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工作需求-资源模型和Maslach等人的工作倦怠测量方法为理论基础,探索一线服务员工工作倦怠的原因和结果.研究表明:婚姻状况是工作倦怠的有效预测指标;工作需求因素中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工作-家庭界面的冲突和工作资源因素中的组织公平感都对工作倦怠产生显著影响,是预测力较强的前因变量;特别地,工作-家庭界面的冲突要比普通的角色冲突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在结果变量方面,工作倦怠又成为情感承诺和离职意愿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倦怠的关系,采用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和教师工作倦怠问卷,对253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主要发现:(1)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水平较高,工作倦怠水平较低;(2)工作满意度:性别、学历差异不显著;已婚显著高于未婚;私立幼儿园的外部满意度显著高于公立;教龄4-6年和10年以上的幼儿教师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教龄1-3年的幼儿教师;工作倦怠:园所性质不显著;男性的工作倦怠总分和疏离维度显著高于女性;未婚的工作倦怠总分和无效感维度显著高于已婚;学历本科、大专的无效感和工作倦怠总分显著高于学历中专或高中;教龄10年以上的无效感显著低于教龄1-3年;(3)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工作满意度对工作倦怠有显著负向预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5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对IT业员工的心理资本、工作倦怠和工作绩效这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IT员工中,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存在负相关关系,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工作倦怠与工作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IT企业应重视工作倦怠现象,加强员工的心理资本建设,缓解其工作倦怠现象,提高其工作绩效,从而提升组织的竞争优势。对IT业员工的管理,还要注意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心理资本、工作倦怠和工作绩效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从工作倦怠的视角探索中国情境下新生代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问题对于完善新生代员工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工作倦怠作为工作生活质量前因变量和情绪劳动策略的结果变量,探讨新生代员工情绪劳动策略、工作倦怠和工作生活质量三者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并用优势分析检验了工作倦怠3个维度对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对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新生代员工表层扮演对工作生活质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深层扮演对工作生活质量具有正向影响;(2)工作倦怠各维度在情绪劳动策略与工作生活质量关系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3)职业效能感对新生代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贡献最大,为50.26%,其次是玩世不恭达到30.1%,最后是情绪衰竭为19.6%。  相似文献   

5.
工作倦怠是员工由于长期从事特定工作而感到身心俱疲,以致于面对工作时感到焦虑、烦恼,想逃避工作、不愿工作的心理状态。工作倦怠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组织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不利。文章对员工的工作倦怠的本质、表现和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员工工作倦怠的预防的方法和干预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1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部门380对直接上司和下属的配对问卷为样本,采用条件过程建模构造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1)服务型领导对员工自我管理绩效有显著正影响;(2)工作倦怠在服务型领导与员工自我管理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领导政治技能则调节了服务型领导与员工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当领导政治技能较高时,服务型领导能显著降低员工工作倦怠感;而当领导政治技能较低时,服务型领导对员工工作倦怠感的负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薪酬问题是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据调查,接近70%的调查者对自己的薪酬感到不满意,其中19%的调查者对所获得的薪酬非常不满。依据公平理论,当员工对所获得的薪酬感到不满时,必然会通过其他形式或方法来表达这种负面情绪,进而会使工作受到影响。通过选取员工抱怨和工作倦怠两类负面心态,研究薪酬不满意感对员工抱怨和工作倦怠的影响,结果表明:薪酬不满意感对员工抱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薪酬不满意感对工作倦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抱怨在薪酬不满意感和工作倦怠两者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企业应不断改善薪酬管理,防范员工产生抱怨情绪和工作倦怠等负面心态。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编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WFC)问卷考察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现状.研究发现:WIF显著高于FIW,报告WIF严重的人数的百分比远高于FIW严重的百分比.工作-家庭冲突存在显著的性别、年龄差异;在学校因素中,学校类型、是否是班主任、周工作时间和工作规律性与WFC显著相关.在家庭因素中,是否与父母、孩子同住,是否有人帮做家务与WFC显著相关.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学校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322名IT员工的问卷调查,考察IT员工工作需求一资源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作需求过高和工作资源匮乏都会导致IT员工的工作倦怠;IT员工的情绪衰竭和职业效能是工作需求和工作资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作需求过高时,工作资源对情绪衰竭的缓冲作用受到抑制;工作需求通过工作资源对职业效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虚拟企业的特点出发,结合基于角色的工作家庭冲突类型理论,分析引起其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的因素及表现,将虚拟企业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特点和资源保存理论相结合,分析虚拟企业员工工作家庭的作用机理,并从虚拟企业自身和个人角度提出平衡虚拟企业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服装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状况和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服装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压力程度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工作倦怠总体状况不太严重。