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思想 ,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我们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突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雷锋精神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属于同等性质的范畴,具有内在关联:二者均坚持共产主义价值取向;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长久的价值取向支持;雷锋精神能够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长久提供价值取向支持。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从丰富和发展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将雷锋精神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创新雷锋精神宣讲和弘扬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对青年学生的雷锋精神教育引导等方面构筑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人的本质维度、精神富裕维度以及人类共同价值维度分析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以求解人的全面发展为线索进行文化思想理论创新。当前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需要协调多元主体共同发力保障人的文化权益,以筑牢精神家园为价值归旨推动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促共进。  相似文献   

4.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和谐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主义思想共识,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和谐文化建设以保持和谐文化的先进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人心;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在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判断上要旗帜鲜明,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社会成员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5.
文章指出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先进的社会制度 ,也是一种崇高的伦理道德价值体系。它始终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目标。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使其发展真正能够成为推动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规定和保证。“以德治国”正是从这种客观要求和价值规定中必然引申出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6.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开展思想信念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根本。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与制度化的行为规范,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目标之一。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以发展为主题,深化了对发展价值的认识,形成了发展价值观思想。江泽民的发展价值观思想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以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价值目标的途径,以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价值目标的关键和核心,以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和创新为实现价值目标的动力,以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国有企业的发展问题为实现发展价值目标的重点,以新“三步走”和“两个根本性转变”为实现价值目标的战略,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维护社会的稳定为实现发展价值目标的政治保障。对今天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观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理想和价值目标的确立,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标准的提出,具有时代内容的价值观念要素的拓展,社会主义义利关系的科学统一等,构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部分,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现代化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有力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9.
构建当代中国道德体系,是构建当代中国价值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克服我国当前令人堪忧的道德问题的紧迫需要。构建当代中国道德体系的现实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它的历史资源。当代中国道德规范体系是一种以和谐主义为价值取向和核心内容,以共赢、公正、负责为基本原则,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敬畏、永续为基本规范,以“义”、“忠”、“孝”为基本要求的道德规范体系。构建这种道德体系亟待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道德观念,特别是破除国家是道德立法者、人民是道德守法者的观念,确立所有道德主体都既是道德立法者又是道德守法者的观念;破除道德意味着自我牺牲的观念,确立道德是有利于人更好生存的生存智慧的观念;破除个人与他人、个体与整体在价值上相互对立的观念,确立他们可以实现价值共赢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在这一理论的引领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实现进一步的扩展。当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发展还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创新水平以及文化水平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彰显了“文化”的革命力量,凸显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和国家特色的道德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为其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养料,文化冲突使其彰显了创新理论品质,其科学性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以扬弃的理念,建设中国化文化创新机制,完善实践机制、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构建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中国社会的健康转型,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中的红色文化是反映和服务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政治文化,它所承载的政治理想、思想观念、爱国情怀和道德诉求,与当前我国正在建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内容上有着天然的联系。以文化生成理论为视角,从实践基础、主体建构、文化理论渊源、方法路径以及动力机制等方面探究红色文化的生成机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化继承是指文化的纵向积累和前后传递;文化超越是指文化通过创新实现由旧形态向新形态的转换和跨越.文化发展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创新实现文化超越的过程.继承是前提,创新是动力,超越是目标.文化继承和文化超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一关系要求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尊重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4.
“和合”文化传统的美学本质是确认并追求和谐。主张在“天人合一”、“尚中贵和”、“礼之用,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民族、地区、国家的普遍和谐。厘清“和合”的哲学内涵,探寻“和合”的现代价值,确立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以德治国、和平共处的现代理念,对促进政府科学行使决策职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的任务。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质量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 ,不断改善人和环境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新型道德建设,不仅要宏扬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的主旋律,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确立社会主义道德的主导地位,而且要倡导与杜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构建起多层次、多侧面的道德体系。这一道德体系既要充分体现向共产主义道德发展的趋势,又要在现实功能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和顺利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高等学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思想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阵地,必须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全面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科学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及特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旗帜作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长效机制,切实肩负起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争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人的身心和谐以及应对国际文化竞争的挑战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我国应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建立健全构建和谐文化的运行机制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以及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等方面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十八大用24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要求。文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理解和阐释: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土壤和根基,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创新,这两种精神相辅相成、相融相生。通过民族精神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凝聚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特点;进行时代精神教育,弘扬和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改革创新的时代步伐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受教育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真正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繁荣,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此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融合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条件,是找到市场经济理论与思想建设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