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老舍以中国传统文人强烈的社会历史使命感与爱国主义思想为中坚,兼容佛家的慈悲和基督教的博爱与救世精神,始终关注国民灵魂的拯救。尽管幼年老舍因为刘寿绵的施恩与佛教文化结缘较早,但他在宗教信仰上最终还是选择了基督教。曹禺虽然在形式和组织上并未皈依过任何一种宗教,但是曹禺戏剧作品浓厚的宗教氛围和宗教情愫鲜活地向人们昭示着曹禺与宗教的不解情缘。从家庭环境和氛围来说,曹禺具备同时接纳基督教和佛教的条件和可能,但是曹禺最终弃佛从耶,和老舍耶佛并尊的宗教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2.
老舍和曹禺独具特色的婚恋择偶标准既是他们女性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他们和女性真切交往的现实反映。理性使老舍没有在那场刻骨铭心、美好曼妙的初恋失败后走向沉沦,反而坚定务实地寻找适合于自己的人生伴侣并组建起幸福温暖的婚姻家庭。激情使曹禺大胆走出不满意的婚姻,勇敢寻找自己的真爱和归宿,三次婚姻并不代表曹禺朝三暮四、喜新厌旧,恰是他作为现代文明人,认真思考严肃对待男女两性婚恋的明证。老舍、曹禺无论是从理论抑或实践都给我们现代人在婚恋择偶方面做出了示范,从这一点来说,他们对现代中国的贡献也许不简单地限于文学范畴。  相似文献   

3.
就当下老舍和曹禺研究现状而言,诚如国内较早主张中国当代作家进行比较研究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的李继凯教授所说,其“‘作家专题’性质的研究开展已相当深入,但从二者‘比较研究”方面却还是空白,只有片段或资料性的文字昭示着二者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曹禺始终执拗地追寻生活表象后面蛰伏的人生困境,以强烈的生命体验和诗性描写,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和畅快淋漓的审美享受,在全方位的戏剧描写中,曹禺努力探求和张扬一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原力与人文精神,引发读者对人之命运的辽远思考,这或许是曹禺剧作最为迷人的地方。老舍的两次话剧创作高潮都是在革命狂欢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两次话剧创作高峰的共同之处是与政治和革命的紧密联姻。若没有革命激情的涌动,稳重理智的平民小说作家老舍可能不会从事话剧创作,面对革命狂欢,老舍以他的勤奋和才智,为中国剧坛贡献出数量极为丰富的话剧作品,凝结着他对革命的思考和话剧艺术的不懈探索。  相似文献   

5.
“以诗写剧”是最能体现曹禺话剧创作个性的特点之一,也是他区别同时代话剧作家的显著特色,就创作主体而言,曹禺多次宣称他以“诗”写“剧”。与曹禺诗化戏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舍在他的话剧创作中也融合了别种文学体裁的特长,但不是诗而是小说。老舍创造性地把小说与戏剧这两种最为显要的现代文学文体结合起来,创立了极具个性特色的“小说化戏剧”,使成熟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话剧在特殊的政治时代,没有完全跌入低谷,在文艺家们普遍迷失自我的红色岁月依旧为中国甚至世界戏剧观众奉献出独具个性风采的“小说化戏剧”精品。  相似文献   

