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活动,作为西方殖民者对华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辅助手段,在加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又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具有两重性。客观上,对介绍西方近代文明,促进中国封建社会机体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从这一方面来说,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又是传播西方科学文化,酝酿和促进近代中国新闻、出版、教育等项事业以及资产阶级先进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具有推动中国近代化运动和促进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不自觉的工具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海外著名中国史研究学者狄德满的遗稿.文章对西方学者的"圣徒传式"基督教史叙事及人类学研究者把传教士视为"敌人"的全然否定的方法颇有批评.同时对上个世纪晚些时候兴起的西方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中的"东方主义"及"后殖民主义理论"等进行了质询,强调了要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研究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原因,同时也研究西方传教士为何背井离乡到有时会有危险的中国来传教.他认为对这些人类命运的共同经历理应值得作更缜密和更严肃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西方自然科学书籍翻译成汉语始于16世纪的耶稣会士,但他们的影响到19世纪衰落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重新激起了中国人对西方军事技术以及作为其基础的自然科学的兴趣.清政府机构于19世纪60年代末开始系统地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同时,西方传教士也在做着他们自己的翻译工作.科学翻译当时产生的直接影响比较小,但它对下个世纪学术界、政治界的风云变幻却起到了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教义,作为中西接触先锋的同时,不仅在华传播西学,实践西学东渐,而且向西方介绍中国和中学,在中国和西方都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晚明基督教在华传教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晚期,基督教进入中国.基督教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其策略是不断变化的,最早传教士采取的是与佛教认同的策略,后来他们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于是改变策略,开始向儒家靠拢,并批判佛教.同时,传教士还以西方的科学知识为工具传播基督教教义,使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有了一定的进展,他们在中国建立了几个传教的基地,并发展了一些信徒.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中国东北的营口开港,西方列强势力的侵入,基督教传教士也纷至沓来,传教布道,创办学校。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基督教会在中国东北创办了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女学到大学等体制完备、制度健全的不同类别的学校。其目的在于传播宗教,以"基督征服中国"。同时教会学校对中国东北教育事业的发展,客观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学传教与学术辅教,是基督教在近代社会进步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新的传教布道方式。这不仅已是欧美各国基督教所努力发展的途径,而且也是传教士在近代中国所积极推行的方法。十九世纪在基督教史上被赞为“伟太世纪”和“新教世纪”;而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它又被誉为“科学世纪”。正是这个宗教与科学均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时代,给近代入华传教士(主要是新教)提供了文化思想土壤与社会活动背景,使其在西学东渐文化传播过程中独占鳖头,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起到刺激与推动的重要历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代中国的大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大量西方传教士涌入中国,他们在传播"基督教精神"的同时,还将西方近代的民主平等思想,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等近代思想文化带到了中国。进入中国的传教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影响着中国,从而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结构,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明末西方逻辑的输入是中西文化第一次碰撞的产物.西方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过程中也把西方的逻辑学介绍到中国.对于传教士来说,译介西方逻辑是为传播宗教服务的.而具有科学思想的中国士大夫显然有别于传教士,如果说徐光启翻译西方的演绎逻辑是翻译西方科学的副产品的话,那么李之藻翻译<名理探>则是为了矫正明末空疏的学风.  相似文献   

10.
明清之际约两百年间,以耶稣会士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进行了较为广泛的传教活动。他们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也开始将西方文化传进中国。从当代传播学理论出发来审察这一时期的宗教和文化传播,可以看出,传教士和中国士大夫实际上是互为编码者和互为解码者。总体上看,这一时期中西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互动的,是基本上符合异质文化交流规律的,并对当今的跨文化交流有一定启迪意义,且不失为异质文化传播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精神支柱。它传入中国数百年来,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基督教传入中国的途径以及基督教专有名词的汉译方法及其运用,论证了基督教对中国文化和语言所产生的历史和现时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传教活动的意义不限于宗教之畛域,它在科学、文化、艺术、哲学等人文知识领域在中欧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教士通过对儒家思想中的本体论、天人关系论、道德论、实践论及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方面所作的符合基督教教义的新解释,成为西方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主要资料,同时经过他们之手传入西方的儒家思想在西方产生一定的影响。传教士的这些活动即有文化史的意义,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家具文化历史悠久,西渐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传说""引进""吸收、融洽"三个阶段;向西方传播的途径主要是战争与商贸、宗教与传教士、器物与建筑、借鉴与融洽。西方学者对中国家具文化进行的一些研究,促进了中西方家具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颜军 《21世纪》2001,(12):40-41
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中西文化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交流。在这次交流中,传教士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他们不但将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介绍到中国,同时也把中国古老的文明传播到西方,对促进中西方了解沟通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越洋而来的传教士 世界新航线开辟以后,为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基督教,从十六世纪中叶起,罗马教廷开始向中国派出传教士。来华的传教士虽然国籍各异,有葡萄牙、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德国、西班牙、波兰、瑞士等国,但是他们的目标却是一致而明确的,那就是“做耶稣的勇兵,替他上阵作战,来征讨这…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西方在华传教史上,传教士往往充当了帝国主义侵华帮凶的角色.但也有一些传教士热心沟通中西文化,为传播近代科学尽力,卫礼贤便是这样一位较为特殊的传教士.他是传教士、是教育家、是汉学家,人称"伟大的德意志中国人",是值得肯定的中国人民的朋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传入中国的西方数学作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明朝末年,利玛窦传入的西方数学知识为代表的西方初等数学,在使中国数学面貌改变的同时,对我国科学发展起到的相当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侵入,中国东北营口开港,基督新教传教士为了传播基督教,在吉林创办了许多教会学校,对吉林地区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曾经在西方产生重大的影响,而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日趋广泛,中国也同样面临着来自西方的文化帝国主义威胁。在当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其发达的传媒体系和文化产业对中国进行了多方面的文化入侵,这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是文化帝国主义的传播并非像“魔弹”那样能够对受众一击即中,它的效果也是有限的。本文通过对文化帝国主义相关理论的梳理,结合传播学理论和社会实际分析了文化帝国主义主义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代甘南地区的基督教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南地区是连接内地与西藏的交通要道,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基督教也曾到这里传教.本文以分析地方志的文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勾勒出西方传教士这段鲜为人知的传教历史.分析了西方传教士来甘南地区传教的原因,从传教过程、传教方式和传教效果三方面介绍了近代甘南地区的基督教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20.
聂乐信是丹麦路德会在近代中国东北开展传教活动的早期传教士之一,在传播宗教的过程中,她行医诊疗、开办学校、扶助孤幼、爱国护教,在把基督教传入东北的同时,也把西方的一些科学文化知识传入当地,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