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南朝刘孝标的<广绝交论>是一篇奇文,<南史>认为此文意在讽刺到溉、到洽兄弟,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从"兰台聚"诸子与任NC038的交谊及任NC038卒时他们的官职、地位、处境来看,能够并应该伸出援手的不仅是到氏兄弟,而且还包括任NC038在世时与其相交颇深的一大批士人,梁武帝和沈约也在其中.因而,<广绝交论>针砭的主要对象,是齐梁时期的炎凉世风,而不仅仅是个别人士.<广绝交论>之所以入选<文选>,主要原因不是刘孝绰在其中的作用,而是其本身在思想和艺术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2.
有关刘孝标《广绝交论》的写作时间,学术界主要有天监七年、天监九年两种观点。考察刘孝标在天监年间的行迹不难发现,天监十一年是刘孝标生平思想变化的重要转折点,以此为界,他由之前的汲汲于仕途功名彻底转向拒弃名利、向往隐逸。这一思想心态的蜕变,是《广绝交论》一文的基本创作前提,该文即作于此年。  相似文献   

3.
对日绝交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间一直的呼声,国际联盟内关于中日战争讨论的进展是南京政府将对日绝交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的契机。中国驻国联代表团及伍朝枢曾对绝交利弊进行过仔细分析。驻日公使蒋作实公开反对对日绝交,蒋介石认为此时对日绝交显然是弊大于利,不愿实行。其后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从“不抵抗,不交涉”,渐渐转向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  相似文献   

4.
五卅运动中的提倡国货与经济绝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卅运动中,提倡国货与对英日实行经济绝交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英日在华企业与对华贸易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对中国民旅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关税不能自主,经济基础薄弱,加之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镇压,这项斗争未能长期地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5.
悲剧、喜剧等本是戏剧文学的分类,但从广义来说,也可用来概括小说、诗歌等多种文学样式.本文拟从这方面谈谈鲁迅小说的特点.《呐喊》、《彷徨》共收小说二十五篇.除个别篇目外,按题材性质和表现方法,大致可分为悲剧性作品、喜剧性作品和悲喜剧作品.这些不同类型的作品,从多方面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生活,“将所谓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6.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考察嵇康与山涛关系变化的重要作品,学界以往认为该文出现之后二人即进入"绝交"状态的说法,忽视了历史上关于此文的争论,也未能很好地把握有关当时状况的某些史料,实为误读.联系现存的史料片段,从嵇山二人政治选择、私人关系、人格素质、思想倾向等方面综合解读<与山巨源绝交书>,可以发现,所谓"绝交"只是人们在对文本层累误读中关于二人关系形成的不恰当定位.二人人生选择不同的深层次原因是他们在个性气质与哲学思想上的差异,从而展现了不同的人生趣旨,不能因人生选择不同来判断二人人格的高低,进而断定二人绝交.  相似文献   

7.
学《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之际社会政治、名士思想的一面镜子。一方面,嵇康全面的自我表白,既写出了他“越名教而任自然”,放纵情性、不受拘羁的处世原则、交友之道,又表现出他傲岸、倔强的个性;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嵇康的言词中体会到当时黑暗、险恶的政治氛围,以及作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在士人中的威望和影响。然而,嵇康却因此文被司马氏集团残忍杀害。那么,嵇康真的就因为可恶的政治或一己的任性而要与同游于竹林的有着相同旨趣的好友绝交吗?当然不是,而是好友之间通过所谓的绝交来表明自己的心智、向往。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通常认为<总术>是创作论的总论,总括了创作论前18篇的内容.其实,总论五篇论述了写文章的总原则,文体论篇阐明了各体文章的写作规范,创作论指出了文章的一般写作方法,所以<总术>总括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与一般的看法不同.  相似文献   

