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众多的研究者都强调诗歌的创作重在意境创造.本文认为,诗歌创作一开始就强调意境创造是抽象的、空洞的,诗歌的创作应是意象选择在先,意境完成在后,即起点在意象,终点在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其实就是意象组合形成意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英文诗歌创作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文诗歌创作要考虑选词与意象、节奏与形式、主题与意境问题。选取蕴涵丰富意象的词语,根据内在节奏创造诗体形式,通过象似性联想提炼主题相关意象,并按照逻辑规律构筑有序化意象结构。  相似文献   

3.
《二十四诗品》是一部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意象批评是它的基本批评方法,其中的意象包括人物意象和自然意象,自然意象中又有壮美意象和优美意象之分。通过生态学的视野,可以发现《二十四诗品》意象批评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了自然和谐的意境美,反映了中国古人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诗歌中的文化意象传达是诗歌翻译的关键。诗歌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在语言、文化、意境等方面的重建过程。语言文化差异和译者的文学创造力构成影响翻译中意境传递与重构的主要因素。异化策略、模糊策略等运用在翻译实践中能有效地传递和重构原文的意象。  相似文献   

5.
诗歌意境的营造往往离不开"时间意象"。然而,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诗人为了达到诗歌意境的灵动和优美,常常采用对时间意象的"破解"和"跨越"的处置方法,让时间跨越古今。因此,诗歌意境的营造与纵向的时间跨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诗歌:意境营造与意象的拼接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靖 《南都学坛》2009,29(6):71-74
对于诗歌而言,意象是取自客观事物表象、蕴含诗人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用语言文字显现的诗意形象。意象的拼接组合直接影响诗歌意境的生成。诗歌中意境营造与意象的拼接组合分三方面:直接拼合,即并置——在横向的空间里拼接组合意象;间接拼合,即流动——在纵向的时间内拼接组合意象;立体拼合,即叠加——在交错和跨越的时空中拼接组合意象。因此,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要用意象营造意境,就必须对意象与意象之间的拼接、组合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梳理。只有掌握了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组合规律,出神入化地对意象进行磨合、拼接,才能使诗句生辉、意境灿烂。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意境观是对中国意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经验和自己诗词创作经验的正确的理论概括。意境理论是对中国诗歌创作创新的理论概括。“兴”中意象的独立性及其创造性组合,形成意象的虚实关系,是意境诞生的前提条件,是诗形成言外之意,韵味无穷的奥秘所在。毛泽东强调意境要高尚,从动态营造意象,写出事物的性格,使之“有变化”,“见出诗之波澜”。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善于营造意象,构成意境,因而意蕴丰富,意味无穷,富有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浅议意境与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意境的概念及意境的创造过程。意境的创造需要有真景物、真情感,从而到达“象外之象”“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最后在读者的阅读、接受和想象中完成整个意境的创造。关于意象,比较赞成“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的定义。通过比较认为,意境的外延大于意象。意象是一个小单位,一首诗歌里的意象都是为了塑造同一个意境。  相似文献   

9.
诗歌:意境营造与时间跨越和空间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意境的营造往往离不开"时间意象"和"空间意象"。然而,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诗人为了达到诗歌意境的灵动和优美,常常采用对时间和空间意象"跨越"、"变异"和"重建"的处置办法,让时间跨越古今,让空间异变方位。因此,诗歌意境的营造与纵向的时间跨越、横向的空间变异,以及纵横交织的时空错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 ,而诗歌主要通过意象和意境传达思想感情。本文旨在讨论古典诗歌意境的创造、意境和意象的关系 ,并由此分析古典诗歌虚实相生、意与境浑、韵味无穷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胡晓靖 《南都学坛》2007,27(6):52-55
诗歌的魅力源于意境的优美。古往今来,在诗歌意境的营造中,诗人们往往运用一种和析字修辞格相接近的修辞手法,即把数字(语法上叫数词)拆析开来去表情达意或拓展意境。枯燥的数字经过诗人的巧拆善析非但与枯燥的概念绝缘,而且还能在诗歌语言的有机组合中变成诗歌形象里有生命的特殊细胞和美感因素,甚至为诗歌意象增色、意境增辉。概括地讲,诗歌的析数特征有四种:加法析数、减法析数、乘法析数和除法析数。然而,具体在一首诗歌的创作中,诗人们不管运用哪一种析数法都对诗歌意境的营造起到特殊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2.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美学范畴。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象。中国新诗作为从中国古代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异质文化,在呈现纷繁意象的同时,缺失了古典诗歌天人合一的意境美。朦胧诗在将意象化语体进行到底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反意境化倾向,但艺术上的反意境并不能阻止他们心灵上对意境的深深缅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坛的“诗化小说”是受西方象征主义文学及中国传统诗学影响的文本书写,是中国现代小说一种崭新的类型创新。这种小说的诗化倾向与西方小说20世纪的历史发展大体上保持一种同步的进程。诗化小说的主导艺术倾向主要表现为语言的诗化与结构的散文化,小说艺术思维的意念化、抽象化,以及意象性抒情、象征性意境的营造等诸种形式特征。整个诗化小说的发展轨迹表现为由具象意境的营造走到对观念世界的钟情。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艺术实践与诗性的哲学思考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全新的艺术维度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诗史上,唐代是寺院诗创作的转进与勃兴期,作品数量及题材拓展均取得极大突破。在书写模式上,相继形成藉景畅理、触境明心、纪实绘景三种类型,充分体现佛教与山水互彰的共生性,为山水诗开拓出全新境界。唐人寺院诗重写景造境,常以动静相生法状清寂之景,物态生动,意境幽玄。寺院诗在艺术表现上追求警策,字锻句炼,隽语频出,普遍形成以精切之语状绝胜之景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题画诗讲究"意境",画中题诗,诗情增添画意,画意映衬诗境,诗画相得益彰。在《山径春行图》多模态诗画话语中,画为视觉艺术,诗是语言艺术,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融合共生,由绘画组成的图像行为和由题诗组成的言语行为汇合而成一种统一的多模态交流行为共建话语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润渍,威廉斯的许多诗歌都呈现出某种中国味道。而其经典名作《寡妇春怨》一诗"中国情"更是扮演了吃重的角色。无论是诗歌的主题思想,还是意境及艺术表现形式都有别于传统的西方诗歌,该诗更像一首脱胎于中国古典诗歌的"闺怨诗",蕴含着无穷的东方古典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