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为探讨吸毒服刑人员攻击性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心理控制之间关系,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父母心理控卷(PCS-YSR)、Buss-Perry攻击性量表(BPAQ)对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戒毒所内300名吸毒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人口变量学统计结果显示:66.7%的被试者毒龄超过5年,67.8%的被试者第一次接触的毒品为冰毒,91%的被试者未接受过高等教育,92%的被试者第一次吸食的毒品从朋友处获得。问卷、控卷与量表数据统计分析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的冷漠因子、过度保护因子以及母亲的过度保护因子与被试者的攻击性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父母心理控制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的冷漠因子、过度保护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的自主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父母心理控制与被试攻击性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而母亲的过度保护、自主性因子和父母心理控制对被试者的攻击性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和青少年上网成瘾量表对青少年上网成瘾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和回归研究。结果表明上网成瘾者在神经质和宜人性上得分显著高于非上网成瘾者,在责任心和外倾性上显著低于非上网成瘾者,在开放性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人格特质各因子对上网成瘾行为的贡献大小依次是神经质、责任心、宜人性、外倾性和开放性,且神经质和宜人性与上网成瘾成显著正相关,外倾性和责任心与上网成瘾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攻击行为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为研究工具,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对青岛市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攻击行为与生活事件及人格的关系。研究变量关注性别、年级,并对大学生攻击行为与生活事件、神经质因子与受惩罚事件的相关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生活事件是攻击行为发生的直接外在诱因,人格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内在驱力,生活事件以人格为中介变量对攻击行为产生影响。需要注重人格教育,积极应对生活事件压力,预防和避免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和感受到的社会偏见问卷对310名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人格类型与感受到的社会偏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前途偏见、专业偏见呈显著负相关,与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向性4种人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神经质人格呈显著负相关;(2)严谨性、宜人性和开放性人格对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具有直接效应,神经质和外向性人格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通过感受到的专业偏见间接影响其专业认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偏常维度跨时间稳定性以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量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4版以及中国大五人格问卷对4所高校大二学生间隔半年进行两次调查,共追踪到179名被试。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在反社会人格偏常维度上时间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F=7.055,P〈0.01),其余人格偏常维度上时间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分裂型、反社会型、边缘型以及自恋型人格偏常维度上性别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7.682、16.641、7.060、21.420,P均〈0.01)。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人格特质与人格偏常呈极其显著正相关(t=6.092,P〈0.01),而宜人性人格特质与人格偏常呈显著负相关(t=-2.169,P〈0.05)。结论:大学生人格偏常维度具有稳定性,神经质和宜人性与人格偏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使用测试方式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人格特征和动机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企业管理人员的总体动机水平普遍较高 ;大五人格方面 ,宜人性、智力开放性较低 ,而情绪性、公正性则较高 ;动机中的认知驱动力与人格的宜人性因素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 ,与外倾性因素呈显著的正相关 ,与情绪性、公正性因素呈显著的正相关 ;自我提高驱动力与人格的情绪性因素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析中的攻击性行为表现为:自残自虐倾向的攻击行为,表象或意愿上的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象征性的攻击行为以及犯罪性攻击行为等。究其原因,攻击性首先和自恋有关,第二和欲望有关,第三和自我否定有关。对精神分析中的攻击性表现进行分析,将会对个体人格的健全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冷酷无情特质与暴力犯罪之间的关系,以及冲动性和预谋性暴力犯在该特质上的差异性,研究采用冲动性/预谋性攻击量表和冷酷无情特质量表对某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310名青少年暴力犯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冲动性暴力与预谋性暴力之间的显著相关后,冷酷无情特质总分以及下含的"麻木"维度对预谋性暴力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层面维度"无情"对冲动性暴力存在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冲动性、预谋性青少年暴力犯在冷酷无情特质、麻木和无情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冷酷无情特质能够预测严重的攻击行为和暴力犯罪,并且为两类青少年暴力犯进行分类矫治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探讨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有效预防和干预农村幼儿的攻击行为。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5个乡镇的农村幼儿园524名幼儿的攻击行为。结果表明,农村幼儿情绪发泄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支持在农村幼儿情绪发泄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幼儿情绪发泄会增加其攻击行为的发生概率,父母支持能够缓冲情绪发泄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未来实践可以通过提高父母的支持来降低幼儿情绪发泄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以神经质作为中介变量.方法:利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和工作满意度量表(WSQ)对345名医护人员进行施测,利用回归分析来研究变量之同的关系.结果:(1)医护人员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r=0.11,P<0.05; r=0.15,P<0.01);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和掩饰性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的负相关(r=-0.20; r=-0.17,P<0.01);主观支持分别与神经质和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r=-0.20; r=-0.17,P<0.01);(2)医护人员的主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及神经质对工作满意度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3)医护人员的神经质在主观支持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反刍思维?人格类型对个体抑郁情绪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反刍思维反应量表(RRS)?大五人格量表(NEO-FFI)和贝克抑郁问卷对44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反刍思维?神经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刍思维及其3个维度均和抑郁情绪呈正相关;人格特征中神经质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开放性?