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垄断资本》一书中,巴兰和斯威齐抛弃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和生产方式批判逻辑,建立起以经济剩余理论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新体系,并试图通过这一理论来剖析垄断资本主义趋于停滞的客观现象,这在立场上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们抛弃了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批判逻辑,这使得他们的政治经济学新体系无法深入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层面。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和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起点,在"市民社会"概念的背后隐藏有多种思想渊源和理论含义,真正的市民社会概念是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开始形成的,并通过洛克、孟德斯鸠和苏格兰启蒙运动,在黑格尔那里确定为一种包含内在张力的特定范畴。马克思从颠倒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入手,逐步将理论出发点确立为"物质的生活关系",并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3.
理解批判资本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努力而又未竟的事业。《资本论》及其手稿确立了马克思恩格斯理解资本主义的经典范式,即从物质生产方式入手分析资本主义这一特殊的社会形态。这一范式的历史性生成和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1844年之前,借助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成果批判普鲁士封建制度,并确立“市民社会”为研究的出发点;(2)1844年至1845年春,初次研究政治经济学,运用异化劳动理论考察、批判资本主义,并把它看作非人的、分离的、工业统治的社会;(3)1845年春至1849年,确立从物质生产出发的科学分析方法,历史地看待资产阶级社会,并把阶级斗争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主要手段;(4)1850年到1860年代末,重新研究经济学并写作《资本论》,从生产方式入手,通过剩余价值理论剖析资本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控制,确立资本主义理解的经典范式;(5)马克思恩格斯晚年面对资本主义新变化和人类学研究新成果进行的理论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4.
在对资本主义的反思与批判中,形成了两条路径:马克思所开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和韦伯所开辟的价值伦理批判路径。在韦伯和桑巴特研究的基础上,舍勒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病症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价值失序的陌化状态,而这根源于现时代的资本主义精神——逐利欲望。舍勒试图以爱的共同体精神取代资本主义秩序之法统、构建先知的基督教社会主义以拯救资本主义社会危机。虽然舍勒对资本主义的拯救依然陷入了精神救赎或宗教救赎的窠臼,但他对资本主义精神陌化现状的分析和对一种全新精神气质的寻求,不仅极具启发意义,而且也是对马克思解放道路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一种哲学的探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研究在政治上是批判性的、在哲学上是“复杂”的,这是因为,他所关注的是把日常经验范畴与经济学中的“技术性”范畴联系起来的那种意义;而且他还从哲学的层面关注“经济学范畴”在经验话语中的象征维度,以及它们与各种层次上的权力不平等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很少使用资本主义,甚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概念,而是更多地使用市民社会的生产方式概念,他在其著作中对市民社会概念的使用导致了不少的混淆。马克思的资本概念是作为推动阶级斗争并进而促成社会生产及交换关系的革命的“主发条”而存在的,虽然这一概念具有一些缺陷,但其在方法论上和某些内容上依然是阶级社会分析理论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组织秩序之维度展开他的理论思考与奂践批判;而舍勒从资本主义人心价值秩序之维着手他的理论反思和批判。两者的反思与批判殊途且异归,但都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病根,并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设想和蓝图。分析马克思和舍勒批判资本主义的不同维度,吸收各自的思想精华,对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开创的现代性,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秩序的构建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奥尔曼是美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基于内在关系哲学提出了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新方案。在批判理由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当代处境为奥尔曼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提供了现实依据。在批判方法上,奥尔曼重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内在关系的辩证法"并由此展开他对当代资本主义现实的规定、研究和叙述。在批判价值上,奥尔曼实现了方法与现实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的联结,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双重本质:批判的和革命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革命,不但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与改造,建立了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政治经济学,而且把政治经济学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狭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为研究对象扩大到“世界历史”的广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从广义上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初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成果,已然展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就内容而言涉及对异化劳动、私有制、国民经济学以及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方法论上则呈现出鲜明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哲学批判相统一的批判方法。青年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和批判方法论有着其超越时代的方法论价值和生命力,它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精神,坚持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哲学批判相统一的批判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和开放包容的批判态度以及坚持共产主义的批判旨归四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社会正义思想是唯物史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核心要义在于提出生产方式及其文化价值观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正义原则。通过对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构思的资本主义社会正义原则的剖析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允许经济剥削存在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非正义性。超越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共产主义社会正义具有双重形态,虽然社会主义因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因而在社会正义层面超越了资本主义,却只有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原则才能达到完全正义。马克思基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正义而形成的社会正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理论,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本经济规律是在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反映社会生产的特征和本质,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并决定它的发展,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特点,决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国家学说、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以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考察,论证了科学的三个维度:即反黑格尔辩证法的科学概念,关于科学本质的社会本体论,以及关于科学存在的知识社会学。  相似文献   

13.
