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精华,它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谐思想、生命价值观、感恩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发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资源,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个人品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长河中逐渐积淀而成的民族瑰宝,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着特殊重要性。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传统节日文化在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着节日氛围的淡化、传统节日商业化等新的挑战,传承与发展传统节日文化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充分利用媒体力量、鼓励农民自觉提高文化素养、挖掘农村特色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保持传统节日文化的生命力,从而更好地丰富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内涵,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又占有特殊地位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方式,也是一种隆重举行的标志性民族文化。保护好传统节日,能促进人际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助于达成人心与精神的和谐,从而产生社会和谐的强大文化动力。传统节日保护也有利于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巩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背景下,传统节日文化的复兴与创新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契机和有效方式。鉴于目前我国法定节假日体系的实际情况,保护传统节日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给除夕、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主要传统节日增加法定假日。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强化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校园活动中深化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营造凸显传统节日文化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5.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民族成员广泛认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面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必须重新审视本土文化,增进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情感,组织开展有意义的节日文化活动,以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使其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传统节日受到了来自西方“洋节日”的冲击.“洋节日”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有效补充,是了解东西文化差异的重要载体,两者的并存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这种冲击从接受群体、节庆周期以及文化符号等方面有它的必然性.在文化视域下,以兼收并蓄的心态,建立客观公正的标准,将两种不同的节日进行分析,对我们科学理性地对待冲击、培育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尊重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化以来,传统节日的保护工作多层次地展开:政府决策导向、社会媒体推介传播、学校教育普及等。其中,作为基础工作之一的高校人文类选修课程的设置,对普及民俗知识、培养青少年文化自觉、传承节日文化有积极作用。本文从教学实例出发,对传统节日文化如何在大学生中普及和深入教育进行了探索和思考。这对完善传统节日教育与科研体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可以在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从不同侧面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与德育价值,这些思想和道德观念是通过一系列仪式与活动呈现出来的。因此,应深刻认识到传统节日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的作用,并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使其内涵的审美和德育功能得到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本文将比较中西方主要传统节日的根源、形式、习俗和内涵的差别,反映这些传统节日的多姿多彩、全民参与和商业繁荣的共同特点,以及相互融合、激烈竞争的发展趋势。在此启示下,提出要发挥传统节日文化在繁荣文化及增强国家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化与全球化的关系、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做好节日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多方并举促进全民参与。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并将传统节日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节日中最具广泛性与代表性的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但是由于受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发展对节日文化功能的消解、城市化以及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重要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创新在时代发展中陷入了困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既是探讨新时代重要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创新价值的标准,更是探索其路径选择的方法指南。因此,新时代重要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创新要强化重要传统节日的载体功能、重塑文化功能、统筹城乡节日文化资源以及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节日诗词的特点王景科中国传统节日诗词不仅是中国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也可以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是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部好教材。中国传统节日从它们的产生与演变中形成了中...  相似文献   

12.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节日的法定化保护,是文化安全的手段,也是国家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传统节日的法定化对加强公民的政治认同、培养公民的民族情感,树立公民的文化信仰、保卫国家的文化安全,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政治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族民间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其现状,民族民间舞的内容主要来自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在经历了千百年的流变之后,民族民间舞逐渐成为我国专业舞蹈教学及高、中等师范艺术教育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其教学价值可以从“身”与“情”的关系,以及身体协调性、文化视野的观照、舞蹈语言创造意识等诸多方面加以探讨,使中国民族民间舞这朵艺术奇葩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文化形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县级融媒体作为触达“最后一公里”的媒介平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赋能主体。西部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已从文化、技术、社会三个维度展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但仍存在价值赋能深度较浅、融入意识不足、实践路向不明等问题,亟须聚焦新时期民族团结工作主线,打造民族地区县级融媒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维赋能闭环”,进而建立既富有民族意蕴又兼具高质量赋能新时期民族地区宣传工作的县级融媒体旗舰队。  相似文献   

15.
手机作为传播媒介,迅速影响到现代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取代了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成为人们亲情祝福和朋友拜年的主要方式。手机短信以其强大的传播功能,强化了人们传统节日的时空意识和节庆仪式,丰富了传统节日的娱乐活动,拓展了节庆祝福和信息传递的表达形式。节庆中的手机祝福和拜年短信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喜爱与继承,表明了新媒体并不是解构传统文化的,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双向互动,从而形成了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西南地区世居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成分多元、民族文化浓厚,是我国“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格局的典型区与集中区,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导向。在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中,必须始终坚持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的教育,在促进西南民族地区协调发展、优化西南民族地区教育环境、发挥西南地区高校育人作用和注重西南地区家教家风养成等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我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体,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自觉现状总体上是令人满意的,但也存在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不认同、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自主创新与主体意识缺乏等不和谐的因素。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主流思想教育、增强文化的认知能力和选择能力、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三个方面的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须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和谐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保持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团结海外侨胞。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构建和谐社会,须做到古为今用,还原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洋为中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挖掘内涵,突出传统节日文化特色;与时俱进,创新传统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重要表征的节日文化,是展示民族特色、寄托民族情感、传承民族文化、昭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窗口和载体,是各少数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最具魅力和个性特色的文化符号。以恩施州节日文化为个案,探讨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当代价值,发现节庆文化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与策略,对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高校助力青年大学生凝聚普遍意义的民族情感、强化中华文化身份认同的重要实践。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多种共同体样态,其中内含共同价值追求和精神依归的文化共同体是激发高校大学生归属意识的关键。作为各民族成员的共同精神图景,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以公为先的义利观念、和而不同的共存原则、各民族相辅相依的奋斗历程等丰富资源是高校教育场景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元素。在高校教育中,应在辩证把握优秀传统文化与铸牢大学生共同体意识共生互动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融入内容、创新融入方式、完善融入机制等路径唤醒大学生共同的文化生命以及对共有身份的归属感,确保铸牢共同体意识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