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实施森林认证行为是林业企业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分析表明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在于:林业企业经营者实施森林认证的决策偏好、林业企业森林生态经济效益优化目标、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与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拟合度、社会周围其它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状况、林业企业的竞争压力、政府及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对森林认证的支持力度、市场准入制度变化、林产品市场体系规范化制度化状态等要素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社会周围其它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状况、政府及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对森林认证的支持力度、市场准入制度变化、林产品市场体系规范化制度化状态对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模式具有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其它诸要素改变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以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与林产品贸易发展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说明了未持有和持有森林认证的代价,并分析在何种情况下理性的林业企业会申请森林认证以进行林产品贸易。认为推动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行为与林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是规范森林认证手段、改善林产品贸易发展环境、培育专业化的森林认证和林产品贸易人才。  相似文献   

3.
森林认证是目前全球新兴的一种森林发展机制,管理和指导森林认证在我国的开展已势在必行.我国政府在森林认证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要想科学有序的推动我国的森林认证,必须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森林认证的相关事项进行立法,以此来应对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市场失灵的现象.同时,森林认证立法对于完善我国法律制度、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森林可持续发展——我们惟一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林业建设已从传统的发展模式开始步入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历史时期 ,森林资源及覆盖率快速增长 ,人工林建设成绩显著 ,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但目前仍属于一种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的林业。本文对 2 1世纪中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要采取的林业行动进行了讨论 ,认为 :制定可持续经营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实行“森林认证” ,将是一种推动经营者实行良好经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森林认证体系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森林认证作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产品市场准入的一种市场机制,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并作为一种“软”政策工具,在国际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建立科学完善的森林认证体系,是认证活动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该文结合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林业特点,探讨了森林认证体系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同时提出了我国森林认证体系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森林认证与林产品国际贸易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辩证地分析了森林认证和林产品国际贸易的关系。森林认证可能阻碍林产品贸易自由化,而不合理的林产品贸易可能会恶化环境。但是二者最终追求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该文论述了森林认证和林产品国际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认为林产品国际贸易是推动森林认证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森林认证是促进林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森林在自然和人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与森林和树木的关系在许多传统文化中都能见到。在欧洲,当代林业已具有多功能性,对可持续发展林业的理解也不仅仅包括木材生产的可持续性,还增加了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社会对森林的理解已变得更加广泛。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来使用的观点得到了许多欧洲国家社会组织和土地所有权政策的鼓励。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中,森林的文化和精神功能经常被忽视,如果仅仅基于经济方面,这种讨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有必要更注重森林的文化和精神功能,强调森林在人类生活中的文化和精神功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森林灾害对我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灾害制约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增长,已成为当前我国林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它关系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成败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文紧密联系我国林业的发展情况,利用全国1952—2001年森林灾害、林业经济增长的数据,分析了森林灾害对我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式,从理论上探讨了森林灾害与林业经济增长的内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林政管理要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把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永续利用的目的。本文从下面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林政管理要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论题:森林的效益和我国林业建设方针都客观要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是实现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强林政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森林资源丰富,是全球重要的热带木材产品出口地,但在片面的发展策略之下,森林滥伐对东南亚木材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产生威胁,其中泰国的现代林业管理具有典型性。以泰国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其现代林业管理的沿革进行长时段梳理,分析其林业管理制度的特点和问题,探索总结东南亚国家的林业管理经验。研究认为,由国家垄断的林业管理方式是威胁泰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症结,导致片面追求林业经济利益而滋生腐败和过度采伐,引发社会矛盾,破坏了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研究还认为,社会自发的学术研究和公民保护行动对东南亚国家垄断的林业管理方式产生影响,形成了专门针对森林治理和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NGO),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亚的林业政策改革,缓解了破坏性开发带来的问题。因此,中国在与“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和环境合作中,需要重视当地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积极参与亚太区域贸易合作,改善资源开发的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我国主要木材产品进出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材贸易是保障我国木材市场平稳运行,促进木材产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当前,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已成为影响我国木材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7、2008年有关数据为基础,分析比较了原木、锯材等资源型产品的进口波动,以及人造板、木制家具等加工产品的出口波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际木材贸易发展趋势;最后,基于我国木材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从进口贸易多元化、木材合法性认证、培育出口产品品牌、整合国内外市场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绿色市场与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环保时代的到来 ,绿色消费和绿色产业的兴起促进世界绿色市场的发展 ,并对我国外贸产生巨大影响。面对这种形势 ,我国应当积极发展绿色产业 ,推动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木材贸易是保障我国木材市场平稳运行,促进木材产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当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后危机时代,这对我国未来木材贸易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以2008年和2009年数据为基础,分析比较了原木、锯材等资源型产品的进口,以及人造板、木家具等加工产品的出口变化;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后危机时代国际木材贸易发展趋势;最后,基于我国木材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从出口市场多元化、国内市场开拓、木材产品合法性认证及培育出口产品自主品牌等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世界性的环保浪潮必然反映到国际贸易领域中,使中国外贸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面对国际环保,我国的基本对策应该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对环境和贸易问题的讨论和谈判,坚持体现“公平和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努力发展环保产业,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大力推广ISO14000,加强外资和引进项目的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5.
贸易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从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出发,提出由贸易升级指数、贸易稳定指数和贸易环保指数构成的贸易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再运用熵值法实证测算浙江省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结果表明浙江省2002-2004年实证研究结果符合该时期的实际情况,表明该指数和评价方法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及其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环境逐渐被作为一种新的贸易资源和贸易产业来认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也是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面,临的较难突破的贸易壁垒。但是,面对全球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我国也应该理性地思考和辩证地看待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和保护人类和动物生命健康的作用。我国应该加强对绿色贸易壁垒制度的研究,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环境竞争力,积极参与环境和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不断完善环境管理和绿色保障法律制度,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贸易的生态化。从人类发展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贸易与环境良性互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国际贸易应当是可持续贸易,即可持续发展的贸易,这就要求发展国际贸易必须兼顾环境保护.WTO已经越来越多地关注环境保护问题.CBD及其他有关公约也包含了贸易条款或者对贸易具有影响的条款.我国作为WTO成员和CBD等有关国际条约的缔约国,为履行有关条约义务,同时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在执法方面也作出了很多努力,但仍有待加强.我国应完善相关立法,有效地利用WTO规则应对可持续贸易与环境保护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