通过对比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关系,发现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的不同维度都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工作压力维度对工作倦怠影响程度不同。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应该重视工作压力管理,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防止工作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而直接降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章根据资源保存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旨在揭示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对1199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的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在这一影响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组织认同负向调节工作—家庭冲突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并且同时负向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工作—家庭冲突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饭店员工的工作倦怠能够很好的用Maslach-GS的三个维度表示;饭店员工的工作倦怠主要体现在衰竭维度,而其无效能感和疏离感不强;不同人口学特征的饭店员工在工作倦怠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属于中等水平。2.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3个维度存在婚姻状况、兼职状况、学校类型、学历和教龄差异。3.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社会支持程度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角色冲突为研究视角,分析了辅导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角色过载、角色间,中突和角色内冲突,论述了角色冲突和去个性化、情感衰竭以及低成就感的关系,得出角色;中突直接导致辅导员的工作作懈怠这一观点。提出缩小辅导员工作职责、专任教师定位、弹性工作制和同工、同酬、同编制四个方面的解决思路,为全面破解辅导员的职业懈怠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阈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工作压力及其应对方式、归因方式、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角色冲突等社会心理因素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的结果。应对教师职业倦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积极而广泛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国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组织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中国职业倦怠量表(CMBI)?分配和程序公平量表?角色冲突分量表和角色混淆分量表?工作要求和决策自主量表对国内1 098名住院医生进行调查?结果:住院医师轻度以上倦怠达到76.7%;工作负荷?角色冲突和组织公平对住院医师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角色冲突和角色混淆对人格解体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程序公平?工作控制和工作负荷对成就感降低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国内住院医师职业倦怠情况严重,并具有特异性的组织相关影响因素,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法考察441名河南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结果显示:农村中学教师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负荷,其次是考试压力和学生因素.农村中学教师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在情绪衰竭维度,教龄在6 ~10年的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水平显著高于教龄在20年以上和1~5年的教师.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显著正相关,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e link between employment and fertility is often only examined by focussing on women's labour market status or the impact of part- versus full-time employment. This study introduces a new explanation by extending research to examine how women's subjective perceptions of control or autonomy over work, job strain and work-family conflict influence fertility intentions. National-level measures of childcare enrolment under the age of three and the occurrence of part-time work are also included to examine their relation to fertility intentions and their interplay with perceptions of work. Using data from 23 countries from the 2004/5 European Social Survey (ESS), multileve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of fertility intentions are estimated separately for women without children and women with one child. Women with higher levels of work control a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intend to have a second child. Higher levels of job strain (time pressure) significantly lower fertility intentions for mothers in contexts where childcare availability is low. The prevalence of part-time work amongst the female work force significantly predicts the intention to become a mother but has different effects for women who work part-time themselves compared with full-time employees.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352名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考察幼儿教师心理授权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并探讨幼儿教师心理授权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结果表明: (1) 幼儿教师心理授权和职业倦怠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 (2) 幼儿教师心理授权在学历、职务、职称与幼儿园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 (3)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在年龄、职称、职务与幼儿园类型上同样存在显著差异; (4)幼儿教师心理授权各因素与其职业倦怠各因素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 回归分析表明,幼儿教师心理授权对其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