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隐语研究从传统到现代的代表性观点有:传统的修辞观、现代的语义观和认知观。现代的隐语认知观认为隐语的本质乃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是一种认知现象,人类的概念结构中充满了隐语。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试图对隐语的一般特征,功能等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用学研究是指运用认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语用问题。近年来,认知语用研究发展迅猛,已成为语言学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目前学界时什么是“认知语用学”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在认知科学的催生下,语用研究出现认知转向:关联理论对言语交际进行了系统的认知分析;语用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角极大地拓展了语用学的研究视野;实验语用学以实验为手段探索人类对语言意义的认知机制问题,为语用学研究的科学化提供了重要手段,语用研究呈现出以认知为取向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就《描述语用学》进行了评介,认为该书从逻辑学及认知与交际相结合的视角入手,在传统语用学研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间接言语行为的研究可以从传统语用学、认知语用学、认知语义学这三个视角出发。传统语用学认为,说话人采用间接言语行为是为了顾全听话人的面子。认知语用学认为,关联理论旨在探讨为什么听话人通常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语用推理这一问题。认知语义学认为,言语行为脚本既是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又是听话人理解话语所需的推理模式。言外转喻既是一种思维方式,又是听话人理解话语所需的认知操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被当作辞格还是交际手段,反语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学者们纷纷从哲学、修辞学、文学、语言学等视角解读反语。纵观早期语用学及认知语用学视角的反语研究,它们具备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从听话人出发理解说话人意图,建构语用推理机制;二是对说话人的态度及反语的命题内容认识不足。从反语的词源说起,对反语语用理论的这两点进行解释,可以为反语的语用研究提供一个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是语用学框架下,从认知和交际的视角对语言输出进行解释的一个理论。近年来,许多学者引入此理论对翻译进行研究。其中,语用翻译失误现象就能借助关联理论得到有力的阐释。从认知和交际的角度看,"规约性"限制、语境构建障碍、范畴化缺失和读者关照不足是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角度讲,语言是认知过程的产物和结果,善意谎言也不例外。同时,语用对于善意谎言亦有很好的解释力,是对认知的补充。本文从认知语用学视角,以莱可夫的理想认知模型(1987)为理论基础,结合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Leech等语言学家的礼貌理论等为理论框架,尝试从认知语用的角度提出一种新的善意谎言解释观。  相似文献   

8.
《称呼语研究》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呼语研究》一书从修辞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系统功能语法等角度对《红楼梦》中的称呼语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针对该书内容进行评介,进而说明该书是《红楼梦》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词汇语用充实一直是词汇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词汇语用充实是字面词义在实际使用中的变化,包括收缩和扩充。许多理论对进行过研究,其中顺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和动态语境顺应的过程。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提出话语的产生是一个明示的过程,说话人的关联假设决定话语方式的选择。本文运用顺应-关联模式对词汇语用充实作尝试性的研究以期为词汇语用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语用学的蓬勃兴起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语用学理论的广泛运用又存在着使翻译研究过于依赖语用推理,从而忽视对基本语义与规约语义研究的趋势。本文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讨论了会话含意理论本身所包含的规约性基础,并通过对礼貌称谓语的规约性分析,提出礼貌称谓语的规约性翻译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庭暴力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后,家庭暴力作为社会问题在中国受到普遍关注。对近年来中国家庭暴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作简要的综述和评价,分析了家庭暴力的现状调查、口述研究、干预模式,介绍了社会学、医学、历史学等研究视角下的家庭暴力研究。中国的家庭暴力研究,从研究对象看,集中于婚姻维系期内的婚内暴力;从研究视角看,社会性别视角占主流地位;从预防和干预模式看,主要集中于对反家庭暴力项目的介绍、宣传和经验总结。虽然目前中国的家庭暴力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从研究视角、研究范畴等方面看,还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有待研究者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对家庭暴力研究成果的介绍,可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资料的帮助和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筑设计创新引进作为一种能够均衡不同地区建筑技术的技术交流活动,是建筑设计创新理论研究必然涉及的重要问题之一.因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而产生的“毕尔巴鄂效应”作为建筑设计创新引进的成功案例,一直备受社会及建筑学界的瞩目.利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探研,可以迸一步深入分析建筑设计创新引进中的各类问题,并对更好地实现建筑设计创新引进提供新的视角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因"载体"概念的引入而打开了局面。对载体的研究,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资源的整合、功能的发挥、社会化的推进以及实效性的增强。随着网络德育的发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中引入了新媒体这一全新的载体平台,运用网络德育载体的传播特点,扩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挖掘网络德育载体的心育功能,开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历史进入风险社会以后,人们对它的研究和反思日益热烈,有关风险社会的理论也迅速从西方传入中国,并且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但现有关于风险与风险社会的理论却不能直接拿来解决当前中国社会中的风险及相关问题。为此,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视角对风险与风险社会理论进行重新认知和阐释,并对二者重新做出阐释和分类,这将为发展唯物史观和重新认识风险与风险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并为我国社会发展中进行风险治理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新词是词汇研究的重要部分。新词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此新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回顾了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和概念整合的主要思想,并对近年出现的英语新词进行解析,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新词进行考察,表明新构词与新义词的意义构建都是认知的结果,为英语新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从文化的角度切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围绕着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如何认识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十余年来(1999年-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中新闻学与传播学类立项资助项目的数据,分析了相关项目的表面特征以及走势所显现的含义,并着重研究和探讨了项目内容的变迁与发展。据此可有效了解我国新闻传播研究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隐语与黑话、暗语、秘密语(秘语)、行话、禁忌语、委婉语等若干词汇变异现象之间具有何种关系,该如何区分,目前仍是学界研究的一个死角。抓住各种语言现象的本质特征,是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它们进行区分的根本。隐语与黑话、暗语、行话、秘密语(秘语)等术语为异名同实关系,从广义的角度而言,它们是相同的语言变异现象,从狭义的角度而言,它们是相同的词汇变异现象。使用时不能因术语称谓不同而把它们视为不同的社会方言词汇变异现象。隐语与禁忌、委婉语为异名异实关系,二者是不同的词汇变异现象,使用时不能把前者混同于后者,也不能把后者混同于前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提出和阐述数字经济技术-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及理论,从要素-产品-资产视角剖析数字经济生产力的数字化转型与适应性创新,从劳动-组织制度-契约治理视角探讨数字经济生产关系的数字化转型与适应性创新,由此,构建数字经济生产方式的适应性创新分析框架。根据分析框架及研究结论认为,基于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以数字经济的适应性创新为研究对象,阐述数字经济创新与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构成数字经济的新政治经济分析。同时认为,数字经济的创新逻辑是数字经济新政治经济分析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外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展现了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过程与发展成果,证实了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者个人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实证研究有助于提高外语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意识和策略能力的培养。加强学习策略实证研究力度、拓宽学习策略的研究广度会给外语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