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马尔库塞的批判社会理论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对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但他对于唯心主义的理解本身也存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他认为唯物主义哲学要使现实趋于本真化,从现实出发又对现实进行批判和改造,它为批判社会理论提供真正的基础。批判社会理论以批判开路,驻足于唯物论以超越社会现实作为自己的理想标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群体中,毛泽东对旧式教育的批判,是最激烈最彻底的。他以其切身体会,深感旧教育制度的危害。他对旧教育制度的批判不遗余力,他是一个旧教育制度的无情叛逆者,他对旧教育的批判,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切中了旧式教育的时弊,促进了传统教育的改良与革新。  相似文献   

3.
波斯曼作为来自东欧犹太移民的后裔,他一方面成功地建构了一种非宗教的公众形象,另一方面却又有着隐而不显、内里坚定的信仰。他的宗教经验和信仰与他的学术追求融为一体,贯穿于他学术研究的每一个阶段———从他的媒介批判、技术批判与文化批判中渗透出来,并为他的批判思想增加了感性魅力与灵性锋芒。包容而不狭隘,虔诚而不尊奉,波斯曼的宗教观由此而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4.
奥尔曼是美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基于内在关系哲学提出了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新方案。在批判理由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当代处境为奥尔曼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提供了现实依据。在批判方法上,奥尔曼重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内在关系的辩证法"并由此展开他对当代资本主义现实的规定、研究和叙述。在批判价值上,奥尔曼实现了方法与现实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的联结,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双重本质:批判的和革命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其作品中 ,强调偶然事件在人的命运中所起的作用。为此 ,一些批评家认为他的作品陷入了宿命论的迷误 ,削弱了他对现实批判的力度。其实 ,哈代的宿命观与他对现实的批判不是对立的 ,而是相辅相成的。导致《德伯家的苔丝》中主人公苔丝悲惨命运的偶然事件和社会习俗 ,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对“现代性”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最根本的现象是技术,技术是“现代性”的标识;而现代技术的哲学基础就是近现代主体哲学。因此,他对现代性的批判,首先体现为对现代技术的批判,其次是对近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批判。海德格尔开启了他特有的纯“存在论”本体论作为现代性及其技术批判的哲学基础,从而以一种全新的视域来看待“现代性”与现代技术。  相似文献   

7.
当代学术界对麦金太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和他的道德哲学,而较少关注他对现代政治合法性的批判。实际上麦金太尔的政治合法性思想植根于亚里士多德传统,在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关于现代国家道德层面上的政治合法性争论的背景下,麦金太尔探讨政治合法性问题时独树一帜,而他对现代政治所持的批判立场也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早期主要围绕着宗教、政治、意识形态展开了文化批判。对宗教的文化批判,他提出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反宗教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反宗教的意义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对政治的文化批判,他提出要对法哲学和国家哲学进行批判,要向德国制度开火,政治解放是人的解放必不可少的中介。对意识形态的文化批判,他提出要对"虚假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其错误根源在于强调"意识决定生活";其扬弃之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完成。这三方面内容既互相联系、又层次递进,对宗教的批判是前提,对政治的批判是深入,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是总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早期的文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组织秩序之维度展开他的理论思考与奂践批判;而舍勒从资本主义人心价值秩序之维着手他的理论反思和批判。两者的反思与批判殊途且异归,但都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病根,并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设想和蓝图。分析马克思和舍勒批判资本主义的不同维度,吸收各自的思想精华,对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开创的现代性,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秩序的构建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阿多诺是现代"新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代表,他撰写过专著<认识论的元批判>批判胡塞尔,这是现象学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这两个现代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的一次重要对话.文章以这本书为主,分析了阿多诺对胡塞尔的批判,揭示了这一批判的根据和缺陷.阿多诺对胡塞尔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他对胡塞尔的"科学"概念的枇评和他对"非同一性"和彻底否定的强调之中,他还对胡塞尔所使用的大量术语和方法进行了批判,如"被给予性"、"本质直观"、现象学的悬置与还原方法,等等.文章通过着重展示二者的主要分歧,从中提炼出这两个哲学流派的一些本质特征,揭示它们各自的一些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1.
方孝孺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以道事君、以道辅主,这种政治思想在与朱元璋的关系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朱元璋杀掉了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在位的三十多年间虽几次召见却不启用他,方孝孺并不仇怨朱元璋,相反却极力赞扬朱元璋。方孝孺对朱元璋的颂扬,是看到朱元璋所实行的政策中有符合其政治思想的内容。方孝孺对待朱元璋的态度,反映出明初士大夫政治文化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词史上,蜀中本是薄弱地带。漫漫二百年,仅清初先著、清中叶李调元稍有名而已。清末民初,蜀中词人群体异军突起,大放光彩。本文以朱德宝、赵熙、冯江、李穆宣、林思进、周岸登等为例进行个案剖析,意在凸显各词家特点的同时,展现这一时期巴蜀词坛的整体风貌。其中特别指出赵熙面对忧患时世,其所谓"不知而作"、"自鸣其秋"首先是不能已于言,其次在艺术宗法上也必然不束缚于某家某派,而是自求情性之适,从而蔚然为西川词宗。林思进感时伤乱,词集中的田园题材不仅多,且佳作琳琅,足为辛稼轩、陈迦陵、陆震、郑燮以来的"田园农事词史"生色。而周岸登氏虽不免晦涩好奇之病,其才也有难副心志处,然而笃力为词,敢拈大题目,风格也力求变化不拘囿,百年蜀中,其位置当居香宋词人之次席。他们构成了清末民初巴蜀词坛的主要创作阵容。  相似文献   