9.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它注意到了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的关系,指出了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论述了文学批评的态度,肯定了文学的价值,从而推动了魏晋以后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诗经》叙事艺术特征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艺术在《诗经》中体现充分、反映显赫。本文从《诗经》所特有的现实主义诗风主题追求 ,以及叙事艺术的结构模式在《诗经》中体现两方面对叙事艺术特征进行阐释。也就是在题材和体裁两方面进行阐释 ,在题材上 ,表现出反映社会政治、人事、婚姻、爱情等方面内容。在体裁上 ,主要表现方式体现在叙事的抒发型、情节型、记实型这三类诗歌中。勾画出了叙事艺术在《诗经》中的轮廓 ,总结了叙事艺术在《诗经》中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五十年了,当前,重读这部光辉著作,反观过去,审视当前,放眼未来,更感到它对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繁荣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在题材与世界观问题上,过去存在着两种错误的观点:一是“脱离论”,认为题材形成可以不受世界观的制约;二是“决定论”,认为世界观决定题材,有什么世界观就写什么题材,相同或类似的题材,在不同世界观作家笔下,可以写出意义截然不同的作品.对“脱离论”,不少同志从理论和创作实践结合上,写了不少有说眼力的文章给予批驳,说题材是不能脱离世界观的.而对“决定论”,不仅没有人怀疑,反而成为认同流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高兴》是贾平凹新近的又一部反映"三农问题"题材的作品,其在主题开掘、文章结构、环境营造、语言智慧、特殊小说写作技法等的运用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作为一部比较成熟的文本,它是当下陕西文坛乃至西部文坛涉农题材创作上的一大收获,同时也是当下文学创作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3.
《梅西知道什么》是亨利·詹姆斯于创造生涯中后期完成的一部以儿童心理成长为题材的小说,由于这部小说是亨利·詹姆斯探索人物心理描绘的实验性作品,其写作风格较之以前的以现实主义为主的代表作有着明显的不一样.该小说曾被研究亨利·詹姆斯的学者看作是开启了其后期写作风格的转折之作.本文主要从作品的表现主题和创作技巧两个方面对《梅西知道什么》所体现的现代主义特征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赌徒吉顺》和《为奴隶的母亲》是写于20世纪20、30年代的典妻题材小说,依照作家的传记性材料从地域文化、个人经验、文本叙事等视角对它们进行再解读:许杰和柔石同为浙东人,相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孕育出的同题材作品;从创作的无意识动机来看,两篇小说都暗含了作者对自身生活经验尤其是婚恋经验的思考;而在叙事重点和写作风格上两篇小说有些区别,这与两位作家各自的文学交往和所受影响不无关系,他们都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但在具体的写作层面,《赌徒吉顺》受创造社尤其是郁达夫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情爱婚姻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就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题材和主题。中国古代文学从《诗经》开始,以后历朝各代,各种体裁对此都有表现,历经数千年,到《红楼梦》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一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粗重,越来越鲜亮的红线。蒲松龄集平生之心血而写  相似文献   

16.
曹丕(公元187年—226年)的《典论·论文》是我国较早的一篇文学批评专论。在曹丕以前,专篇的文学论文,如《诗大序》、班固的《离骚序》、《两都赋序》、王逸的《楚辞章句序》等,只就一部书、一篇文章进行评述;《典论·论文》则论述的是多位作家、多种文体,并论述了作家的个性、气质和作品风格的关系以及文章的地位价值、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等等。它对建安七子(又称“邺下七子”)作品的评论,是建立在对作家作品作具体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这一评论原则,是前无古人的。它对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17.
肖盈 《新天地》2011,(8):53-53
幻想曲,是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叙事曲,原指一种管风琴或古钢琴的即兴独奏曲,近现代常指发挥现成主题的器乐作品。它以其独具匠心的创作特点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乐曲作品中的灿烂奇葩。该作品以内蒙古东部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诺恩吉亚出嫁远方、思念故乡的民间传说为创作素材;主部主题取东蒙民歌《思乡曲》为创作题材;采用蒙古音乐长调与短调的创作体裁创作完成,概括地描述了内蒙古草原的壮丽景色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善良、勇敢、勤劳的纯朴形象。而该作品在主题发展、和声安排和节奏处理等方面都显示出作者宏大的艺术构思和作品中多变的技术手法。从对该作品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的分析中,。我们可以领略作品感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罗密欧与朱丽叶》体裁辨析田惠刚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创作的第一时期中,写下了大量喜剧和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剧目(这些历史剧究竟应属于喜剧还是悲剧,抑或隶属于其他体裁、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罗密欧与朱丽叶》便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该剧大约写于1594--1...  相似文献   

19.
《金锁记》是张爱玲作品中唯一一篇充满斗争激越、呼应“五四”主题的文章。改写后的《怨女》则成为超越时代局限 ,走向人性深处 ,带有普泛性和恒定性主题的文章。在张爱玲的文学趣味向传统复归的背后 ,是作者对“五四”文学的反思 ,以及对中国文艺的表现方式、表现题材的寻求。  相似文献   

20.
从语言表述上看,<指物论>与以对辩体写成的<坚白论>、<白马论>和<通变论>三篇,写作风格迥异,并没有表现出主客双方之间的对诤风格.从研究内容上说,它明显是针对<墨经>的指物观而作,核心在于阐明名物关系.因此,<指物论>并不是对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