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西部大开发的必然要求。基于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5年来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就以及区域间和区域内差距的分析,从制度创新、政策促进、区域布局、比较优势发挥以及技术创新等五个方面提出推进西部高新产业发展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2.
论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中小企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困境;指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特性是能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所具有的优点和长处,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反过来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讨论了西部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互动发展可以促进西部的经济增长;阐述了促进西部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共同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继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中部崛起已成为又一个全国性的区域战略。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必须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尽快形成具有自身产业优势的支柱产业,大规模开发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研发高新技术,通过企业联盟和产业集群等新的产业组织方式,实施反梯度推进战略,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后发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西部特色优势产业是西部大开发和提升西部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而集群式发展则是提升西部特色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路径。西部要积极借助东部产业集群发展经验,集群式发展西部特色优势产业聚集经济带;利用产业集群加速提升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的产业分工协作水平;加快与沿海和国际优势产业与企业的产业链对接;加快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积极突破制约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培育和健全西部特色优势产业配套能力;利用产业集群塑造和提升西部的区域品牌形象和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内涵和战略意义并不仅限于西部地区的发展。西部大开发给中部大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与挑战表明,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本来就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统筹区域发展的崭新思路之下,中部 地区应主动置身于西部大开发的行列之中,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支持。本文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保险产业发展关系的理论分析 ,对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特殊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 ,并据此提出了西部经济与保险产业协同发展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的前提和困难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西部地区人口、资源、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分析 ,认为党中央提出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方针 ,是一项总揽全局与面向新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无论是从国际环境还是从国内形势 ,以及西部地区的特定发展条件来看 ,西部大开发都可以说是“条件基本具备 ,时机已经成熟”。但机遇与挑战并存 ,条件与困难同在 ,针对西部经济社会现状和发展潜力 ,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尤须解决以下难题 :生态环保 ;经济结构调整 ;搞活国企与发展乡镇和私营企业 ;消减贫困人口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防止区域产业布局趋  相似文献   

8.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初衷和目标之一。站在20年的历史节点上,有必要对西部大开发促进城乡发展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回答以下问题: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西部城乡建设获得了怎样的发展和进步,西部城乡差距是否缩小、是否更加趋向城乡融合发展,未来西部城乡发展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做出怎样的政策创新?通过系统梳理西部大开发20年城乡发展历程、研判西部地区城乡发展状态、分析西部地区城乡关系发展未来重大关切,以"三农"为本、以"东西协调"为机,以脱贫为重,以产业为基,以教育为根,探索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推进西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是促进劳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一个国家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借助高新技术,同样一个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也要借助高新技术。恩施州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赶上发达地区,必须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0.
湘鄂渝黔边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成长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鄂渝黔边区中小企业区域分布不均,农业和农业相关联行业的企业集中度高,高新技术企业偏少,企业规模小质量差。基于这样的现状,边区中小企业要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泛珠三角区域大联合和中国产业发展梯度转移等动态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和空间区位优势,确立以农业产业化相关联的生物资源型企业、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矿产资源型企业、以产业带动为目标的旅游资源型企业等三种发展定位,以求快速成长壮大,促进边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我国科技创新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格局,加剧了东西部地区经济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距。四川省科技创新紧密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战略部署,形成了以成都和绵阳科技创新为主引擎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持续增长。当前,四川省在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全球科技合作等方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应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发展战略,拓展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创新高地的合作与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推动四川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防工业是国家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国防工业的军民深度融合能对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发挥独特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国家科技创新资源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科技创新协同创新水平、科技创新成果水平等的提升。为全面深入分析考察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对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状况,需要探讨科学的评价指标和合理的评价方法。为充分发挥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功能,需要加强对军工单位和民口民营单位科技创新的统筹,推动国防工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活动和成果转化,健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相关支撑和支持政策,强化对国防民用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依靠技术创新推动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对实现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在加强制度创新和观念文化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开拓依靠技术创新推动西部大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30个省市区2006—201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互联网发展水平指数,考察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研究发现:(1)中国省域互联网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由东到西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2)各省份的互联网发展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呈倒“U”型关系,空间视角下互联网发展对经济关联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大于空间邻接地区;从地理区位来看,东部地区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正效应,中部地区呈倒“U”型趋势,西部地区暂不明显;(3)从创新主体来看,高等院校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大于企业和科研机构。因此,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既要着力提升全国网络信息化整体水平,也要因地制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棉花科技未来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棉花生产由于受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安全和粮棉比价等因素影响,棉花种植面积不可能大幅度增长,唯一的途径是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棉花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单产水平,从而增加棉花的总产量。因此,如何使国家棉花的产量与质量、生产效益和机械化同步协调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将是棉花生产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中国棉花科技发展成就是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科技队伍凝聚力不断增强,推动棉花生产作用明显。中国棉花科技发展存在棉花纤维品质类型单一,优质棉花资源材料缺乏,品种选育没有重大突破,棉花病虫害危害加重,优良外源基因不足,转基因技术有待完善等问题。中国棉花科技发展战略定位要以发展农业科技体系为基点,瞄准棉花科技国际前沿,开展国家棉花产业各项研究,为棉花生产安全提供保障。总体目标是全面增强棉花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棉花优先研究领域是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与挖掘利用和新品种培育,棉花新材料创造生物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棉花产业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棉花产业关键技术是逐步推进植棉全程机械化和盐碱地植棉,稳定发展杂交棉。中国棉花产业发展应该加强宏观研究,加强学科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改善科研条件;加强国际合作,培育重大成果,最终构建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战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其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分析技术、市场变化发展给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新时期我国应采取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即在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共同努力下,紧紧抓住当前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背景下的巨大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国产芯片的推广力度,实现技术和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天城市群的资源配置,存在着科技资源配置的首位度过高,创新中心单极化;生产要素配置断裂,系统功能失调;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缺失和点轴带状布局等内构性的缺陷,故应创新体制机制,实施"繁星战略","错位布局,均衡发展",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PVAR模型分析金融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就全国而言,金融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都能给区域经济增长带来正向的冲击效应,但是这种效应并不能持久;在发达地区金融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有正有负,而在欠发达地区这种冲击一直处于正向的稳定状态。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金融产业集聚水平,技术创新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非常微弱。应从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促进技术创新和金融发展的深度融合以及加大研发投入等方面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亚欧大陆桥作为最大的区域,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要想实现这一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在观念上从区域开发转变为区域发展。阐述了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陆域开发的内涵、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与模式、东中西部产业布局与合作,提出运用差异化战略实现区域的错位发展,沿线区域优先布局战略新兴产业,重视临桥产业的优先发展等策略定位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