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而自主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要突破制度性障碍,切实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更要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打造高端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要着眼于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围绕全产业链条支持产业自主创新;要促进科技和金融更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金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中的促进作用;并着力培养和引进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2.
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而自主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突破制度性障碍,切实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2)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打造高端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3)着眼于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围绕全产业链条支持产业自主创新;(4)促进科技和金融更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金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中的促进作用;(5)着力培养和引进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关期,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是跨越经济发展关口的迫切要求。基于知识生产函数和市场需求、政府补贴及技术对企业创新的交互作用模型,从理论上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运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2016年数据,实证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外部驱动因素。结果显示:研发人员、研发资金投入和市场需求对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政府补贴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所以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应从增加企业研发资金投入、注重研发人才的培养引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选取2个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构建了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变换法和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测算,揭示了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河南省省情,提出了提升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吉林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既存在基础和机遇,又存在突出问题与挑战.区域内企业关联度不强,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人才缺乏以及有效产能未能转化等问题目前制约着吉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要突出规划引领、整合产业布局;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财政支持体系;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并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以光伏产业为例,从全球价值链、市场结构、国民经济贡献度与地区分布四个方面,刻画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与经济贡献度.分析表明:在全球能源匮乏的背景下,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抓住全球新—轮经济科技竞争的机遇,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为目标,挤入高附加值生产环节,从而实现快速发展.其中,产业政策的重心是加强顶层设计,同时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厦门海洋强市的战略选择。首先分析了厦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随后在对厦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发展路线进行剖析的过程中,挖掘出其产业链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厦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但产业链整体存在着集聚程度低、研发能力弱、金融支撑不足、市场开拓能力欠缺等问题。应加快建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长制”、完善涉海企业招商机制、构建海洋融资保障体系、优化海洋人才引进及培育机制并深化海洋开放合作,以促进厦门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辽宁省意义重大。论文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分析了创新驱动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当前制约创新驱动辽宁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与引导企业积极创新;设立支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产业基金;培养和引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创新人才;优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环境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政府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并确立后危机时代国家竞争优势而提出的产业发展策略,得到各地政府的积极响应,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诸多挑战,其中缺乏理论指导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对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成果的系统检索和分析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由我国首次正式提出的,大国崛起通常与其抓住了特定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密切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全球范围内因突破性技术创新催生的具备构成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成长期产业,遵循产业生命周期发展规律,适用模式包括科技创新与市场内需双轮驱动模式及集群发展模式等,关键成功因素主要包括政府支持、自主创新、集群发展、价值链延伸、市场培育、国际竞争、风险控制等七个方面,其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更多取决于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消费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服务性消费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以服务性消费为出发点,测算了2013—2021年806个战略性新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探析了服务性消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性消费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本土市场规模与技术创新在两者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端服务性消费、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作用更加明显,非国企全要素生产率受到的影响较其他企业更明显。因此,居民服务性消费规模的扩大能够有效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着严重“失调”,各地产业规划过度趋同、产业布局与科技资源不匹配、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能集中于产业链低端环节等。因此,应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建立系统有效的协调组织体系、构建网络式产学研战略联盟、合理制定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步骤、完善协同创新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经济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需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地需要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本文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中等收入陷阱"是我国由中等收入迈入高收入国家过程中必须要严肃对待的课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从经济角度助力我国成功规避这一阶段。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做到引进与创新相结合,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支撑;建立多元的投资体系,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壮大;重视区域合作,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性发展;打造产业链,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营水平;以规划为手段,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4.
构建区域自主创新绩效测评指标体系,运用DEA规模报酬可变(VRS)的BCC模型,对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绩效进行综合测评,从综合绩效、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方面将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绩效与武汉东湖、中关村、苏南三个示范区进行了对比,研究了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绩效的动态演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四个区域自主创新综合绩效、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2008-2013年间区域自主创新绩效排序为:中关村居首位,苏南、武汉东湖随后,长株潭最低。长株潭区域的纯技术效率在四个示范区中位居第二,规模效率则排名最后。提高长株潭区域自主创新绩效,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把握好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间的关系,立足促进原始创新设计产业发展策略;加强区域科技优势与产业进行积极对接,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努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向高端化迈进。  相似文献   

15.
江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江苏省出台了6大类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明确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物联网、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但目前江苏新兴产业技术水平整体不高,产业层次偏低,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的矛盾突出,存在着产业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从评价基准的重要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角度,本文分别运用自主技术基准、市场需求基准和产业关联基准,对江苏省既定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评估,得出结论:江苏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及新医药等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强,部分产品和技术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软件和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物联网等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内也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由此我们认为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不同发展时期应明确不同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然后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SWOT分析,并从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等四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对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基于政府视角,提出辽宁省的政府部门要引导企业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突出发展重点,强调要素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动态管理等建议。研究结果为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技术、人才、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源决定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大型国有企业和领军企业主导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经济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差异较小,欠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差异较大。这种背景下应警惕重复建设和产业资源的过度投入;要鼓励民营资本的发展,防止国有企业的垄断;要实行优势互补策略,注重产业的适时转移,形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错层、非均衡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其经济发展引擎的作用,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钻石模型对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特殊性以及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构建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将成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虽然近年来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但从当前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目标来看,金融支持仍显不足,金融约束较为明显。立足于湖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针对金融支持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支持推动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