的理论取向。范式间有明显的批判与继承关系,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与知识谱系。农牧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族群关系,范式转变也反映了族群关系及其理论的变化。本文通过对伊朗与巴基斯坦交界区域农牧关系研究情况与发展变化的梳理和评述,探讨农牧关系的研究范式及其对我国相关研究领域的价值,阐明多族群共生关系的维系机制,并揭示此类机制对巩固和发展和谐民族关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民族社会学在我国尚且是一门处于创建之中的学科,目前学界对民族社会学内涵与方法的探讨方兴未艾.本文简要叙述并评议了我国民族社会学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并以马戎的有关民族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作为典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马克斯·韦伯是一位伟大的、杰出的社会学家。法律社会学是他的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与社会》 这部著作中 ,韦伯比较充分地阐述了他的法律社会学思想。而韦伯对法律概念的表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法律社会学思想。本文试就马克斯 .韦伯的法律概念作一评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学研究的发展,社会学与民族学的联系和互动越来越紧密,民族社会学也就应运而生。民族社会学就是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民族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与社会运行的关系的学问。  相似文献   

14.
兰州市区民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民族社会学、都市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兰州市区民族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影响民族关系的5个社会变量的分析.总结了兰州市区民族关系的5个特点,同时提出了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索.即内因说,民族只有走文化自觉的现代化道路.才能实现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吴景超先生属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是中国社会学的开创者之一。其学术生涯可分为四个阶段,每阶段各有成就、特点及其成因。最后阶段虽成就最少,但先生之坚持最感启后人。吴景超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宽广,视野现代,视角科学,成果卓著,社会关怀突出,诸多结论具有前瞻性,在中国社会学学术史上留下了里程碑意义的建树。吴景超先生的学术风格,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他的学术境界和学术功力。  相似文献   

16.
涂尔干的社会学具有浓厚的康德先验哲学的背景 ,这在整个西方社会学传统中是绝无仅有的。涂尔干有意识地在其社会学研究中贯彻了先验论的立场 ,在他看来康德问题的实质可以化为这样一个社会学主题 ,即社会与个人之关系 :一方面 ,社会本身如何是独立于个人、并与个人相对立的普遍性的实在 ;另一方面 ,社会又如何成为个人价值的源泉 ,如何能提供一种个人必须受到约束的道德法则。本文力图分析涂尔干对这一问题的思索是如何与对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生活的实证考察结合起来。由此可见 ,涂尔干的先验论立场及其在这一立场引导下的思索与他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关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言心哲一生从事农村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历史上均占据重要位置,是一定程度上被学界忽视的一位社会学家。言心哲的社会学研究包括社会调查以及农村社会学两个部分,主要治学特点是专业功底扎实,注重对本土具体情境的适用以及以调查服务社会的价值情怀。其社会工作研究概括起来有四个特质:第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对社会工作参与社会建设的客观需求;第二,注重社会工作学科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第三,重点关注了社会工作参与当时社会建设的本土化努力;第四,其研究体现了当时中西方最新研究成果,更适合与当代形成比较研究。重新梳理言心哲等老一辈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者的学术研究,在学术和学科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