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无论哪种语言,在词汇中都有拟声拟态词。语言不同,拟声词和拟态词的数量、种类也不一样。日语中也有许多拟声词和拟态词。日本人在讲话和写文章时,经常使用这些词汇,使语言更生动、贴切。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更好的了解这一类词汇,并能更准确地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2.
日语具有丰富的拟声拟态词。拟声拟态词用于生动地描摹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弥补了日语形容词数量较少的缺陷,在日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数量上也远远高于汉语的拟声词。由于这个特点,在对它们进行汉译时,就会产生无法与汉语一一对应的问题。本文以高慧勤和叶渭渠的《伊豆的舞女》的中译本为例,探讨拟声拟态词汉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通过概述日语拟音拟态词的语音特征,并结合语音和语形、语义的关联来阐述日语拟音拟态词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拟声拟态词是日语的一大语言特色,在日本漫画中的地位不可小觑。以小学馆漫画《湯神くんには友達がいない》(1~11册)中频繁出现的拟声拟态词为例,在遵循功能对等和归化两大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拟声词汉译时注重译文本土化的“变译”和保留原文化色彩的“释译”,拟态词汉译时巧借汉语四字词语的“借译”和回溯源语的“回译”等四大翻译技巧。认为在翻译日本漫画作品时,译者应提高对拟声拟态词的重视程度,并灵活运用上述四大翻译技巧,在加深译作本土化的同时,保留原文化的神韵,再现原作的风采,使译文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英汉拟声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每一种语言里,我们都可以找到一些专门用来描述或模拟各种自然声音的词或词组,它们被称为象声词或拟声词。它的词形或发音就与其意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比如英语中 cuckoo(杜鹃、布谷鸟)一词即是由模拟布谷鸟的鸣叫声而造出来的。语言学家Stephen Ullmann把英语的拟声词分为次要拟声和基本拟声两种。基本拟声指音与义相似,引起音与义之间的联想,如crack(噼啪声、爆烈声)、plop(扑通声)、whizz(呼啸声)等。  相似文献   

6.
日语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拟声词"、"拟态词"、"拟情语",即「オノマトペ(onomatope)」。这种特殊的词汇群使日语更加生动和形象。论文以「どきどき」为例,通过对『拟声拟态词词典』、日语语言文字数据库及日本明治以后文学作品里出现的部分例句的使用实态的分析,记述了单一的"拟情词"中的"感觉"到"感情"意义的比喻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日语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拟声词”、“拟态词”、“拟情语”,即“ォノマトぺ(onomatope)”。这种特殊的词汇群使日语更加生动和形象。论文以“どきどき”为例,通过对『拟声拟态词词典』、日语语言文字数据库及日本明治以后文学作品里出现的部分例句的使用实态的分析,记述了单一的“拟情词”中的“感觉”到“感情”意义的比喻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收录了567条"XX式"双叠词,可分叠音词和叠素词两类。其中叠素词可分为直叠词和降叠词两个小类。《现汉》中"XX式"双叠词分布在形容词、名词、拟声词、副词、动词、叹词、代词、助词等词类中。在语体使用范围上以通用语词、书面语词、口语词和方言词等为主。现代汉语中"XX式"双叠构词能力在词类上呈现出强弱之别。  相似文献   

