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是西方伦理学史上两个重要的学派。尽管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各自宣称"有德即幸福"和"快乐即幸福",但是二者都主张人的真正的快乐或者说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心灵的宁静、无纷扰。这两个学派都是对小苏格拉底哲学的发展,同时也对后来的西方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伊壁鸠鲁学派影响了功利主义,斯多亚学派影响了欧洲中世纪的禁欲主义。  相似文献   

2.
学派,是基于研究主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旨趣等要素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学术群体,是特定时期特定领域之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的杰出代表。学派的形成,或因师承,或因地域,或因问题。因师承者,如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间的传承,又如中国先秦儒、墨、道、法各派的传承,可称为"师承性学派";因地域者,如西方芝加哥学派、剑桥学派、奥地利学派等,又如中国的濂、洛、关、闽、浙东、湖湘等诸派,可称为"地域性学派";因问题者,如西方的重农学派、供应学派,又如民国初年开始,直至新中国建立后活动于我国台湾、香港等地的新儒家学派等,可称为"问题性学派"。当然,学派往往有各种元素交叉融合流变,既有师承因素,也有地域、问题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宏观的视野研究当今国际比较文学的走向,指出由原先的“三足鼎立”格局(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前苏联学派)正在变为新的“三足鼎立”格局,即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东方学派;东方学派的崛起是人类文化史和比较文学自身发展的历史之必然。  相似文献   

4.
周太谷宗儒兼释道,创立太谷学派,其间包含有民间宗教因素.张积中创立北宗后更有宗教化倾向.黄崖山事件后,李光炘采取去宗教化的手段以保存学派命脉.在"南北合宗"的基础上,黄葆年、蒋文田、刘鹗等人使学派的学术化不断加强.学派后期活动逐渐徘徊与委顿,但至今存在,成为民间秘密学术组织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学术主张和有师承关系的儒者和墨者群体,但并不存在以家标名的学派,更不存在有明确师承关系或其它内部联系的法家学派。儒墨道法等家产生于汉代的学术总结,而百家划分的基本标准是学术。法家区别于他家的界限是"言"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治术。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以来的近现代科学史上,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都曾涌现出众多成就显赫的研究学派。这些学派有着不同的发展境遇,或持续繁荣、或昙花一现。不同的兴衰境遇,与学派自身在组织机构平台、学术理论的持续创新以及核心人物和团队代际间传承等多方面的路径走向有着密切关系。结合学派与学科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内在逻辑,以推动学派稳定发展、实现学派持续繁荣的历史经验为参照,中国大学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应主动引入学派意识,着力为一流学科成长提供健康的学术土壤,鼓励学科确立特色化的学术基石和理论引导,培养兼具学术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科带头人,打造具有内聚性、开放性和持久延续性的学术团队。  相似文献   

7.
太谷学派是清代嘉庆以后的一个民间儒家学派,首尾活动百年有余。学派的宗旨在于加强自身修养,走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一生为民众做有益的事,以达到"祈天永命"之目的。太谷学派接近民众,对儒学的研究多有创新。学派的思想渊源与宋代理学并无关系,而直承《周易》、《论语》等儒家经典。  相似文献   

8.
日内瓦学派是20世纪西方十分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强调文学批评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意识批评。在该学派的"全景式的宣言"著作《批评意识》中梳理了各个批评家的思想和理论来源。目前,国内对于日内瓦学派的研究也多集中在此书中,对于意识批评的理论把握,对学派各个成员之间的理论、观点、方法的差异性很少涉及。本文将从理论源流上来阐述日内瓦学派几位最重要的批评家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变异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中,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各自的研究特点和在研究中面临的困惑;指出了两个学派的理论缺憾以及整个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缺乏变异性研究的现状.重点指出了比较文学在注重"求同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异质性"和"变异性"的研究,尤其是后者.因为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新方法和新理论,它开启了一个注重异质性和变异性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阶段,是全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肇始阶段的太谷学派与扬州学派共享相同的时空环境,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交流与联系,太谷学派受到扬州学派的熏陶,形成解放思想之风、溯流寻源之风,终通且博之风,笃实自律之风和重友切磋之风。  相似文献   

