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美国翻译家Evan King的名译本Rickshaw Boy.(洋车夫》,源自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该译本在老舍研究中意义重大。文章主要从“无意误译”与“有意误译”两个层面评析了King译本中的“误译”现象。  相似文献   

2.
"误译"现象自古有之,《红楼梦》的翻译也不例外。杨宪益、霍克思两个译本中的误译现象多种多样,其中误解原文是导致误译的主要因素,而译者的母语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翻译工作者,我们对误译所导致的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能无动于衷,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扭转目前大量误译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3.
莫言的作品在海外的流行离不开葛浩文的英译。葛浩文是莫言小说唯一的英译者,他的译本提升了莫言在海外的文学声望和文学地位。然而笔者在仔细阅读葛浩文的译本之后,发现确有一些翻译不恰当之处。现以《生死疲劳》葛氏译本为例,分析葛浩文在英译莫言小说时所出现的误译现象,探究其误译根源,也为翻译界敲响警钟,进而探讨中国文化的译介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阐释学的"前理解"和"偏见"理论、接受美学家对阅读和读者"期待视野"的相关论点为依据,针对文学名著在重译过程中的误读和误译作深入比较研究,批评了以往‘误译即错误的翻译,的简单论调.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不同的译本为例,后来的重译本中也存在不少的误读与误译.误译分为语言学(微观)误译和文化(宏观)误译.语言学误译可能是由于拼写错误等导致的.文化误译又细分为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拼写错误等无意误译都应该尽量避免.然而有意误译是可以原谅和接受的,是基于归化或异化的需要,是创造性叛逆.总之,误读、误译与重译相伴相生,是译者主体性的彰显.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哈姆雷特》,自17世纪初叶问世以来,已先后被译成80多种文字。该剧首先由我国著名剧作家田汉先生于1920年译成汉语,随后又有几种散文体与诗体译本相继问世,而且大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文章试根据几种英文版本的最新评注与诠释,选取梁实秋、卞之琳、方平和朱生豪先生的汉译本中所共有的几处误解误译现象,予以探讨及辨析,以期能帮助原作的思想内涵得到完整与忠实的再现。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英译的《水浒传》因存在诸多“误译”而在我国译界饱受争议。然而,在现有的四大译本中,无论是从翻译目的、策略、过程及翻译的文化传播功能来看,赛氏的译本最有特点、最具影响。所谓的“误译”乃有意为之,旨在向西方读者真实再现原著的图景,具有深远的跨文化交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爱玛>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分析翻译中的主要误译类型并探究其中的原因.结论认为,译者的翻译主张和对语境把握的不足是造成误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在人类的文学翻译实践中,出现误译是在所难免的,总的来说,误译又可分为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两种,无意误译是由于译者的大意或能力有限造成的。而有意误译则是译者有意为之,本文将从操纵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并从多方面探讨其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林纾的翻译看有意误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纾的翻译在我国乃至世界翻译史上都是一个特例,他不懂外语,但却凭他生动传神的翻译在当时取得巨大成功。他的译本一直倍受争议,许多评论家将他的误译归咎于口述者或林纾本人的粗心大意。本文却认为林译小说中的许多误译常常是林纾有意选择的结果,进而指出在某些情况下,有意误译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与《新编大学英语》配套的多本辅导丛书均有同样一则误译。文章从句法结构和语篇连贯、词汇衔接两个方面论证这是一则误译 ,再从语境方面分析这则误译产生和具有较为广泛影响的原因 ,认为不同交际对象在接受信息时受到不同心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英汉翻译方面,误译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由此产生的危害不可低估。综括英汉翻译中的各类误译现象,通过相关的典型实例加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避免误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试用文学翻译批评理论 ,比较上海译文出版社与《世界文艺》杂志的两个《蝇王》译本。用例句方式 ,分析两种译本的风格特色 ;着重探讨部分误译和汉语表达形式 ,与译者商榷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编英语教程〉〔修订版〕学习指南》中误译的分析与订正,归纳总结出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翻译中容易出现文化内涵误解及误译的三个方面 :即俚语和惯用语的误译、具有文化内涵的意象的误译及原文风格和主题的误译。对这些误译现象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 ,加深对异域文化的理解 ,从而尽可能地避免翻译中的文化误译  相似文献   

15.
日本古典文学作品《源氏物语》有四部英文译本,不同译本展示了相悖的物语世界。基于译文特色的视阈,采用文本细读、对比研究、引入学者们的批评意见等方法,对末松谦澄、Waley、Seidensticker、Tyler四个英译本进行研究,发现末松译本原文用典把握正确,和歌翻译妥当;Waley使用归化译法,译本选词优美,行文典雅,但专有名词多处误译;Seidensticker用异化原则处理译文,题名翻译不妥,和歌误译;Tyler译本多用长句,用双句手法翻译和歌。  相似文献   

16.
从新闻英语自身特征出发,从词汇理解、句法结构分析和政治立场辨别等角度,对新闻英语误译的根源进行探究,进而提出解决途径:为避免新闻英语的误译,新闻翻译者应当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7.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误译现象存在的客观性及其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并结合具体实例对两类误译——无意误译和有意误译进行了解析:误译要么反应了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关联断裂,要么出人意料地在译文与译文读者之间建立了最佳关联,顺应了翻译规律。因此,两种误译应该加以区别对待:一方面要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误译,防止因关联的缺失而误导了读者;另一方面又要科学地看待并利用积极合理的误译,以最佳关联为引导,力求译文与原文在相关方面的释意相似,让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期盼相吻合,使翻译真正成为原作与读者之间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道德经》一向被视作道家经典,先后出现过很多译本。本文选取Arthur Waley的译本为分析样本,具体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译本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了译本中误译错译的情况,指出功能对等的实现一定要建立在对词语、句子结构和民族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庞德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一直以来都是争议的焦点。有些学者认为他的翻译不仅不忠实于原文 ,而且有许多误译 ,因而算不上翻译。从目的论的视角来审视庞德的翻译及其误译 ,其实有些误译是对原作的创造性叛逆 ,这些误译体现了庞德的诗歌理想 ,是实现其翻译目的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贺拉斯是古罗马著名翻译家、诗人和批评家。他在《诗艺》中有关fidus interpres(忠实的译者)的一句名言被翻译研究者广泛引用,版本各不相同,有时甚至大相径庭。为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追踪与探索,发现这句话被误译,背离作者原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语际翻译中的误读误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