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课程的多元价值取向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陷入“两难”困境,其矛盾集中于“离农教育”还是“务农教育”、“实施普通教育”还是“提供职业教育”等两个焦点。笔者分析了影响农村义务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四个基本因素和提出了确定农村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四项基本原则,明确提出为“三农”服务是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应有的价值取向,批判了“‘面向三农’是农村教育定位的严重误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也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改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设》中指出,“力争到本世纪末,在全国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在城镇以及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基本普及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同时指出“今后十年,要使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得到较快发展。……使农村绝大多数新增劳动力接受程度不同的技术教育或培训。”按照这个要求,今后十年的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将在我国整个教育发展战略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在农村基础教育正由单纯的升学教育转到既进行升学教育又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政策在农村地区遇到了执行上的困境。究其原因,义务教育课程政策在价值取向和内容上的失范与失衡是造成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寻关照农村受教育者的现实需要和生存场域的义务教育课程政策是促进农村社会顺利转型和解决农村儿童受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息息相关 ,它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关系着农村长远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关系着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论文论述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就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化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滞后性严重地制约了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改革进程。首先从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指出: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两教”)同属于农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有本质上的共通性,相融性的趋势十分明显;“两教”一体化的实现有利于解决其自身发展问题。最后在综合不同意见的基础上为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农村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建设的一体化,建立农村预备职业教育体制,将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各个环节相衔接等。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传授职业知识 ,培养职业技能 ,进行职业指导 ,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在中专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使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谓素质教育是指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 ,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公民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它适用于由儿童到青年整个受教育的过程 ,需要各个阶段不同学科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 ,将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认为通过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质量、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教师队伍的高素质是关键。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特点,“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具备教师的一般素质,更要具备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对西部农村地区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两免一补”是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重大举措。“两免一补”是教育公共资源向贫弱群体的倾斜,文章列述了西部农村地区“两免一补”落实情况,进一步分析了“两免一补”落实中存在的资格认定、基层财力匮乏及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并从长远对策及近期对策两个层次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对“两免一补”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农民”、“农业”、“农村”这“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而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新型农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农村新经济发展给农村职业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对科技发展和农村产业、现代化、市场化以及农村人口素质提出了新挑战。所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应采取以下对策:建立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根据农村劳动力市场需求来确定职业教育结构;教育要面向“三农”;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道路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主要存在着两种价值取向,即以农村教育为中心的农本主义价值取向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城本主义价值取向,与之相对的是农村教育中心化和农村教育边缘化的两条发展道路。较为典型的就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和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教育现代化。不论是"农村教育中心化"道路还是"农村教育边缘化"道路,都有其不容忽视的弊端。我国农村的教育现代化应采取"和而不同"的第三条发展道路,就是既要公平地对待农村教育,用与城市教育相同的水准来要求与发展农村教育,以给农村教育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也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符合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农村教育的特性,使"农村教育"更像"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中国仍是一个农业国,农村问题和农民教育的问题依然是影响并决定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兴起的乡村教育运动是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次可贵的探索,是把中国农村融入现代化轨道的一次伟大的尝试.黄炎培、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是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在从事乡村教育的目的、手段、理念及思想认识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相同和相异之处,其经验和教训为今天从事乡村教育改革的人们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农村教育普及水平、教育质量、教育保障水平和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但这显然不能适应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在探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策略: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结构、做好农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妥善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强化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严重缺失。本文在分析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提出以家庭为中心,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社会支持主体在内的社会支持网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如何深入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针对当前不断深化的农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从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作用机理分析农民教育如何驱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将农业软实力的中介效应纳入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理论,依据2011—2019年中国CCAD数据库,构建中介效应、空间计量以及双重差分模型对农民教育影响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农民教育显著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2)农业软实力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3)农民教育对周边省份的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4)开放程度存在双门槛效应,经济水平和农业用地存在单门槛效应。(5)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为题进行研究,意在从政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视角去审视中国社会,认为没有教育的近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近代化,而没有辛亥革命又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政治的变革。进而证明在近代中国“只有革命化,才能近代化”论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农村教育是培育新型农民最基本的阵地。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有严重的"离农"倾向,这有悖于新型农民培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因此,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着眼,从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的需要出发对农村教育进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教育公平问题由来已久,不仅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公平问题,也包括农村转移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农民工子女和农村幼儿等不同特征农村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主要体现在获得相应教育权利、机会和教育资源积累人力资本的限制性,以及人力资本作用发挥等方面的限制性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的近代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它不仅是研究教育的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此,通过了解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历史事件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关系、分析我国教育近代化的地域性特征,总结出近年来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研究成果,掌握、了解其现状、特点、局限性和发展趋势,对今天的教育研究创新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