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面考察晚唐著名诗僧齐已及其《白莲集》,揭示在禅宗思想影响下中晚唐诗歌中的独特的诗禅交融的艺术境界。以齐已与《白莲集》为内容,介绍齐已生平梗概及“白莲”意象的精神意义;统计分析《白莲集》,探讨齐已诗风的“清”、“苦”特征;齐已调和诗禅的努力以及《白莲集》独特的审美意象,揭示齐已《白莲集》所体现的诗禅境界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晚明毛晋大索十余年,终聚得释皎然《杼山集》、释齐己《白莲集》、释贯休《禅月集》,并将三家之诗合刻为《唐三高僧诗集》.毛晋校刻《唐三高僧诗集》在补遗、校勘方面虽屡有疏误,却是此后三家诗集最为流行的版本,不仅为诸多丛书所收录,亦是今人整理三家诗集的重要参校本.毛晋并称三家之诗为"唐三高僧诗",是用最为简明而直接的形式揭示出了中国古代僧诗创作的一种典范,具有较高的批评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齐己交游考     
文章依据齐己诗集———《白莲集》(四部丛刊本)以及《唐才子传》、《唐诗纪事》、《十国春秋》等相关资料,详细考证了齐己与郑谷、曹松、贯休、修睦、贯微等之间的交往情况。  相似文献   

4.
齐己行年考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齐己诗集《白莲集》以及《唐才子传》、《十国春秋》、《宋高僧传》等相关史料,对齐己自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至后晋天福八年(943年)间的生平行踪情况,如齐己的生卒年限和地点、出家时间、寓居荆南的时间以及与郑谷、尚颜、虚中、贯休等文人学士和诗僧的交游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齐己谈论诗歌技法的《风骚旨格》并不能代表齐己诗学理论的成就 ,而代表他诗学成就的理论是在其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许多富有创意的理论。齐己在《白莲集》诗歌中主要谈论了“诗兴”、“诗魔”、“骚雅”、“诗境”、“趣味”、“风格”、“知音”等方面的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易》之"象"与《诗》之"比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易传》的阐释下,按照《易》之所成及所指,《易》之"象"有以下三类含义:一、卦、爻以及其征象;二、象征,模拟;三、物象,意象.《易》之"象"与《诗》之"比兴"相类.《诗》之"比兴"离不开意象,某些意象具有原型的意味,内涵丰富.《易》以"象"认识自然和社会,《诗》以"象"表情达意,它们以取象思维为基础,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法华经》是一部极具文学色彩的佛禅经典.唐代文人对《法华经》进行创造性的接收,具体表现在禅诗中大量援引《法华经》意象,在禅学思想的浸润下,最终形成衣珠、髻珠象征本心;穷子、火宅象征本心的迷失;化城、三车象征本心升华的禅韵与诗情交相辉映,对唐诗丰厚凝重的文化底蕴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刨根问底】刚刚下过一场雪。“嘎吱嘎吱”,一个和尚踏雪而来。和尚名叫齐己,是唐朝末年有名的诗僧。这天,他触景生情,写了一首题为《早梅》的诗,兴冲冲地来到好朋友郑谷的家,请求指点。郑谷比齐己年纪大,学问高,曾经写过一首《鹧鸪诗》,名声大振,人送绰号“郑鹧鸪”。他接过齐己的《早梅》诗,看到诗中有这样两句:“前村  相似文献   

9.
以庞德音象、形象、义象理论为依据,结合《青青河畔草》中文原诗及费诺罗萨笔记逐句分析庞德《神州集》之《青青河畔草》译诗,可见庞德《青青河畔草》译诗以语势为尚的翻译特点:1.讲究音韵,以元韵为主,通过音韵取势;2.讲究节奏,以单音节词为主,节奏随情感而变,通过节奏取势;3.捕捉意象,以整体美学效果为尚,通过漩涡取势;4.增加动词,变静态意象为动态意象,通过动态意象取势;5.讲究变化,词语位置变动不居,通过词语的位移取势;6.注重意境,追求原诗整体美学效果,通过隐含意义取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啊,船长!我的船长!》这首诗采用的传统的韵律诗和独特的意象布置,揭示为了更好地表达美国人民对林肯总统的敬仰与怀念,为了更好地彰显林肯总统的伟大壮举和历史重要性,诗人经过深思熟虑把传统的韵律诗和独特的意象完美结合,体现了传统与革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