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智者们关于法的physis-nomos、法律的dike、法律的arete、法律概念及其分类等问题的分析 ,都是试图阐述法律的本源、法律伦理价值、法与道德、法律定义等法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他们的这些理论论证 ,对法理学学科具有开创性意义 ,因而成为法理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法的核心内容,也是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以法理学视角审视了新的民事证据规则在法律渊源、法律移植、法律价值三个层面的利与弊,并做出法理学的客观评价,拓宽了对证据制度研究的角度,深化了民事司法改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法理学的法律关系理论出发,对刑事侦查法律关系进行探讨,明确了刑事侦查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以及内容。明确刑事侦查法律关系有助于完善侦查学的基本理论和构建科学的侦查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法哲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评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哲学范式和法理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是认识主体对法现象理性思考后形成两种基本理论型态 ;本文在总结法哲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内容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其理论特点 ,评析其在理论法学上的意义 ;认为法律关系理论的完善方向是法哲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与法理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的高度整合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道德思想可解读为一种温和的美德伦理学,既强调行为准则礼,又将个人品质作为 道德评价的根本标准。儒家美德法理学是受儒家道德思想启发而发展出来的当代法律理论,以礼、正名、 义和仁四个儒家根本理念为基础。在规范理论方面,儒家美德法理学将和谐(社会层面的协调性和谐与 个人层面的自治性和谐)看做是法律的重要价值之一。法律应当提供一个制度性框架以促进公民美德的 发展。在实在理论方面,儒家美德法理学从功能论的角度解释了法律如何指引公民的行为,并对评价性 概念的适用和法律指引人们行为的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以此为前提,儒家美德法理学要求法律中 的评价性概念和法律的内容能够被具有“义”美德的公民所内化,以令法治得以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6.
对模糊性的不同认识,导致相异的法律推理理论。从西方法理学家哈特、考夫曼和德沃金时法律语言的模糊性的不同论述中,探询了他们解决法理学中的模糊性问题的进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法律应运而生。从法理学的角度对网络法律进行审视,研究其基本理念和原则,探求网络法律法理学研究的趋势,对更好地构建网络法律体系至关重要。以“网络人”为出发点,通过法哲学和法社会学的分析,得出网络法律的基本理念为秩序维护、权利保护和自由共享。网络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促进网络发展原则、利益均衡原则、可行性(技术性)原则以及全球化原则。  相似文献   

8.
法律方法论已经成为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年度法学界对法律方法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法律方法论的学科意识明显增强.无论是法理学、部门法学还是法律史学领域对此都做了一定的研究.尤其是,跨法律部门的法律方法研究也构成本年度一大特色.总体上看,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从研究的范围、层次和深度均有所推进.但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尚存在若干局限性,其发展依然面临一些重要理论与实践难题,总结并克服这些不足与难题有助于推进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和德沃金是西方法理学领域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虽然他们处于不同的法律体系之下,也不是同一时代的法理学家,但是他们的法理学思想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他们的法理学理论在自然法方面是很相似的;同时,他们的法理学理论也都体现了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观点.因此,本文认为,德沃金与黑格尔的法理学理论在定位上是介乎于自然法理论和实证主义理论之间的一种法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现代法律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使得法律价值的冲突及其解决的途径这一法学界、尤其是法理学界的重要论题再次成为司法实践及法学理论研究关注的重点。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角度分析了法律价值冲突解决的一种重要方法——法律价值衡量法,希望能通过这一尝试找到一种能帮助人们完成法律价值选择的法律方法。  相似文献   

11.
“法的渊源”作为法理学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却一直在“盲人摸象”的定位困局中挣扎。从这一概念的历史发展来看,它的模糊性由来已久,并直接影响了中国学术界的概念定位。在当今中国,立法中心主义与司法中心主义之争的“法的渊源”定位,浓缩了大多数概念中存在的分歧。但这些分歧中也有对基本问题的共识。在法理学领域,法理学学科的综合性和基础性、法的渊源自身的多维性、单一视角下形成的共识都为综合视角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可以说,法的渊源是法律人作出法律决定时所依据的权威性理由。  相似文献   

12.
观察法学研究史,我们会发现法律类型研究受到一些伟大的法理学者/法社会学者的青睐,他们通过对社会形态与法律样态的关联性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法律类型学说。法律类型与社会形态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从而也与时代的进展具有一定的外在关联。研究法律类型学说,对于认识中国社会历史上、现实中的法律,提出与中国社会历史、现实的真实情景相契合的法律类型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法制观念教育、法律教育、法学教育、法制教育和普法教育的辨析,提出了大学生法制观念教育的涵义。并对法制观念教育相关的概念以及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出法理学的功能包括4个方面:确立法的本质、宗旨和价值取向;梳理法的发展脉络、演进规律和发展趋势;阐述法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间规范)关系;阐述法律运行各环节的基本原则。只有这些明确的核心功能,才能避免把与法理学关联不大的杂乱知识塞入法理学,才能保持法理学对各种法律现象的解释力,以及对部门法学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5.
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新形势下法学教育必须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加速法学教育的发展 ;打破法学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单一思维 ;实行多层次办学 ,人才培养多元化 ;注重法学思维的训练 ,培养具有法的精神的人才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改变“工具主义”的教育模式等。为此 ,必须从实际出发 ,构建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把法学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植根于中国实际。  相似文献   

16.
自然法学、分析法学以及社会法学在本体论上的基本立场,决定了其对法律概念进行解释的不同路径。但我们发现,在逻辑操作上,前两者实际上都在最后陷入不可知论,而后者则使法律的确定性荡然无存。因而,采取何种策略解释法律概念,并使其承载法律价值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将逼迫我们在法律本体论上进行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法学根植于法律实践中,它虽然不构建一种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但却具备明确的理论指向和思想旨趣。中国传统法学的理性基础不是科学理性,而是实践理性,因此传统法学不追求客观性的标准答案,而是探求解决问题的合理性路径。这种特质决定了传统法学的实践风格,这种实践面向包含了善的目的性追求与法律实践智慧。中国传统法学乃是当代中国实践法治观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生成的思想文化前提。法治是一种行动,通过行动塑造法治,是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8.
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对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要求高等法学教育进行改革,现代高等法学教育的目标是以法律职业为导向,培养司法制度所需求的应用型、研究型法律人才。传统高等法学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以及教学环节都需要进行改革。只有当法学教育能够为法律职业者提供更为现实、实用、讲究实务技术的现代法律知识与技能时,才能产生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执业人,只有经过现代法学教育体制熏陶的法律人,才能在中国的司法和社会各业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罗马法学家是最早的世俗职业法学家集团,他们第一次将法学与政治学、伦理学、哲学相分离,对法的概念、起源、分类、结构等进行了系统阐述,从而开启了人类对法学独立研究的历程。罗马法学家在法学领域务实的思想创造,为人类法学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法律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20.
李达的法理学体系以中国近代正统法理学教科书体系为叙述模式,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对法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范围进行了重新解读;科学阐释法理学的法律与国家的关系、法律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法律的属性等基本内容,试图构建与以往各派法理学有很大不同的适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体系。李达在中国近代法学学术竞争的语境下,既保存原来的法律话语体系以利于法学范畴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又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法学研究范式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也是适合中国实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