外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与抑郁情绪呈负相关?结论:症状反刍与神经质水平可以正向预测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应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与应付方式量表(CSQ)对337名小学教师进行测查,以考察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特征及与人格特质、应付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小学教师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水平中等偏下,低成就感水平偏高;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在性别、婚姻状况、学校类型和学校来源等人口学变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神经质人格与消极应付、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付在神经质人格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437名高校毕业生生涯适应力和大五人格特质关系进行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生涯适应力与开放性、宜人性存在显著正相关,与严谨性存在正相关,与外倾性存在负相关。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是生涯适应力稳定有力的预测指标,生涯适应力和开放性、严谨性、宜人性的关系与国外研究结论一致,而和外倾性、神经质的结论则与国外研究结论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幸福感指数量表等,调查南京市三所高校236名大学生,考察其内外倾、神经质(情绪性)、精神质这人格三维度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人格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研究发现:(1)内外倾人格特质受生源地(成长环境)的影响显著,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多偏外向;(2)学习压力与神经质维度之间相关极其显著,学习压力越大,情绪越不易稳定;(3)不同层次大学生神经质(N)维度间差异显著;(4)健康状况自评不同者在内外倾、神经质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5)大学生的经济状况等未对人格各维度产生显著影响;(6)大学生的外倾性与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总体幸福感之间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神经质(N)得分与幸福感指数、生活满意度、总体幸福感得分之间呈中等程度明显负相关。可见,大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临床本科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个体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Beck抑郁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自尊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外向型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而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抑郁总分以及各类别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因素;抑郁的消极态度、躯体症状和操作困难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其次,其中抑郁类别中的疲劳和忧愁心情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较大;而自尊只能解释主观幸福感很小一部分的变异。结论: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针对这些个体的影响因素,培养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与亲子关系的发展状况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家长和教师报告的测量法,使用学前和幼儿 园行为量表(PKBS)与亲子关系量表对180 名3~6 岁幼儿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1)幼儿攻击性行为在性别与年龄上存在差 异,其中男孩的外部攻击强于女孩,女孩的关系攻击强于男孩;外部攻击随年龄增高而下降,而关系攻击逐渐增多。2)幼儿亲 子关系也表现出性别差异与年龄特征,其中女孩在亲密性、冲突性方面均好于男孩,且随年龄增长不断发展。3)幼儿亲子关系 与外部攻击及攻击总分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且前者能负向预测后者;亲子关系与关系攻击相关不显著。本研究结果提示,幼 儿攻击性行为与亲子关系均具有年龄特征与性别差异;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保护性因素;幼儿亲子关系对攻 击行为的影响要借助于应付方式、同伴关系等中介物的作用。家长要深刻认识到亲子关系对于降低幼儿攻击性的重要性,注 意营造温暖的家庭环境,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高质量地陪伴幼儿;帮助幼儿建构与父母的安全型依恋关系等。同时,要注意 发挥幼儿教师的积极作用。只有多措并举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以及一般他人评价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整群取样法选取1 326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大学生人际自立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一般他人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外倾性、宜人性、人际灵活、人际开放、人际责任、人际主动与人际信任、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的一般他人评价呈显著负相关;(2)在控制了宜人性和外倾性后,人际灵活和人际开放能通过积极的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人际信任,人际开放和人际责任能够直接预测人际信任。这些结果说明,在对人际信任的预测方面,人际灵活、人际开放、人际责任具有外倾性和宜人性所不能解释的独特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一般他人评价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397名北京大学的本科学生为对象,试图探讨他们的人格、自我取向成就动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以及年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以下结果:(1)年龄与"大五"人格模型中的开放性、愉悦性两个维度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外向性有比较显著的正相关;(2)年龄与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有很显著的正相关;(3)公正严谨性、外向性、开放性三个维度与自我取向成就动机有较高的正相关,神经质则与之有较高的负相关;(4)神经质、外向性与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有比较高的正相关,开放性、愉悦性则与之有显著的负相关;(5)在人格因素对成就动机的回归分析中,公正严谨性、开放性、外向性可以为自我取向成就动机提供很好的预测,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公正严谨性则能够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提供很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WAIS—IR和NEO—FFI对大学生的多元智力及人格特质进行测量,以探讨人格特质与智力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神经质与总智商、言语智商、知识、算术、词汇、木块图有显著性负相关;外倾性与数字广度、词汇有显著性正相关;开放性与木块图有显著性正相关;宜人性、严谨性与智力结构没有显著性相关;人格特质与智力结构的关系受性别因素的制约;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神经质对总智商、言语智商、知识、词汇、算术有负性预测关系;外倾性与数字广度有正性预测关系;开放性与木块图有正性预测关系。但是,严谨性、宜人性对智力结构没有预测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男性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和人际信任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太原一监男性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和人际信任及其相关,从不同来源、职业、犯罪类型、文化程度出发进行比较研究,为太原一监的管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和自制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对290名服刑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男性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表现出高外倾性、高神经质、高精神质、低掩饰性,在来源、狱前职业这两个因素上表现出差异。2.人际信任水平较低,犯罪类型、文化程度是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因素。3.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存在明显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