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主德辅"的原则。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实质上是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法理学和伦理哲学看来,法律与道德存在三种基本关系:道德的法律化、道德的非法律化、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存在诸多区别,但同时又有若干内在一致的地方,因此法治与道德是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看,实行依法治国实质上就体现了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从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行为准则看,依法治国应当居于主导地位;从法治与德治的区别来看,法治应当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法治国思想可概括为:治国安邦,要实现从个人到制度、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建设法治,要处理好民主与法制、执政党与法、权力与法三对关系;厉行法治,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些思想解决了为什么要实施法治,如何建设法治,如何推行法治等重要理论问题。坚持邓小平的依法治国思想,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和宪法修正案确立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将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不会一蹴而就。加强基层人大建设是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不仅是哲学、伦理学和法学领域的学术问题,也是国家治理领域的政治问题。“以德治国”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治国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对“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的深入探讨,以及当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分析传统中国处理德刑关系的历史经验入手,以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为主线,重点论述“以德治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构中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强调“法德兼治”符合当代中国法治需求。  相似文献   

5.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理论问题,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一致性关系对于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灵魂。其次,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法治是实现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最后,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党法一致性关系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清末修律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清末修律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启示在于:依法治国必须与更新传统法律观念和树立现代法治意识结合起来;依法治国必须结合中国国情,正确把握学习和继受西方法律;依法治国必须吸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和优良传统道德的精华,实事求是地推进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毛泽东思想的法律思想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正确理解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法治内涵的解析,深入认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基本原则、战略措施的论析,全面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的推进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各项论述和主张与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相关规定相比较;梳理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理论渊源、政策沿革、基本内涵和特征,并指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所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对十九大报告中的"法"一字的出现和分布样态,指出了十九大报告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的新提法新主张;认为这些新论述新主张对于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补充价值.同时,通过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形成历史过程,指出尽管在十九大报告中没有出现文字表述,但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及加强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建设,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以及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等仍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王一程 《中华魂》2014,(21):15-17
(一)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确立"依法治国"为治国基本方略,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总结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标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入历史新阶段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战略目标。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涵和要求、重要意义、实现方式,以及建设“法治中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n者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法治体系与法治道路六个方面。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研究这一问题要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结合起来,与学习党的十八届n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特别是要与学习和研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及其《决定》结合起来,要深入研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要意义,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方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研究《决定》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法治政府是依法设立权限、依法实施行政管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有限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诚信政府、高效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立体体系。法治政府存在的前提是权力有限,价值取向是人民利益至上,法治政府的建设是以法律知识的普及为基础,其根本表现是服从法律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府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权利、认真看待程序、认真面对司法。  相似文献   

12.
法治概念是法治理论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前提.对法治概念性质的不同理解,内在地包含着对法治建设内容的不同规定,甚至内在地规定着法治建设的不同模式.从性质上讲,不能把"法治"概念局限在法律自身范围之内而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纯粹的法学概念,法治内在地包含着道德价值追求和基本政治原则,甚至包含着对法律的热忱和信仰.法治应该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因而法治建设也就是一个融政治建设、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13.
在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体系中始终贯穿着一条基本线索———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邓小平同志在对依法治国的思考中,论述了党与法的关系,党的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关系,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权威观。  相似文献   

14.
农村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农村法治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法治建设的成败。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法治的顺利进行。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推进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质要求、根本保障和重要途径。加强法治,必须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健全民主法制建设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法治现代化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法治的基本品格和法治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论证我国政府的法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也是我国法治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回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法制建设的不平凡历程,揭示法制改革的现实成就及其面临的困境,总结法律发展的经验教训,在国际比较法学的研究中具有突出的样本意义。纵览中国法制改革的历史阶段及其标志性成就,可以总结出如下八个中国法治建设的模式特征及正反两方面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机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协商型法治,自上而下推进的权力主导型法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苏联法律文化和西方法律文化交织于一体的混合型法治,“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的开放型法治,强调理性主义目标规划的建构型法治,先易后难小步快跑的渐进型法治,注重实践不断试验和总结经验的学习型法治,追求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意识形态法治。  相似文献   

18.
法律职业准入制度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进程,必先造就一支能够支撑中国法治发展的法律职业者队伍,法律职业准入制度由此占据了我国法治国家建构的核心与基础地位。本文通过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德、法、日、英、美)法律职业准入制度的比较分析,在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构与完善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19.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我国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当前,行政执法的权力型、运动型、趋利型特点与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不相适应。公共行政由执行转向执法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行政执法已成为现代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将会引起我国行政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重构我国行政执法的基础、运行方式、管理模式、保障机制是促进行政管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作为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备受关注。需要我们思考的是,中西方思想家都曾探讨过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所不同的是中国最终走向了"人治";而西方则走向了法治主义的道路,继而在现代出现逐渐融合趋势。因此,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背景下思考如何构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与法关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