9.
以《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三部语料为基本材料,对明清山东方言中的一类词——拟声词发展为动词进行探究和分析,发现很多拟声词发生了"从拟声到言说"的词义演变,即这类词既表拟声,又有由拟声而来的动作义,而且在山东方言中,这些拟声词演变出的表动作的动词词义,不再是临时用法而成了词的固有义项。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现代英语中与声音有联系的词的构词原理和形态结构,指出并非所有与声音有联系的词都是模拟声音构成的,认为有相当数量的这类词是通过音与义之间的自然联想和转译而构成的。这种译声构词法属于人类早期创造词汇的基本方法之一,它反映了人类早期对客观世界的粗浅认识和简单联想。本文还讨论了拟声构词法与译声构词法在构词原理上的本质不同,并论证了译声词的主要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极为灿烂的华章,它之所以璀璨瑰丽,与其丰富厚蕴的语言运用艺术密不可分。叠词的大量运用是《诗经》的语言特色之一。它不仅体现了灵活多变的语法功能,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诗经》的艺术表现力。本文探讨了《诗经》叠词所具有的较强的艺术功用及其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载《诗说》的研究现状与其学术价值极不相称,有继续研究的必要。张载《诗说》以“置心平易,以意逆志”为诠释理念,这在他的三大《诗》论中有充分的体现;以顺天、尊君为诠释内容,这在他说“顺帝之则”、说文王必敬事商纣、说后稷之生中有充分的体现。在诠释方法上,以诗、《易》、“气”说《诗》,此则张载《诗说》独有;以古礼、情理、文理解《诗》,是宋儒解《诗》的常用方法。张载《诗说》并非皆合《诗》旨,却是时代尊君思潮的反映,故而值得研究;其诠释方法并非全都新颖,但这些“陈旧的方法”却参与了宋代《诗》学的共构,故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重章叠句是《诗经》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它对后世诗词创作影响较大,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但多侧重对其外在形式。通过对《诗经》中所有诗歌篇目分析、梳理和归类,将原本表述笼统的重章叠句手法析分为静态回环与动态层进两类结构形式,并结合实例比较了二者的异同点,进而深化了对重章叠句手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介词+X+方位词”这一格式,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里有较大争议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一格式的性质我们认为,格式中的“方位词”已经不是独立使用中的方位词,而是一个兼有方位词、半方位词、非方位词性质的词。其发展道路是由方位词变非方位词,走汉语语法化道路。这一格式也是一个介宾结构。对这一格式中“方位词”隐现问题的研究,通过重点评述樊海燕《现代汉语方位词隐现问题研究》一文,说明问题实际远未得到解决,还有待于广大研究者探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固原“花儿”的押韵得出:固原“花儿”有十个韵部及儿化韵;有句句押韵、偶句韵、交韵、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共六种押韵类型;有押韵较宽、异调相押、虚词入韵等押韵特点。探讨固原“花儿”押韵的情况,对研究《诗经》押韵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语虚字拼音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虚字 (词 )由实词虚化而来 ,是表达语法意义的 ,属形式范畴。可是虚词由实词借用而来的字形 ,不但不能反映出虚词的语法意义 ,反而常常因原有的实词义而对其语法意义的理解形成干扰。这不但对阅读形成障碍 ,也不利于左右脑的合理使用 ,对儿童和外国人学习汉语也是一个不算小的负担。因此 ,汉语虚词应当拼音化。文章同时试拟了一个汉语虚词拼音辅助文字草案  相似文献   

17.
从形与义的角度来看,记录象声词的字其偏旁与所指称对象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往往可以从其偏旁看出其指称对象,甚至感知其词汇意义。由于诸种因素的影响,象声词的标写形式存在着极大的"任意性"。象声词的不同标写形式在竞争过程中,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同时并存,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展开相互间的竞争,使用频率较高的形式往往就会逐渐凝固、保存下来,使用频率较低的形式可能逐渐失去生存的机会,或者只在某些方言中留存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诗经》等古代文献中存在大量与先秦婚制婚俗相关的称谓语与特定词,其结构和意义展示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汉字与制度及民俗的密切关系。其中,“父”“叔”“伯”“家”“室”“嫡”“小”“娣”分别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群婚制、伙婚制、对偶婚制和专偶婚制;“妻”“娶”“婚”“薪”“父母”“兄弟”“媒”“归妻”分别反映了先秦时期的抢婚习俗、包办婚俗与赘婿婚俗。  相似文献   

19.
明中叶学者、书法家丰坊《诗经》学著作多被斥为“伪书”,评价也因人废书。丰坊《诗经》学著作是特殊时期的特定产物,他与同时期的杨慎与季本《诗经》学都具有明显的考据特征,明晚期的梅鷟、陈第、焦循等继承明中期考据学特征,直接开启清代《诗经》考据学,影响清代《诗经》学乃至经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闵宗殿先生发表于《中国农史》(2002)的文章《不该多此一点——关于“雨木冰”标点的商榷》一文认为,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宋书》五行志和《金史》五行志中,多次记载的“雨木冰”自然现象,校点者的句读“雨,木冰”是不合理的,不该多此一点,也就是不该在“雨木冰”中间加上逗号,认为“雨”是动词,并用翔实的事例证明,“雨”作动词用时,是与后面的名词联而不分的。但考之于典籍,“雨木冰”之间应该加上逗号,只有下雨才能形成“木冰”;同时闵先生把“木冰”看成是“雾凇”的说法也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气象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