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20世纪末期对国立大学实施了法人化改革,其一是为了实现日本行政改革的总体目标,其二是由于国立大学日益僵化的官僚型管理体制造成国立大学缺乏应有的活力。国立大学实施法人化改革之后,在组织体制、人事制度、财务会计制度、目标管理和评价制度四个方面发生诸多变化,包括废除教师的公务员身份、设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将事业费拨付与评估结果挂钩等。日本推进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整个历程,给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大学应有的教学和研究职能不能因改革而削弱;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大学的自主性;改革前应有明确的目标和系统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旨在通过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和民间经营理念及模式,改革大学现有的僵化体制。这一过程包括组织结构、财务人事制度变迁及认证评价制度的实施,法人化的实现改变了国立大学与文部科学省的关系,凸显了与私立大学的挑战关系,也带来了国立大学自身的嬗变。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是该过程始终是在法律的指导与监督下进行的,这一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2004年4月起日本所有国立大学实行了在日本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2006年日本有国立大学87所、公立大学89所、私立大学568所;专任教师总人数超过了16万人,专职教辅人员与专任教师总人数相当;在校学生数近286万人,多数学生就读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工学和医学;留学生人数已超过10万人,90%以上留学生来自亚洲国家,以中国留学生占大多数.大学的师生比为国立大学1:10.3,公立大学1:11.2,私立大学1:23.5.国立和公立大学的学费多数为每年53.58万日元;私立大学的学费大学和专业间差异明显,高的160万日元以上,低的80万日元左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并且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4.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对产学合作创新的激励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政府强力推进的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激活了大学研究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互动的多重机制,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国立大学法人化后,日本各大学积极探索产学合作创新体制和管理改革,优化其产学合作创新的体制环境,加速了日本大学产学合作创新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日本大学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新时代。作为创新经济时代大学去行政化具有推广价值的制度创新,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的经验可为中国大学在其运行惯性和市场牵引下呈现出的过度行政化和过度市场化两种"失范"现象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从2003年10月1日开始生效。其中,教师人事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日本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改革有一定的背景及其意义,有利于解决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同样问题。  相似文献   

6.
日本高度重视大学教育,将其称之为"知识和创造力的时代牵引车",在高等教育13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培养社会顶级知识精英的国立大学,地域文化"保护神"和传播者的公立大学,以及数量庞大的自治灵活、善于经营的私立大学。在三类大学体制下,建立起了职级与级俸错落有序,补贴和奖金各具特色的薪酬制度,成为激励教师安心教学科研、奉献社会,以及创造力发挥的重要制度保障。泡沫经济的崩坏和"少子化"时代迫使国立公立大学进行法人化改革,薪酬制度进行着相应的调整。在分析日本高校的制度结构和变化过程中,引发了对法人化高校体制改革的趋利避害、薪酬中轴线与有序薪酬制度、提高大学教师的薪酬定位、科学把握高校竞争与公平之度,以及推迟大学教授的退休年龄等诸多思考,可为中国的大学改革提供可参考的"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7.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已经迎来了第一个中期评价,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全球化以及日本适龄大学生生源的减少促使大学必须深化改革方可适应形势变迁.纵观日本国立大学教育的现状,法人化后较之前相比发生了可喜变化,如学校活力提升、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普遍好评,等等,但是文部科学省拨划经费的削减等使得师资队伍不断缩小,将难免影响教学质量,降低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无论是国家级别的文部科学省还是各个大学法人必须采取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8.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大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普及化阶段,为了解决高等教育普及化所带来的问题,日本进行了一系列大学改革。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国立大学法人化、大学结构改革、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分析日本大学改革的成因、内容,探讨改革中遇到的困难,总结出改革的特征,以期对我国大学的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出现的早期大学,基本是国立、省立、私立和教会大学等在萌芽发展中并存。从政府层面看,近代省立大学教师聘任包括分级、资格取得等明文规定,各大学又因实际情况不同而实现路径迥异,其中,省立重庆大学尤其具有典型性,主要表现在聘任委员会、聘任方式与聘任时间等方面。可为今日各省立及国立大学尚在进行中的人事制度改革等提供某种路径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以来,北京的国立大学迅猛发展,引发朝野各方如何处置国立大学的讨论.事实上,北伐前后北京的国立大学的合并之举却深受政局变动的左右.奉系军政府改组北京的国立大学为"京师大学校",实为控制北方舆论和抵制南方国民党,开启了北京的国立大学合并之先河.二次北伐后,首都南迁,南京政府从全国通盘考量,先后将北平的国立大学改组成"中华大学"和"北平大学区",体现当局借政治格局变动来整顿北平高等教育的努力.然而其派系纷争与门户之见引发北平学界系列风潮,使得北平国立大学合并的改革流于失败.北伐前后北京(平)国立大学合并风潮充分显示政治变动与教育变革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