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运用HM—FF3模型研究了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近五年的择时、选股能力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具有显著的选股能力,但择时能力并不明显,研究结论不支持社保基金通过提前获得内幕消息获取超额收益的猜测。  相似文献   

2.
运用夏普指数模型、基于横截面数据的OLS分析法以及H—M折线模型,从基金的收益率、基金收益的持续性、基金经理选股与择时能力三方面对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进行较为全面的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收益总体上优于市场基准组合,基金收益的持续性不明显,基金经理没有明显的选股能力与择时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业绩做出总体评价,并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2019年中国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绿色基金日收益率数据,采用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和调整后的风格择时五因子模型,探究不同检验期内绿色基金的投资风格漂移及基金经理的选股择时能力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绿色基金存在投资风格漂移现象;风格漂移在短期和中期会给基金业绩带来负面影响;绿色基金整体上并未获得基于绿色理念的超额收益;基金经理的盈利择时能力仅在长期对基金业绩影响最为显著,市值择时能力、账面市值比择时能力、投资择时能力和选股能力对绿色基金业绩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4.
基金的业绩是否超过大市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国内基金业的发展,国内学术界对基金的业绩评估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但在以往的众多文献中,研究基金业绩较少采用分期样本和每周数据进行检验。本文将针对这一现状,利用2005年和2006年的基金数据,把近两年的大市分为熊市和牛市,并利用周数据对基金业绩进行评估,重点评估基金的超额收益率、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本文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Jensen's alpha模型、T-M模型和H-M模型三个模型,研究发现,基金作为一个机构投资者,其超额收益率是明显的,选股能力也是在总体、熊市和牛市三个样本中显著为正,但是与以往的众多研究结果类似,本文的总体和分期样本中,基金的择时能力不明显。本文采用的样本分期和采用周数据的检验补充了有关基金业绩评估的学术文献。  相似文献   

5.
结合CAPM理论下的单因素绩效评价模型,以及择时选股能力评价模型,可以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进行实证分析。可信的数据拟合度证明了所选取的模型是适用于我国的基金市场的。模型分析发现,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总体表现上没有超过市场基准业绩,基金基本不具有选股能力,择时能力甚至为负,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收益的来源主要是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检验是否存在凭借经理的投资技能而非运气获得超额收益的基金,运用bootstrap模拟构造出不存在超额收益、仅受运气影响的情形下样本基金α值的分布,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实际值的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确实有一部分基金是靠经理高超的技能而非运气好获得超额收益的,同时也有部分基金是因为经理的技能不佳导致业绩落后于市场。这一发现不同于众多进行业绩持续性检验的研究结论,不支持市场半强式有效。  相似文献   

7.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风险调整后,大部分基金的业绩优于市场基准组合;利用T-M,H-M模型分析,可以看到基金经理具有一定的证券选择能力,但并不显著;利用TM-FF3模型和HM-FF3模型分析,可得出基金经理没有证券选择能力的结论。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模型,均可发现基金经理的市场把握能力较差,但同样不显著。经综合分析,基金经理的证券选择能力是依据对市场公共信息的分析得到的,并没有证据表明基金经理凭借内幕消息而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8.
2004年我国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基金评价理论的基础上,选出多项评价指标,组成简单的评估体系,对我国全部54只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在2004年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证评价与分析,并得出了全部基金一年来的业绩排名,指出我国大多数基金选股能力较强,而择时能力较弱,培养择时能力将是我国基金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冲基金产品的不断丰富,构建中国对冲基金评价体系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热点课题。基于此,分类梳理了国内外学界及评级机构所研究的不同评级指标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对冲基金市场的发展特点,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构建中国对冲基金评价体系,并以30只对冲基金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对冲基金在运作过程中表现出业绩持续性不稳定、选股择时能力不佳等问题。最后,提出中国对冲基金的发展对策建议,包括提高基金经理专业素质;加强对冲基金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监管,规范基金运作等。  相似文献   

10.
截止2010年4月12日,我国共有开放式基金523只,其中有169只基金的经理人多于一人,由多经理管理的开放式基金数占到所有开放式基金总数的32.3%.通过比较样本基金在增聘经理前后一年的业绩发现,增聘基金经理不但不能够提高基金的业绩,反而会导致基金业绩下降;另一方面,增聘基金经理虽然能够降低基金的非系统风险,却提高了基金的总风险.同时,增聘基金经理就意味着增加基金管理费用,因而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的增聘基金经理的行为并不理性.  相似文献   