13.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着浓厚的孔孟情结.建国前他对孔孟之道极度推崇,建国后则随着专制集权的加强,个人独裁意识急剧膨胀,一度想动摇孔孟的精神领袖地位,终以失败收场,不得不做出适当的退让.这在朱元璋几十年政治生涯中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却促使他在治国理民的策略上反复权衡,一手抓经济开发,一手抓文化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  相似文献   

14.
海瑞是明代有名的清官,具有执法不阿的精神,也有仁民爱物的儒家理想。面对明中后期皇帝、官僚的腐败,他力主恢复洪武旧制,以明初的简朴来加以治疗。与此同时,他又顺应工商发展的时代潮流,重视物质利益,提高工商地位,推尊具有启蒙意义的王学,批评作为正统思想的朱子学。复旧与趋新在他思想中结合在一起,新思想使他走到了近代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朱弁是南宋初较重要的使金诗人,但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探讨朱弁使金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貌,并通过比较同时期南宋主流诗歌创作,揭示其使金诗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叶适在思想上欲集诸儒之大成而与朱熹、陆九渊鼎立,在散文创作上他也充分发挥其会通精神,兼收并蓄,荟萃前代古文大家之长而成为南宋文章的集大成者。在文章思想上,叶适力图破除道德、功利与艺术的隔阂;在文章体裁上,他无所轩桎,众体兼擅;在文章风格上,他既发扬了苏轼的纵横奔逸之气,又不乏欧阳修的悠然宛转之风,同时还与苏文之空疏、欧文之冗弱保持一定的距离。他所具有的强烈的批评精神,使其文章“脱化町畦,独运杼轴”,形成了“自家物色”。  相似文献   

17.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真正农民出身的封建帝王。反元斗争的实践,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使他深知:保国之道,藏富于民。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厚民生的富民政策,并取得了可喜成就。明初呈现出家给人足、国强民富的安定局面,为朱明王朝的长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上海大学的朱子彦先生在其《诸葛亮忠于蜀汉说再认识》一文中指出:诸葛亮秉政时,不仅大权独揽,且以“太上皇”自居,其竭尽全力北伐,其目的不是为了“兴复汉室”,而是冀图通过北伐来树立绝对权威,一旦条件成熟,“诸葛亮本人,抑或其子孙极有可能易代更祚,登上帝位。”本文认为朱文的这一观点建立在感性化的认识与判断上,缺乏事实依据,很有商榷之必要,故对朱文的基本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9.
朱权、朱有燉、王田、刘天民是明代较为重要的散曲家,但在一些著述中对他们的相关记述存有不同程度的差错。对此,在多方查考的基础上予以一一补正。  相似文献   

20.
朱子学在后世传衍中逐渐显出异化为记诵口耳之学的一面,元代吴澄传承晚宋以来勉斋学派的批判创新精神,对朱子思想加以修正,彰显了潜伏已久的朱陆合流之思潮。以《中庸》诠释为例,草庐批评《中庸章句》过于精详而流于分裂,对全书章句作出了新的划分,突出尊德性对道问学的优先性,重新诠释“本心”概念,显示出宋元时期朱子学者经典诠释的创新能力,表明元代“朱陆合流”实为朱子学内部自我更新调适所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