6.
老舍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对其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英国讲学的经历又使得学界对其研究另辟蹊径,其讲学经历也已成为老舍研究的重要线索。本文将对国内外对老舍与英国之间关系方面的论文做简要综述,将以老舍与英国之间关系、作品个案分析、老舍思想研究、老舍写作风格研究以及对比老舍与他者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苏俄老舍研究虽不同步,取得的成就也有很大悬殊,发展过程却有很多相似之处,五六十年代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意识形态特点,80年代之后,逐渐摆脱意识形态影响而回归学术研究和审美批评,在研究方法上,都重视综合概括和宏观把握.中国与苏俄老舍研究的相同点与各自的社会历史语境密切相关,与中国在几十年的历史时期内学苏、崇苏的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吴立昌与沈从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昌与沈从文研究赵学勇沈从文为中国现代一流作家,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齐名。这个曾经被历史所遗忘甚而被作为“反动作家”所批判,浮沉半个多世纪的一代文学大师在中国现代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已由作家巨大的文学成就所奠定,这也是国内外众...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关于老舍幽默风格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可将其大致分为创作研究、形成发展研究、比较研究。创作研究立足老舍的幽默作品及理论创作,以及由此产生的多重价值;形成发展研究追溯老舍幽默的渊源及历史际遇,勾勒发展轨迹;比较研究探讨老舍的幽默同国内、国外作家幽默的异同,凸显老舍幽默的特质。这些成果有助于深入认识老舍独特的幽默艺术风格,同时,当下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还需新老学者们持续努力,推动该研究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曹禺戏剧的比较文学研究综述,一方面力图理出曹禺戏剧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趋势,以供研究和了解者参考;另一方面,以曹禺戏剧研究为对象,尝试使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进行归类,以有助于比较文学的方法和相关文学研究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1.
老舍四十年代赴美国期间的思想和生活状况,是到目前为止老舍研究领域中较少为人触及的地段。_一九四六年三月,老舍、曹禺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访问。十个月后,曹禺先期返国,而老舍则继续留美从事写作。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老舍回到解放后的新中国。其间三年零九个月,披露于世的思想材料和活动材料是如此匮乏,这给人们留下种种疑问,引起一连串猜测,也给这一段老舍思想和创作的研究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比较的角度考察老舍与同时代几位中国作家的关系.鲁迅深沉的忧患意识和韧性战斗精神对老舍的人格构成有潜在影响,并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步深化和强化.老舍作品继承和弘扬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主题,并在审美追求上趋于同一.老舍与文研会几位代表作家有着精神和情感的共鸣.茅盾和老舍的共同追求表现在:以不同的风姿丰富了20世纪都市文学的广阔天地,创造了堪称“中国现代史诗”的宏篇巨著.老舍与许地山的宗教意识有着某种契合,其作品与冰心的儿童文学精髓相接近.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一直把老舍定位为一位文化型的作家,这种定位并没有错。作为一位文化型的作家,老舍以小说的形态表达了他对20世纪中国人复杂文化处境的感受和思考,这些感受和思考由于不是采用清晰的理论语言,从而显得更加真实和丰富。但是,任何概括都意味着遮蔽。在中国现代小说家中,属老舍的小说较少政治化和理念化的通病,这是因为,老舍还是一位富有深度的人性探索者与发现者。对这一全新“老舍形象”的诠释必将有助于老舍立体图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对腐朽文化的批判与民族新文化的重构这一视角出发,分析巴金、老舍、曹禺作品中所反映的家族文化,指出这种批判与重构,实际就是我们民族的自我更新和自我调整,同时也是民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 一般研究老舍生平、思想和创作的文章,都很少评述老舍的抗战剧作,在已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中,更难找到论及这一方面的文字。这种状况,不独老舍研究如此;对当年在国统区致力于抗战文艺的其它作家,在研究上也大抵是这样。轰轰烈烈的八年抗战,是不少老一辈作家创作道路上的一段重要历程。重视这一时期他们在血与火的搏斗中的生活与创作,不光对研究他们的一生是必要的,对提高现代文学研究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也有所补益。从老舍创作道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一历史现象十分引人瞩目,这便是许多知名作家都曾热衷于借文学之光对国民劣根性之一的奴才思想与性格作透彻的烛照并给以锋利的针砭和深邃的批判。成绩斐然的作家,文学史上排列着一长串的名字:鲁迅、叶绍钧、老舍、张天翼……但令人遗憾的是话剧领域内卓有成就的曹禺却长期为文学史家们所忽视,他所精心塑造的鲁贵、王福升、李石清、张乔治等现代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力求把老舍的戏剧创作和小说创作“打通”了来研究,找出老舍戏剧与其小说在现实主义、幽默、京味、史诗性等美学层面上的联系和沟通,从跨文体创作角度更加深入地把握和理解老舍戏剧的风格特点,同时也利于全面地了解老舍整个创作的流变。  相似文献   

18.
老舍的创作面及作品数量,老舍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矛盾的集中表现;生活创作经历、与其他类型作家的比较、老舍创造的人物形象;老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独特性的进一步挖掘等三个大部分的综合,彰显了老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教育与文学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因果合一的奇观,很少有一个作家没有当过教师或从事过教育工作,更多的则一身而二任,一边教书一边创作。这里,我们可以开出一串长长的名单:鲁迅、茅盾、胡适、郭沫若、叶圣陶、郁达夫、曹禺、沈从文、丁西林、徐志摩、冯沅君、何其芳……老舍自然也是这长长名单中的一员。但与众不同的是:他在这个行列中不仅教龄长,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人学者刘绍铭先生对比较文学研究有素,近年来从事曹禺剧作的研究,用英文写成《曹禺论》、《曹禺所受的西方文学的影响》等专门论著。在海外影响颇为广泛。还写有《小说与戏剧》一书,共分两辑。按《曹禺论》(中文版)系一九七○年香港文艺书屋出版,和《小说与戏剧》第二辑论述曹禺剧作的中文稿单行本内容及出版单位全同,实为一书。此次汇编时,即将《曹禺论》连同所论台湾小说诸文合辑一书,另题新名,于一九七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