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福斯特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认为,生态学是反对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他批判了“经济增长有限论”和“自然资本化”理论,批驳了生态帝国主义的错误观点,驳斥了“技术可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观点,认为不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仅仅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加快生态技术的发展是不能真正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北美的领军人物,福斯特对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内在关联作了深刻剖析。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之间的对抗性矛盾、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是生态危机产生的重要根源,解决途径在于实现社会结构的变革。福斯特的生态学理论对我国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马克思从形而上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可能性、现实可能性与必要性.阐述了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政治经济学解构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规律.指出了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使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进入到现实领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现当代资本主义问题上,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晚期马克思主义之间并不存在断裂。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确延续了黑格尔的哲学精神并且发扬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及哲学人类学,但同时也展开了对现代资本主义人性以及社会文化结构的深入剖析与批判。这些批判对整个资本主义而言具有一般的性质,也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稳定的社会批判传统,不仅为法兰克福学派所发扬,也为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扬。晚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离弃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哲学批判的基本主线。晚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多地关注后现代性、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符号、身份、地方性、空间政治、技术—意识形态。这些变化表明,文化越来越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总体现象,但对于此类现象的分析批判,依然有赖于贯彻和深化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展开政治经济学批判及资本(主义)批判。  相似文献   

17.
数字时代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迎来新一轮的重组,新的运转系统与剥削系统也应运而生。以数据和算法为核心的数字资本主义促使西方左翼搭建起新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路,一方面延续着从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继承而来的资本主义揭批—主体困境解析—解放图景搭建的基本路向,另一方面又在具体的理论分析中实现了资本主义形态由无机向有机、主体困境从物质利益到情感知识、解放图景从历史必然到历史断裂的新转向。然而,要真正解析数字资本主义的生发及作用机制,既需要捕捉类有机体的数字形态下未曾改变的资本属性,又需要回返至马克思所搭建的政治经济维度厘清数字算法程序所中介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总的来说,数字资本主义依然处于马克思所指认的时代之中,依然需要通过去资本化路径实现其对剥削系统的反抗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瑞典社会民主党的资本主义观经历了重要转变,由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的制度认同与政策批判,主张用社会民主主义改良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党资本主义观的形成及转变有着社会历史、思想理论、阶级结构、文化传统、地缘政治等方面的多重原因。瑞典社会民主党资本主义观的转变具有客观性,对资本主义的限制、改造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瑞典的社会问题。关于当代中国应当如何对待资本主义,可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资本主义观及其转变中获得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旨趣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中介,从而切中物质生活本身,以达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批判。批判之结果是揭示出现代生活的形而上学性,并将这种形而上学性解蔽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面异化。全面异化的社会关系本身就体现为一种颠倒与悖论,因此新旧矛盾的交织始终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如影随形。因此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定的、暂时的社会形态,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非结晶体。这是从狭义与广义两方面通达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基础,因此历史唯物主义乃是历史存在论的学说。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指出市民社会中存在异化的交往机制;哈贝马斯尽管弱化甚至放弃市民社会的经济学因素,却在探讨生活世界的理想交往机制中,推动市民社会在晚期资本主义危机中进行突围。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的文化效应经葛兰西开启之后,又在哈贝马斯这里得到深入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