11.
在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评价中,不同指数和模型的选取对基金的证券选择能力和市场时机把握能力的评价都有较大影响。本文根据我国11个开放式基金的日收益率数据,采用9种指数对其业绩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评价结果的差异主要取决于所采用指数的收益率之间相关性的大小。从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混合投资特点来看,涵盖沪深两市股票和国债收益率的复合指数较适合作为评价基准,复合指数下基金大多取得了超越市场的表现,部分基金具有显著的正向市场时机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基金是否存在规模经济效应问题,是基金业人士和投资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实证研究发现:配置型开放式基金规模与回报之间呈一种凸形关系,基金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优规模,并在市场处于不同阶段时,两者的相关性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偏股型基金为例,采用LSV模型对中国开放式基金在2006年1季度至2009年1季度期间的羊群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开放式基金在股票投资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羊群行为,买入股票时的羊群行为要高于卖出股票时的羊群行为,且开放式基金的羊群行为与参与交易的基金数目、股票规模呈负相关的关系。此外,股票市场下跌时,开放式基金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卖方羊群行为,而在股票市场上涨时,表现出更为显著的买方羊群行为。文章最后简要分析了羊群行为的形成原因,并提出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选取12只开放式债券型基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harpe投资风格分析法,通过分析债券型基金管理者的现金与债券之间转换能力、债券期限匹配能力、年度投资组合调整能力对其择时能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宝元、天治财富增长的现金调整值为正数,故基金管理者具有现金与债券之间转换能力;南方宝元、兴业转债以及天治财富增长的短期债券调整值为负数,长期债券调整值为正数,故基金管理者具有债券期限匹配能力;南方宝元、兴业转债以及天治财富增长的年度投资组合调整均值都是正数,故基金管理者具有年度投资组合调整能力。  相似文献   

15.
观察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投资品种 ,开放式基金对证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业的良性发展均起着重要作用。然而 ,我国自 2 0 0 1年 9月 11日第一只开放式基金面世以来 ,发行状况远未达到预期效果 ,开放式基金的内在能量也远未得到充分释放。鉴于此 ,本文从五个方面探究了导致我国开放式基金发行遭“冷遇”的制约因素 :即基金管理公司对开放式基金的营销意识不高 ,营销理念不先进 ;开放式基金费率设计不尽合理 ;开放式基金产品定位不尽科学 ;交易渠道相对不便利 ;投资者的投资意识不浓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的开放式基金正经历着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开放式基金正成为我国基金业的中坚力量.对整个证券市场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是保证整个市场流动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对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流动性风险的方法:针对投资者的不同需求.设计多种个性化基金及赎回方式。使开放式基金的负债与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相匹配,达到事前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作为投资基金的两种类型,从理论上比较,开放式基金在价格定位、运行机制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其管理难度大,所配套的金融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发达国家基金市场经历了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的制度变迁,鉴于世界上开放式基金是基金市场的主流,及考虑到对外开放的要求,近来在我国要求设立开放式基金的呼声很高.从封闭式基金到开放式基金也是我国基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结合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当前应以规范、完善封闭式基金为主,同时为今后开放式基金大规模的开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基金的市场时机选择检验--对基金管理人业绩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市场时机选择能力是用来评估组合投资管理者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当市场前景看好时,组合投资管理者能否抓住这一时机改变其组合中的风险资产与安全资产的构成,取得较高的市场收益率;反之,组合投资的管理者能否采用相反的方法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基金的投资是一种典型的组合投资,它常常是类似于市场组合的投资,因而,基金管理者能否捕获到市场机会可以作为衡量其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通过修正之后的市场时机选择模型来检验我国证券市场中的14只新基金自1999年6月以来的市场表现,并对基金的市场表现进行理论与现实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依据资本市场理论通过对事后证券组合特征曲线的回归分析及基金与大盘的相关性分析 ,对我国目前的契约型基金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经过风险调整 ,所有样本基金并未获得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率 ,同时 ,没有证据支持我国的基金经理具有市场定时能力。另外 ,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创办时间短、不成熟 ,对基金的收益分析还必须考虑我国的某些不规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