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详细分析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本思路 ,认为其历史哲学既是西方哲学传统的传承 ,又是黑格尔“绝对精神”的表现。因而将历史提高到世界历史的高度 ,将其看作为其自身矛盾运动发展的过程 ,这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伟大之处。然而 ,将世界历史的基础奠基于“理性精神”之上 ,便会产生将人的主体和主体性相混淆等一系列的理论困难 ,从而为现存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性提供了说明。对此 ,马克思从历史哲学的基础上批判了黑格尔 ,提出了劳动实践是世界历史的基础这一崭新的历史哲学。这样的历史哲学是从人的现实存在状态上考虑和研究世界历史的命运 ,因而它不仅在理论上批判了先前的历史哲学 ,而且还对现存的社会进行了批判 ,充分显示其革命性。所以 ,我们对于“世界历史”的理论研究决不应该停留在对于当今社会的描述和概括层面 ,而应该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意义上去理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分析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状况时提出,这样的国家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其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这一思想对于今天全球化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其理论价值集中表现在使世界历史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境界,并开拓了观察社会历史的新视野;其实践价值集中表现在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对“世界历史”的思考中洞察到全球化的存在 ,并富有远见地把全球化的源始含义与其派生意味区分开来。通过透析科学技术和资本历史作用的两重性 ,马克思肯定了源始含义全球化即经济全球化存在的历史正当性 ,指明全球化的派生意味即资产阶级政治和文化全球化的不合理性。在对文化全球化的追究中 ,马克思批判其以理性形而上学为哲学基础而制造着人的无家可归 ,由此展露其存在的非法性和欺骗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不仅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唯物史观研究的重要方法。唯物史观的最初创立就是借助"世界历史"的研究而形成的,离开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其唯物史观。今天我们要深化和发展唯物史观,同样必须关注"世界历史"的研究。"世界历史"的研究范式对于推进唯物史观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是通过问题的提出、思维方式的调整和转换、原有理论研究的深化、新研究课题的发现和确立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要对社会发展中的现象和问题作出深入的理解、深化社会历史认识,就应当充分挖掘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马克思曾经对全球化的发生和发展以“世界历史”的理论形态作了概括和分析。掌握马克思关于全球化或者说“世界历史”思想,尤其是其中包含的基本方法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全球化,把握社会历史,合理引导社会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世界历史思想,并在此后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人类学笔记》等著作中作了进一步阐述,形成了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与构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或者说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重温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会使我们认清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树立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心。同时,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将有力推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促进历史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7.
作为20世纪社会发展重大特征的全球化,已成为21世纪时代发展的历史前提.面对全球化,马克思主义必须给予理论上的关注与回答.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最早提出了全球化的理论预设--"世界历史"思想.他在批判、继承黑格尔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随着生产力、交往和分工的发展,各民族的"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世界的历史";各民族融入世界历史的道路是不一样的;并从交往角度研究世界历史问题,确立了一种崭新的历史观,这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各国发展道路,制定新的社会发展蓝图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最重要特征.马克思尽管没有使用过全球化这一概念,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已经包含了对全球化的前瞻性认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称之为的"全球化理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科学体系.坚持与时俱进、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我们认识和把握全球化,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球正义这一主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而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为一种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理论,为研究全球正义提供了有益的指导。这主要体现为:在认知维度,马克思的全球正义观以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作为认知起点;在实践维度,马克思的全球正义观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批判;在价值维度,马克思的全球正义观以人类共同价值作为实现全球正义的价值基础;在目标维度,马克思的全球正义观以实现自由人联合体作为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对于研究全球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是使世界历史的研究达到一种新境界 ,这就是要注意从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来研究世界历史 ,注意世界历史的制度分析和整体性的把握 ;二是为观察社会历史开拓了新视野 ,这就是要求在考察社会历史问题时 ,不能仅仅从一国的视野来考虑 ,必须同时具有“世界历史”的眼光 ;三是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这就是要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自觉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潮流 ,以此来审视和进行我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告诉我们: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个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进程,其物质基础是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发展.它是资本主义的首创,这种首创性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却又是一个人类文明取得巨大进步的过程,其发展方向是共产主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我们认识全球化的一把钥匙.在理论上我们要认识到全球化具有客观和主观二重性,在实践上要牢牢把握参与全球化的主动权,要努力倡导建立新的、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鉴于全球化的历史和逻辑终点必然是共产主义,我们赞成全球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蕴含着马克思对前人的超越和继承,也是唯物、能动、辩证地说明历史和改造世界的唯一根据.现实的人体现了人类历史的三大自然前提转变为三大历史前提的内在机制,即原始自然转变为人化自然,原始人转变为社会实践中的人,原始人群共同体转变为人类社会,因而不仅为马克思历史哲学正确理解历史过程的主体与主体性确立了逻辑前提,而且也为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整体结构奠定了基础和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人类历史的走向,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理论 作出总结与反思.澄清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关系,对"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的关系 作出了剖析,并且阐明了这一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坚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成熟。从《共产党宣言》中所阐释的世界历史理论为起点,探寻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资本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人们理解全球化和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中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走向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不断凸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6.
哲学史是以哲学思想史的方式体现的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实践的阐释对哲学发展至关重要。回顾西方哲学史,对实践的认识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从自然哲学中人的不在场到道德实践的转折;中期,从神学中人的实践活动的遮蔽到近代哲学中认识论范式对于实践的统治;现代,马克思对实践范畴科学而完整的揭示。由此,可以看到马克思对实践的阐释对实践范畴的发展具有归结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传统学术的视阈入手,可以发现中国历史上对“历史”有一种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其中史义即是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史义与西方历史哲学存在着一些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深入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生存境遇和充分考察生产力高度发展与世界性交往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整个世界必将实现由民族史向世界历史革命性过渡的世界历史观;党的领导集体在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同中国革命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对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实践诠释,从而形成了中国化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指导中国革命、改革开放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不是“多线论”,而是世界史观图景中的唯物史观与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世界史观的辩证统一。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的顺序性思想,应该从时代精神的高度、人类历史的长度和世界历史的广度予以理解。我们也可以用马克思“跨越论”来解释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