11.
"耶鲁学派"的理论虽然纷繁复杂如谜般难解,却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学者最初的学派成因研究、批评家各自理论阐发研究、学派内部各批评家之间的比较与归纳研究、该学派研究与中国文论的动因关系研究进行解读,旨在勾勒该学派的文本观念和意义理论,由此反观解构批评的具体实践,以期对这一学派作出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马图里迪学派(El—Maturidiyyah)系伊斯兰教逊尼派传统教义学的两大支柱学派之一。在关于伊斯兰教义方面的激烈论战中,马图里迪学派矢志不渝地维护经典和理性的双重权威,成为逊尼派教义学的奠基者。马图里迪学派成功地应用了辩证法原则,既保证了经典明文的至高地位,又维护了理性的作用,对许多问题的认识也较为理性和宽容,被逊尼派学者称为"中正派"。马图里迪学派产生于中亚,而影响遍及伊斯兰世界。  相似文献   

13.
自19世纪初西方大学确立科学研究职能以来,西方大学中涌现出众多著名的大学学派,这些学派在推动各自学科领域的学术繁荣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考察西方大学学派的发展历程与成功因素,可以发现学派领袖人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学派的孵化孕育,到学派的组织运行,再到学派的代际传承,都离不开学派领袖人物的引领和推动。综合而言,学派领袖人物在大学学派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多重角色,他们是学派研究范式的引领者、学派研究团队的凝聚者、学派学术活动的组织者、学派新生力量的培育者以及学派价值文化的打造者。分析和借鉴西方大学学派领袖人物的学术角色,有助于我国大学更好地开展学术团队建设,以培养出符合我国大学学科建设需求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前的20世纪前期民间文艺学史上,不仅存在着流派,而且存在着不同的流派,这些在理论、观念、方法上不同的流派,形成学科的多元格局。这些流派是:北大歌谣研究会派、"古史辨"派神话学、文学人类学派、俗文学派、社会-民族学派、延安学派和民俗学派。它们以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依存和发展的条件,分别有自己的代表人物、理论纲领和代表作。流派的存在和多元格局既促进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本土化发展,又显示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边缘性、跨学科性和不成熟性。  相似文献   

15.
心态史学是年鉴学派的重要分支.在年鉴学派的历史时段理论框架下,借助"事件"、"情势"、"结构"这一批评视角,对张承志的<心灵史>重新解读,必然能凸现出文本的深层意蕴,从而体味作者对宗教史情感贯注的文学书写.  相似文献   

16.
论西方现代小说理论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现代西方小说理论大致分为形式学派和社会学派 ,在此基础上对这两大学派的形式研究方法的形成过程及原因作了描述和探讨 ,并对这两个学派在形式研究上的差异面和交融的趋势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湖湘学派与江西学派在学派渊源和学术思想上有密切联系和较为复杂的关系。他们的学术观点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是相通互融的,如道不离物,心为天地万物之主宰,性无善恶。在修养工夫方面,湖湘学派的“察识此心而后操存”与心学派“先立乎其大者”,都属于同一种致思方向。但二者又有差别,湖湘学派既有心学的倾向,又注重理的外在客观性,在重视体认本心的同时,也强调向外的格物穷理。  相似文献   

18.
西方媒介效果研究的发展在不同的研究范式和研究视野下,可以勾画出截然不同的历史线条。在经验学派的研究中,媒介效果研究经历了从"媒介万能论"到"有限效果论",再到"强效果论"的自我反省与轮回发展;在批判学派的研究中,媒介效果研究则表现出理论间与学科间的不断更新与丰富。本文综合麦奎尔(Denis McQuail)、布赖恩特(Jennings Bryant)和汤普森(Susan Thompson),以及柯纳(John Corner)的理论成果与研究理念,将"已建立的历史"与"重新修订的历史"两相结合,以研究范式为主要轴线,将西方媒介效果研究划分为奠基、经验研究一枝独秀、批判研究异军突起和多元发展四个阶段,分别就每个时期的代表性人物、观点、影响,以及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方法与范式进行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语言学发展很快,以语言学家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学派奠定现代语言学的基础;以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学派发起了现代语言学的革命;以语言学家韩礼德为代表的功能学派将语言内部研究推向语言的使用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馗先生《"前海学派"的戏曲史研究在新世纪以来的意义》一文再次标举"前海学派",并将其视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然而从学术角度来看,如果真的存在"前海"这样一个"学派",那么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特殊性:构成这一"学派"的基础,主要不是学者的个人学术认同,而是单位的集体身份认同;与具体的学术观点相比,它更强调正确的"单位"立场;而这种集体性质和"单位"立场的根源,在于戏曲研究所及其前身始终与政党的文化体制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难以摆脱学术对政治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