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我国粮食供求形势一直处于波动性紧平衡状态。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粮食安全不容乐观。本文在对我国粮食供求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约束增强,粮食供求区域性和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进口来源国集中以及贫困人口购买力低等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进而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供求平衡,改善国际粮食贸易环境和保障特殊群体的粮食安全四个方面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整个安全体系的基础,保护耕地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针对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研究员为代表的部分学者提出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通过深入分析认为,从粮食需求量及基于耕地资源的粮食生产前景分析,在粮食自给率维持在95%的情况下,我国2020年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约为1.20亿hm2(约18.0亿亩),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全国粮食基本自给的"红线",难以逾越;从国际粮食贸易市场看,最多只能满足中国粮食需求总量的5%~10%;从政治和整个国家安全角度看,也不可能依靠外国人来养活中国人.因此,茅于轼先生的"中国不存在粮食危机论"和"保护耕地错误论"是非常让人费解的,它将危及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以及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未来中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粮食自给率95%的难度巨大,但只能迎难而上,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3.
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农业"走出去"作为增加粮食供给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保障粮食安全。通过分析目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国际和国内因素,在实地调研我国海外粮食开发重点企业的基础上,挖掘了农业"走出去"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据此本文提出在党中央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借鉴发达国家海外开发的成功经验,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细微支持的功能,降低"走出去"企业的风险,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好的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6,(6):106-111
新常态下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有序发展。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河南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勇挑重担,实现了粮食产量"十二连增",为保障国计民生、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河南作为粮食核心区战略实施对象,具体实施已时间过半,成果丰硕,但暴露出的粮食产业土地资源约束趋紧、农业人力资源存量和质量矛盾突出等瓶颈问题令人担忧。实现科技兴农,发展粮食生产根本上要依靠人力资源,做好农业人力资源教育与培训成为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的有效选择。建议在粮食核心区实施三大工程,即推进基础素质提升工程,改善粮食核心区基础教育;推进农业人才培育工程,抓好职业农民培养与培训;推进经营人才培养工程,搞活粮食核心区农业经济。从而促进河南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供求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地处中原,农业生产条件好,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产量高,对国家贡献大。河南省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供求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负有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人口不断增长、耕地被大量占用,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粮食供给紧缺已经成为新世纪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大挑战。本文主要从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农业FDI的发展状况、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效应,并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行新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可能带来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对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性措施的不同情景方案对粮食安全影响进行情景模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未来气温上升导致的粮食单产下降将对中国今后的粮食生产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除东北地区外,其他五个地区的粮食产量都将下降,从而对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形势构成重大威胁。部分省区发生的季节性干旱对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区的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区域性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未来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大力推广双季稻,可以充分利用气温上升带来积温增加的好处,使这些地区的水稻产量明显增加;引种和技术进步对全国粮食产量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而多种适应性措施多管齐下对全国粮食产量的提高程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生态农业——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对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概况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农业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粮食增产、食品安全、提高农业功能和促进农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指出生态农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的概念应进行适当修正与完善。中央与地方、主产区与主销区、粮农与其他农民之间都应进行粮食安全的分工与合作。在粮食禁运问题上,粮食武器是存在的;全面的粮食禁运是极端的;中国有遭受国际粮食禁运的风险。我国应培植与保护生产能力,控制粮食产量,推进粮食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和集中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补贴的力度,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产量总体上呈现连年增产的趋势,进入21世纪的十多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飞猛进,2004~2012年实现“九连增”,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但粮食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饲料粮、工业用粮增长迅速,粮食生产结构矛盾突出,供求结构不对称,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资源性约束作用凸显,受气候影响较大,产量仍有可能发生较大波动,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建议采取更严格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保障耕地生态安全,完善现有补贴政策,采取更灵活的补贴方式,加强对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农业机械应用等方面的补贴投入,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高效利用粮食资源,调整、优化粮食生产及相关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农业生产规模效益,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选取耕地保护政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政策、财政支持政策、农业税费改革政策、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以及农业生产科技政策等六个政策,分析了粮食生产政策作用于粮食生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十连增,但粮食净进口量也在2004年起逐年大幅增加,进口依存度已超过10%,且进口粮食的来源国集中度高,使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凸显。在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粮食供给的路径依赖及影响粮食供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  相似文献   

13.
生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它与国家农业安全及"三农"建设息息相关。通过阐述生态安全、农业安全及"三农"建设的内涵,在总结生态安全与农业安全及"三农"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有关中国生态安全与农业安全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指出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主要挑战,最后论述我国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 ,农业生产已经从单一的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数量并举 ,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与效益为目标的新阶段。基于我国即将加入WTO以及人们对无公害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打破农业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 ,保障生态和食品安全 ,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公共治理理论: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目前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都有可能在治理食品安全时失败,而食品安全治理是一个政府、市场、社会通过某种“制度安排”对食品安全实施“共同治理”,从而保证消费者获得他们期望的安全食品的过程。因此,将食品安全问题引入公共治理分析范式,提出政府、食品生产企业、第三部门等组织间互动协调来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治理,并构建了新型的食品安全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虽然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增长,但从中长期来看,主要由农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导致的国内农业资源供求矛盾将日益突出.应用市场供求理论论证了利用境外农业资源对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充足供给的重要作用,并对我国利用境外耕地资源的数量进行了较为精确的测算.  相似文献   

17.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保证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基本前提。适当进口粮食缓解耕地承载压力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良种推广、提高耕地复种次数等方法挖掘潜力 ,是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利条件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比重增大、现有耕地利用率不高为不利因素。为了保证粮食安全 ,应从耕地质量平衡和区域粮食供需平衡出发 ,采取优化种植结构、加强农地整治、改革土地利用制度和强化用地管理等措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这势必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观察乡村人口变迁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粮食需求分别呈现波动性减小和基本稳定并伴随小幅波动的趋势。其中,口粮消费逐渐减小,消费动物性产品引致的饲料粮需求不断增加。第二,农民工的粮食需求既高于农村居民,也高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介于二者之间。第三,粮食播种面积变化不大。其中,稻谷基本稳定,小麦小幅度减少,玉米大幅度增加。第四,粮食产量总体上波动性上升。稻谷和小麦产量缓慢波动性增长,玉米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9.
粮食安全战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粮食政策进行了梳理,试图找出我国粮食价格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又要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